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資源短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30年我國人口達到16億高峰期糧食自給的戰略目標,糧食生產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嚴峻問題。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人口急劇增加和人類開發能力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由于應用了良種、化肥、農藥和灌溉等方面的新技術成果,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農業資源得到了極大的開發利用,但這種掠奪式資源開發方式,帶來了資源與環境等方面的負面效應,使得農業進一步發展面臨著新的難題。旱地農業和灌溉農業的節水工作面臨著十分艱難的形勢,盡管我國節水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缺乏科學統籌規劃
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是農業節水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由于以往對農業節水發展戰略和客觀規律研究不夠,在指導和推動農業節水工作中存在著主觀性、盲目性。有些地方不考慮當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片面強調單項技術,盲目追求“先進技術”,造成一些節水工程高投入、低效益。有些地方對水資源狀況不清,對上下游的關系研究不夠,沒有考慮生態環境用水,盲目擴大灌溉面積及高耗水作物,造成過量引用地表水,超量開采地下水。已經制定的一些農業節水發展規劃,由于沒能很好地與當地的水資源規劃、農業發展規劃、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及國民經濟總體規劃相協調,往往難以落實。
(二)節水農業技術不普及
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與粗放低效利用的狀況并存,而水資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程度。目前,農業灌溉用水約占全社會用水量的70%,但由于輸水方式、灌溉方式、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問題,我國農業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區只有30%~40%,機井灌溉區也只有60%,和一些發達國家(達80%)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時,我國目前農業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單位凈耗水的糧食生產效率不足1kg/m3,和一些發達國家單位凈耗水2~3kg/m3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黃河流域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92%,大約有4/5的面積是大水漫灌,節水灌溉面積僅2276萬畝,占總灌溉面積的20%。我國西部地區普遍缺水,其中西北干旱少雨,西南土層瘠薄,農業生態環境脆弱。但現狀是農業用水浪費嚴重。
(三)管理體制不適應
1.水資源管理不統一。我國《水法》規定,“國務院水行政部門負責水資源的統一管理”,但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管理體制。造成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地表水與地下水、取水與排水、清水與臟水的管理不統一,有限的水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高效地開發利用。處于上游及靠近河流的地區無節制的引水,不僅浪費了水資源,而且引發土壤次生鹽堿化,甚至造成下游河道斷流。在下游和距河流較遠的地區,由于河水供不應求而大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在許多灌區,由于地表水與地下水沒能實行統一管理,不同水源的水價政策不協調,致使能有效提高灌區水資源利用效率的井渠結合方式長期難以推開。
2.灌區管理體制不適應。目前我國灌區管理體制基本上是事業型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產權不清。主管部門與灌區及用水者的職責模糊,灌區及用水者只管用不管修,致使國家和各級政府投資建設的工程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更不能保值增值。二是經營不能自主、經費不能自給。灌區管理單位對灌區工程建設和水量調度缺乏自主權,行政干預較多。目前灌區的主要經濟收入是水費,由于水價普遍低于成本,多數灌區入不敷出,不能維持簡單再生產。三是灌區用水計量設施不配套,主管部門對灌區用水定額與節水指標沒有考核。許多灌區為了增加水費收入而設法鼓勵農民多用水。四是灌區管理機構臃腫,增加了灌區負擔。五是用水戶參與管理的機制尚未普遍建立。
二、我國節水農業發展幾點方向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1.農業節水中長期發展規劃要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并與各地的農業發展規劃、水資源規劃及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等相協調,并充分考慮我國加入WTO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對農業節水的需求。
2.以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保護為前提,統籌考慮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歸水及城市污水等的開發與利用。實行以供定需的方針,以水定產業結構,以水定經濟布局,以水定發展速度和建設規模。統籌協調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做到量水而行。
3.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條件、水資源狀況、氣候條件、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作物種類、經濟發展水平等,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農業節水發展模式。
4.根據我國農業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際,結合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農村城鎮化的發展,以農業節水為龍頭適時推進農業規模經營。
(二)建立有利節水農業發展的投入機制
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應成為水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對農業和城市工業用水的研究分析說明:通過全面建設節水高效農業,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的用水效率;通過推行工業的清潔生產,使工業用水量降低,這不僅可以節約水資源,而且可使城市廢水量相應減少,大大削減污染負荷。目前全世界灌溉面積中,噴微灌面積已占總灌溉面積的,我國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力度較大,但所占比例仍然較低,是世界上現代灌溉技術應用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噴微灌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很小。我國作物水分生產率平均為0.8kg/m3糧食,也只相當于發達國家的很少一部分。不少學者研究指出,如果能積極采取有效節水措施,我國農業用水的節水潛力十分巨大。
(三)以節水為核心改革灌區管理體制
1.明晰產權,實行灌區企業化管理。根據“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明確產權。擁有產權的政府部門可將灌區改造成國家控股公司,聘請企業法人,用企業管理方式經營管理大中型灌區。
2.改革和完善灌區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對灌區實行以節水為主的多指標考核。如考核完成灌溉面積、灌水定額、節水指標、工程維修管理等,并將考核結果作為獎懲的主要依據。探索對灌區投資及經濟管理的新方法,以解決目前灌區靠多賣水增加收入的問題。
3.積極引入世界銀行推薦的灌溉公司管理模式。灌區作為農業供水批發商負責支渠以上建筑物的管理和維護。經民主選舉成立的用水者協會可作為灌區用水的零售商,按政府定價把水售給用戶,收取水費,并承擔斗、農渠及田間工程的管理、維修,對節水大戶給予獎勵。
4.井灌區實行縣級統一管理,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組織或成立灌溉公司。由縣水務局統一管理全縣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統一發放地下水開采許可證,總體控制機井布局和開采量。鄉鎮負責具體實施和技術服務,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村級管理組織。也可成立縣、鄉、村灌溉服務公司,在縣統一管理下實行有償灌溉服務,協商定價,政府規定最高限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