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信息技術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工具,是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礎。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在從事綜合實踐課程后,對綜合實踐的意義和作用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綜合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另一個平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明確了這一觀點。
關鍵詞:
信息技術;信息素養;綜合實踐
信息素養是21世紀的能力素質之一,它涉及獲取信息的意識、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信息等方面,是學生走進社會的基礎,而綜合實踐課程的指導思想就是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那就是說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實際就是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下,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從而轉化為自身內在能力,提升個人品質的過程。下文就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中怎樣凸顯信息素養的養成,談談我的觀點。
一、引領學生,產生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
封閉的學習環境,永無止境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忙于應付,缺乏主動獲取信息的意愿。即便是信息技術課堂大多數也是從“任務”做起,針對性強。而綜合實踐課程來源來自于自然、來自于生活,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去感受活動項目的魅力,而收獲的多少與學生本身的“底氣”及參與程度有很大的關聯,這就讓不同感受的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信息的交流,一改“標準答案”的困惑。“走進動物世界”及“參觀農耕園”項目是讓學生親近自然,走進生活。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并沒有讓學生“參觀式”的走馬觀花,或“簡單式”的講解介紹,而是采取了知識問答、游戲競猜等授課環節的互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沉浸其中,明確了自身信息的殘缺,產生獲取信息意愿。又如:無線電測向項目中,課程引入就以“馬航失聯”事故中“黑匣子”的尋找以及“92.9”南通廣播電臺作為引言,讓學生總結到“頻率—信號—定位”的信息,學生很自然地了解測向的原理。
二、創設情境,讓整合信息與個性品質形成共鳴
空洞的說教、啰唆的囑咐是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子女間形成“溝壑”的一個因素。而綜合實踐課程就是將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做人的準則都可能落實在課程實施的主題中,讓學生親自在活動體驗中獲取到,避免了那種說教式的囑咐,效果肯定不言而喻了。所以明確課堂主題后,創設活動情境有助于學生接受正確的理念信息,更有可能是今后出現狀況的一種預演,對學生的成長和對問題的預處理有較好的效果。如,“記住爸媽的生日”、“幫父母洗一次腳”等家庭作業的布置的意圖,學生明了,但他們可能會嬉笑的完成或扯謊式的應付。“盲人過橋”項目是創設一個盲人與啞巴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共同渡過各種障礙一個活動情境,讓學生去感悟穿越障礙時彼此的不易。固然“信任”是本活動一個亮點,但在授課老師的指引下將活動主題落實在感恩環節,讓學生感到———我們要感謝生我養我,含辛茹苦將我撫養成人的父母;我們要感謝授予我知識,教育我做人,激勵我奮發學習的老師;我們要感謝共同面對生活風雨的朋友。每次課程的實施都觸動了學生靈魂,感悟后學生哭聲連綿不斷,效果喜人。再如,“平衡木”項目,創設的情境就是:你和你的團隊在1分鐘內利用一根木頭從洪水中逃離……拋出的信息是:“一哄而上”能否解決問題?武漢游輪沉船事故你知道多少?上海高樓失火所引起的踐踏事故的原因?讓學生活動中逐一整合信息,讓學生在意識到:在一些危難時候一定聽從指揮,一定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等等。
三、分享見解,有效地運用所獲信息
分享是課程活動后學生對自己的所獲來與他人共享,是一種信息的交流,是一種智慧的碰撞,體現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功效。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收獲,結合自身的實際感悟進行了完善,這是對信息的后續處理,有助于學生的發展。“迷宮”是學生喜愛的一個項目,學生活動后的體會有很多。如:不畏艱難險阻,具有勇往直前的決心;學習上遇到困難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人生中遇到困惑,一定要想開等等。學生分享他們的活動所得,可以讓學生真正了解“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比什么都重要”的含義。再如,學生的團隊組建,本身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增強凝聚力的,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的因素,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我們先用“盡情節拍”的小游戲進行引入,只要求做到全隊一個行動、一種聲音,讓學生間展開競賽,最后點評,所用信息如下:是否對團隊有強烈的歸屬感和一體感;遠離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等等。學生了解所用信息后,再進行團隊組建,效果明顯不同。
總之,在綜合實踐課程上,為了突顯課堂教育主題,教者可以說匠心獨具的將信息事融合在整個課堂間,對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作者:丁志勇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少年素質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