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寫作方法的新聞評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論點或論斷的提出
1)落筆切題,亮出論點。一般重要的解說性和說明性的評論,常常采用這種立論方法。例如《光明日報》2006年1月11日刊登的本報評論員寫的《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自主創新——學習同志在全國科技大會上的講話系列評論之二》這篇評論,開篇就落筆切題,提出論點:建設創新型國家,就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大作用,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是科學創新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力量。2)運用論據作由頭引出論點。這種方法是用新鮮吸引人的事實或寓意深刻的歷史典故、名人名言等,放在文章開篇作為“由頭”,從而引發議論,水到渠成地引出論點或結論。如:1981年5月1日《遼寧日報》的題目為《讓措施從墻上“走”下來》的評論。此文采取的是通過事實性由頭引出論點的立論方法。作者先敘述了這樣一件事:某商店在學先進活動中,制定了改進服務態度的“三個一樣”、“四個滿意”措施,并將它貼在墻上。文章接著寫道:可是,說是說,做歸做,服務態度并無起色。評論以此為由頭指出,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把它貼于墻上以督促自己,這完全應該。問題在于訂了措施并不行動,照樣是一紙空文。結論是“:應當讓它(措施)從墻上‘走’下來,走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里靈巧地運用擬人化手法,使靜態之物轉化為動態之人,顯得俏皮、幽默、引人。由此可見,巧用由頭可達到理從事出、順理定論的目的。3)通過提問或設問的方式引出論斷。以提問的方式引出論斷,如《光明日報》1979年2月8日發表的《“文”“理”議》一文。文章采取開門見山揭露矛盾、提出論題,并輔以提問的方式進行立論:“當前,社會上流行著一股‘重理輕文’之風,高中以上學生和部分學校領導人尤甚。他們口頭上不這樣說,心里卻是這么想的,實際上也是這么做的。這種想法和作法對嗎?‘理’和‘文’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應當怎樣正確對待?很值得議一議”。提出論題后,論述分三個層次展開論證,進而引出結論。第一層說明我國古代是文理并重的;第二層分析論證文理不可分家;第三個層次是結論:應當重理不可輕文。很明顯,文中通過提問,順理成章地引發議論并作出結論。4)通過辯論得出結論。同一論題的評論可以采用多種立論方法,以適應不同的需要取得各自的效果。也可以采用通過由頭或通過辯論展開論證得出結論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有時效果會更好一些。例如:在上海市中學作文競賽中獲獎的《重理豈能輕文》這篇評論,就是采用通過辯論得出結論的立論方法,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文特點是通過批駁重理輕文的錯誤思想進行立論,進而提出了也要重視文科、文理并重的結論。文章指出,“重理輕文”這一錯誤思想來自人們的思想偏見和社會上錯誤輿論的壓力。歸結起來有下列幾條:一曰“學文科無真才實學,學數理化才是真功夫,實現四個現代化少不了”;二曰“學文科政治風險太大”;三曰“學文科待遇差,獎金少”。然后,對此逐一展開批駁和說理。通過辯論,展開積極的思想交鋒,在明辨是非中堅持分析說理。最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文理同等重要,不能重理輕文。有志于從事文科學習的青年要拿出勇氣頂住錯誤思想不要彷徨”。通過辯論得出結論的立論方法,有助于評論立論有的放矢,尖銳潑辣,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旗幟鮮明。在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過程中,以及實際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各種矛盾、思想阻力甚至流言蜚語。作為新聞評論就要敢于正視矛盾,善于運用各種立論的方法尤其是通過辯論進行立論,以掃除思想障礙,扶正祛邪,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2把握邏輯關系
新聞評論,它的論證過程是一個推理過程,主要靠邏輯的力量說服讀者。邏輯學要求運用概念和判斷進行推理,評論要求合乎邏輯地進行說理論證。那么,怎樣才能把握好評論寫作的邏輯關系呢?1)依理定形,順理成章。評論是發議論、講道理的文章。它要求用簡明的語言講清楚某個道理。因此,評論的結構形式只能以理為中心,必須服從事理的發展邏輯,實事求是。所以在寫作前必須充分占有材料,按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選取材料,理出思路。在寫作時,要緊緊抓住自己所要闡述的論點組織和使用材料,用嚴密的論證來說明和證實自己的論點。2)中心突出,層次分明。要使文章的中心突出,首先要確定論證的重點,然后在材料的安排方面下功夫,即先找出材料安排的順序,看看哪些材料該先用,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適。如果材料屬于平行關系的,誰先誰后沒多大關系,即可采用分類法安排材料。如果是遞進關系,誰先誰后有順序要求,即可采用層遞法安排材料。此外,還有接續關系和對立關系等。總之,安排材料,要把握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用得恰到好處,層次清楚。層次分明還要求:段落之間的銜接要緊湊,文勢的曲折變化要自然。為了增強文章的邏輯性,要講究文章如何開頭,如何收尾。要考慮講哪幾層道理使文章連貫,氣通理順。有時要退一步講,有時要抓住關鍵性的字眼反復挖掘深意,有時需要間接證明,有時要用頓筆造成奇峰突起,使文章峰回路轉,波瀾起伏,等等。
3標題的確立
3.1新聞評論的命題新聞評論的標題應該把評論的精神表達出來,吸引讀者產生閱讀的興趣。太實、太露,或太虛、太玄的標題都不好,因為它很難抓住讀者。給一篇新聞評論命題,大致有以下三點提起注意:一是要貼切,二是要簡潔,三是要醒目。貼切就是指標題必須切合文章所寫的內容,兩者之間要恰如其分。恩格斯認為,標題“愈簡單,愈不費解,就愈好”。當然,簡潔并不完全等于字數少,它是對于文字量與質全面衡量的一個要求。標題是一篇文章的標幟、眉目,那就應當醒人耳目。例如《延邊大學報》1997年1月5日刊發的評論員文章《一個新的里程碑》,就比較貼切、簡潔、醒目,有一種誘人深入的力量。當讀者認真看內容時,就會將延邊大學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終于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跨越——五校合并、進入“211工程”這兩件大事有新的認識。這對延邊大學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開端,永載史冊的豐碑,因而用《一個新的里程碑》作題,恰如其分。
3.2新聞評論標題的分類新聞評論的標題有如下種類:1)號召式:如《一定要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抓好》。2)論斷式:如《黨的領導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3)論戰式:如《駁陳水扁的“兩國論”》、《斥……》、《評……》。4)告誡式:如《不能再吃大鍋飯》。5)贊頌式:如《贊余熱發光》、《贊家丑外揚》。6)褒貶式:如《堅持黨性,拒絕派性》。7)提問式:如《經濟政策的動力是一切“向錢看”嗎?》。8)并列式:如《井水與河水》、《“找米下鍋”與“找鍋下米”》。9)成語式:如《黔驢技窮》、《賊喊捉賊》。10)成語變換式:如《好事不要“磨”》《、“異想”定能“天開”》。11)散文式:如《別了,司徒雷登》。
3.3新聞評論標題的“立意”立意,即確定中心思想。立意的核心是一個“新”字。刻意求新,應該是評論員的追求。立意新,首先是要求觀點的新。能“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寫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意思來。其次是角度要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努力去尋找新的角度,找出新的突破口,給受眾以新的啟迪。再次是材料要新。新聞評論就是根據新聞(材料)發表的評論,材料是新聞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新聞評論不同于一般政治評論或思想評論的明顯特征。
作者:盧國文單位:四平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