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教師信息素養中混合學習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論文是將混合學習模式引入到高校教師信息素養培養過程中,對基于混合學習模式的高校教師信息素養培養過程進行了實踐研究。
關鍵詞:
混合學習;信息素養前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人類社會已經成為一個數字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信息素養也成為了信息社會評價人們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在2016年國家教育部的工作要點中指出: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加快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提高師生信息素養,普及信息化教學常態應用。在當今的信息化環境下,國家和社會需要學校培養出更多的高科技、高素質的創新人才,高校教師作為知識和技術的傳播者,肩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因此只有提高高校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培養出適應時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校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現狀
隨著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大力發展,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已經進入了嶄新的階段。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希望運用更多的現代教育手段來推動高校教學的改革,但當前高校對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的多以集中培訓的方式進行,從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到培訓模式和培訓方法上都存在一些普遍問題。
1.忽視教師的個性化需求,針對性不強。教育技術培訓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很多高校在組織開展教育技術培訓時缺乏對受訓教師的問卷調查,因此組織的教育技術培訓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教師的個性化要求,讓教育技術培訓成為了形式上的理論培訓,難以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
2.培訓內容更新速度慢,組織不合理。教育技術培訓并不等同于傳統的信息技術培訓,它不僅包含了先進的教育理念,而且還包含很多高深的技術。部分高校在選擇培訓內容時不以當前信息時代的需求為依據,要么高高在上,一味的追求高深技術,要么內容陳舊,更新速度慢,與教學實際需求脫節。
3.培訓模式過于單一,培訓受益有限。隨著全球化信息風暴的興起,慕課、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模式被引入到了國內,但很多高校仍然采取傳統的面授形式,這種培訓形式不僅忽視了受訓教師的差異性,而且還限制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基于混合學習模式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教師信息素養培養包括對教師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兩方面的培養,而這兩方面的培養都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混合學習是多種學習方式的混合,不同的學習方式需要根據學習者的不同學習特征而定。將混合學習模式有效的引入到培養過程中,既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習者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由分配學習時間,又可以為學習者搭建更多的學習平臺,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同時,混合學習實現了面授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結合,學習者可以通過多種網絡交流互動,有力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信息素養培養中混合學習方案的設計
1.學習內容的設計。由于當前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差異較大,因此教師的學習需求也不盡相同。學習內容需要結合對學習者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來進行設計。以我校為例,主要從文、經管和理工三個專業來設計不同的學習內容,以滿足不同領域學習者的需求。
2.學習方式的選擇。混合學習主要包括面授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環境來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混合學習方式能讓學習者更合理的安排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在傳統的面授學習過程中,可以將理論知識系統的呈現給學習者。學習者可以采用師生互動、小組協作等合作學習的方式,較快的獲取和掌握知識內容。這種學習形式可以較好的提高學習者的信息意識。
3.網絡資源的開發。網絡學習是自主學習方式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者通過網絡可以獲取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從而保證自身的學習內容與社會發展趨勢不脫節。因此,為學習者搭建科學合理的網絡學習平臺,共享先進的網絡資源是非常必要的。在資源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對網絡資源的篩查和更新,目前網絡上資源繁雜,共享的網絡資源要做到不陳舊,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同時,網絡資源要及時更新,做到學習與應用不脫節。
4.學習評價分析。基于混合學習方式下的學習評價分析應包含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習者的自我評價兩個層面。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的跟蹤功能,可以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評價提供一定的依據。結語在高校教師信息培養過程中引入混合式學習模式,能將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教育模式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既能發揮培訓者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習者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對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黃純國.利用混合學習模式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
[2]黃利.混合學習用于師范生信息素養培養的實踐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2007.
[3]韓智穎,馬玲.高校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研究[J].通訊世界,2015.
作者:王菲菲 單位: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