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源分配的衛星通信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影響衛星鏈路因素
FDMA/DAMA衛星通信網動態為鏈路分配各種資源,為了高效利用資源和保證通信鏈路傳輸質量,資源分配時需考慮影響衛星通信鏈路性能的各種因素。影響衛星通信鏈路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天線尺寸、調制編碼方式、衛星參數和雨衰等。
1.1天線尺寸天線是地球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線尺寸(口徑)直接關系到地球站的發射和接收能力,影響通信鏈路的調制、編譯碼選擇,關系到鏈路對地球站功放、衛星轉發器功率的需求,是影響資源分配策略的重要因素。對上行鏈路,天線口徑越大地球站發射增益越大,發射同樣的EIRP需要的功放功率就小。對下行鏈路,地球站天線決定了地球站的G/T值。天線口徑大,地球站G/T值就高,接收性能越好,轉發器利用率高。衛星資源分配中,天線尺寸影響地球站功放功率分配和轉發器帶寬功率分配,應根據收、發站天線口徑對鏈路性能進行計算分析,按策略調整調制編碼方式,優化分配地球站和衛星轉發器功率資源,保證可靠通信同時功率、帶寬占用相對平衡。
1.2調制編碼方式調制、編碼方式是衛星通信鏈路的重要特征參數,影響信號效率以及帶寬、功率資源分配。一方面,調制、編碼方式與業務信息速率IR決定帶寬分配量;另一方面,對確定的誤碼率性能有最低的鏈路載噪比C/N門限值要求,進而影響鏈路對轉發器功率資源的分配需求。衛星鏈路質量要求一定時,如誤比特率Pb=10-7,不同調制、編碼方式要求的門限C/N不同。同樣的調制編碼方式下,由于硬件技術水平不同,不同型號調制解調設備要求的門限C/N也不同。鏈路門限C/N越高,需要發站較多的發射能力和收站更好的接收能力,消耗衛星轉發器更多的功率資源。為了分配使用帶寬、功率,在具體的資源分配策略下,通過比較選擇不同的調制、編碼方式組合,優化分配資源,保證通信可靠的同時,功率、帶寬占用相對平衡。
1.3衛星參數衛星參數包括頻率帶寬參數和功率參數,都屬于空間段資源。帶寬參數即轉發器帶寬;功率參數主要包括3個:飽和EIRP、G/T和飽和通量密度SFD。衛星在地面不同地點的EIRP、G/T值不同,分別通過EIRP覆蓋圖和G/T覆蓋圖表示該衛星的EIRP和G/T覆蓋特性。由于衛星上一般都有C波段和Ku波段轉發器,所以一顆衛星信號的EIRP覆蓋圖就分別有C波段覆蓋圖和Ku波段覆蓋圖[4]。為衛星通信鏈路分配資源時,需要使用以上衛星參數,通過鏈路計算來計算分配衛星功率資源,以及發送地球站的功放功率資源,準確選擇地球站對應的衛星參數十分重要,尤其對于地球站的移動站型,每次進行業務鏈路資源分配計算時,需要使用移動站當時所在地點的響應衛星參數(EIRP、G/T)進行資源動態分配計算。為支持資源分配策略,需要建立每個衛星的EIRP和G/T覆蓋特性數據庫。另外,衛星的干擾噪聲也影響鏈路計算的準確性,具體每個衛星的干擾噪聲系數需向衛星服務商查詢。
1.4雨衰在10GHz以上頻段(Ku和Ka以上頻段),降雨的衰減是衛星鏈路衰減的主要因素[2]。降雨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電波信號的衰落、對地面站天線系統G/T值的減小以及由此帶來鏈路載噪比的變化,隨著電波頻率的提高,其影響也就愈加顯著[5]。降雨對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均會產生影響。對上行鏈路,降雨時若要保持(C/T)u不變,則只有改變地球站發射載波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e,只有增加發射機的發射功率。對下行鏈路,降雨時若要保持(C/T)d不變,則只有改變衛星發射載波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s,即增加衛星功放的發射功率。文獻[8-10]對雨衰進行了詳細分析。一般通過2種措施應對降雨對鏈路的影響。一種措施是在初期為鏈路分配資源時,計算雨衰值,并在鏈路計算中考慮雨衰余量,通過增加發站、轉發器的功率來預先防范雨衰的影響;另一種措施是通信過程中,通過功率控制機制在降雨時增加地球站發射機功率。功率控制機制不在本文研究范圍,雨衰的大小決定于該地面站雨速率的統計分布、仰角和工作頻率,具體雨衰計算參考文獻[5,6]。資源動態分配中,通過計算發、收地球站雨衰,增加鏈路計算雨衰余量,在初期分配資源時分配一定富裕的功率資源,以提高鏈路通信過程中發生降雨時的可用性。
2資源分配策略設計及軟件設計
2.1優化目標FDMA/DAMA衛星通信網資源動態分配策略,是從資源分配角度優化網絡管理,保證衛星通信網的優化運行,主要需達到以下目標:①滿足鏈路可用性:如滿足鏈路誤碼率指標、系統可用度指標等;②高效使用資源:包括資源的動態復用、提高帶寬效率等。資源動態分配策略首先要保證分配結果能夠保證鏈路性能,是可用的,同時保證資源高效使用。
2.2分配策略分配策略是為達到資源優化分配使用的目標,綜合各種因素進行計算、權衡和優化決策的過程。為了滿足可用性,在動態分配資源時,應以目標鏈路誤碼率對應的門限Eb/N0進行鏈路計算,對Ku以上頻段考慮系統可用度對應的雨衰余量,并且在鏈路時間上避開地球站日凌、星蝕發生時段。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滿足業務通信前提下,盡可能采用動態分配資源機制;空間段衛星資源一般基于功帶平衡原則分配;帶寬資源充足,功率緊張(包括轉發器功率和地球站功放功率)時,優選合理調制編碼方式,保證傳輸可靠性;帶寬資源緊張功率資源充足時,優選高效調制編碼方式,保證分配可滿足。在進行資源分配計算時,對小天線發大天線收情況,接收能力強,一般按照功帶平衡原則即可;對小天線發小天線收情況,發送接收能力均弱,情況允許時考慮多占帶寬節省功率的調制編碼方式;對大天線發情況,地球站功放功率資源充足時,可以考慮采用高效調制編碼方式提高帶寬使用效率。當業務鏈路速率要求具有一定范圍時,如果衛星帶寬資源充足,可按照較大的速率為其分配衛星資源;如果衛星帶寬資源緊張,則可以按最小速率為其分配衛星資源,以滿足其最低業務需求。
2.3資源分配流程FDMA/DAMA衛星通信網資源分配流程如圖2所示。根據到來的業務請求,首先確定業務的收、發站及速率需求范圍,然后根據地球站參數、衛星參數、站點實時雨衰及目前的資源使用現狀,計算可用編碼調制方式下的資源需求結果,然后根據分配策略規則,優選分配結果(編碼調制方式、發送功率等)。資源分配策略中也可以增加對系統Qos(如業務優先級和站點優先級等)的管理,針對不同站點或業務提供差別服務。
2.4軟件實現設計資源分配在FDMA/DAMA衛星通信網絡管理系統中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功能,可以設計成一個通用化的軟件模塊嵌入到網絡管理系統,實現對資源分配策略的控制。資源動態分配軟件模塊化組成方案如圖3所示,包含以下軟件模塊:①分配計算模塊;②鏈路計算模塊;③策略處理模塊;④接口適配模塊。分配計算模塊控制資源分配計算過程,依資源使用現狀分配頻率帶寬資源。鏈路計算模塊為分配計算模塊提供對鏈路性能計算的功能。策略處理模塊按照策略規則確定最終資源分配結果。接口適配模塊向FDMA/DAMA衛星通信網絡管理系統提供接口,從網絡管理系統取得具體業務的資源請求,并將資源分配結果返回給網絡管理系統?;A數據支持資源動態分配軟件功能的實現,包括地球站信息、衛星覆蓋信息、雨衰數據和策略規則等。基礎數據可以存儲在數據或磁盤文件中,在資源動態分配軟件初始化時讀入內存使用。資源動態分配軟件模塊化的組成結構使軟件具有通用化特點,僅需適當修改接口適配模塊,就可以將軟件接入到不同的FDMA/DAMA衛星通信網絡管理系統。資源動態分配軟件的具體形式可以是DLL動態庫或EXE執行文件,與網絡管理系統接口可以是API函數或SOCKET網絡接口。
3系統測試驗證
原某FDMA/DAMA體制衛星通信系統,設計使用固定的調制編譯碼方式,功率采用建設初期預估值(不考慮雨衰)。按本文資源分配策略對該系統進行優化改造,并對改造前后系統進行測試統計。定義一段時間T內的系統帶寬利用率R為每次呼叫成功鏈路占用帶寬量與占用時間乘積的累加和,與系統管理帶寬總量B總與測量期時間T乘積的比值。分別測試統計優化前后實際系統運行10天時間內的呼叫情況及資源占用情況,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測試統計數據顯示,系統一次呼叫成功率(呼通率)從原系統的0816優化后提高到0906,帶寬利用率從0388提高到0482,均有較大程度提高。測試驗證了本文資源分配策略優化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在保證系統可靠運行的前提下,提高了呼通率、帶寬利用率。
4結束語
FDMA/DAMA衛星通信網資源分配是一個復雜的管理過程,綜合分析了資源分配中的多種影響因素,研究設計了分配策略和軟件實現方案,并在實際FDMA/DAMA衛星通信網管理中應用,運行穩定可靠。測試結果表明,應用本文資源分配策略后系統資源管理性能(呼通率、帶寬利用率等)得到明顯改善。在其他體制衛星通信網中同樣存在資源分配策略問題,如MF⁃TDMA衛星通信網多個載波頻率的動態分配,也值得進行針對性的資源分配策略研究。
作者:李斌成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