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媒介審美論文:信息傳播中的美態體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溫新才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四川成都
信息對客觀存在的一切事情或物體在發生、發展、結果的一系列運動過程的記錄,其中信息的客觀性是昭然若揭的。但事物是信息接收主體通過思想認識活動從而產生的結果,其結果是客觀的亦可是主觀的、廣泛的亦可表象為一個獨立體———即信息的傳播過程是通過一系列審美運動而表象的。
愛美之心是人之本性,但也促使形成與美相對立的丑的思維。“美”與“丑”觀念的形成是人們在世界觀形成時期同步建立起來的,是通過對客觀事實信息傳播的感性認識與理性分析最終得出美與丑的思維意識。信息傳播的美丑表象也隨著人類認識思維、審美觀念的變化而變化,亦與現今的信息傳播形式相附和。
塔夫脫,美國的第27任總統,體重300磅,滿臉贅肉。我們難以想象,任何一個有著這種外形的人在信息傳播如此精準迅速的電影電視時代會被推上總統候選人的位置,并在羅斯福的支持下競選成功。如果是在廣播上向公眾發表演講,演講者的體型同他的思想是毫不相干的,但是在電影電視時代,情況就大不相同了。300磅的笨拙形象,即使如何花言巧語,也難免修飾演講中信息傳播的審美表象。在電視上,語言信息是通過視覺形象傳播的,簡而言之,電視上信息的傳播是審美的表象而不是單純的言語。在投票選舉的思維過程中,如果只通過廣播的信息傳播媒介做信息的審美分析,人們會按照邏輯思維來判斷這位總統候選人所演所講,從而單一的憑借廣播中接收的語言信息來進行審美判斷;反之,如果通過電影電視的傳播媒介,所表象的信息不僅包括言語還包括演講者的體態形象、行為舉止,公眾顯然可以多樣的處理所傳達的信息,并通過對候選者所表象的綜合信息進行綜合的審美判斷。從信息傳播的審美角度闡釋,不同的信息傳播載體對信息的傳達及表象可以導向性的影響信息審美主體的思維方向。
這個故事顯然可以說明在一系列綜合信息做傳播運動的同時,思維主體會將所接收的信息作“審美分析”,得出該信息所表象的客觀事實是美的事情或是丑的物象。人們從小到大所經歷的事物不一樣,對社會、對世界、對各類信息的認識或者說社會閱歷就會有差異,每個人心中對信息的審美表象亦會或美或丑。這樣一來,就會產生另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信息表象才會作用出賞心悅目的的“美”,或者說什么樣的信息表象才會讓人得出排斥之“丑”?現今社會人們對美丑的定義都有顯而易見的不同的觀點,或是樂觀的或是悲觀的或是正反相斥的。
信息傳播中不同的審美有著不同的表象,不同的鑒賞能力對于信息傳播的審美表象是不同的!藝術鑒賞作為一種信息傳播審美的再創造活動,其中也包含著及其復雜的審美表象意識。人們在信息接收與審美中都會有一個大致相同的鑒賞再創造過程。當我們在觀賞一幅畫或者聽一首歌曲的時候,立即會通過自身對同類信息的接觸與感知從而得出這幅畫或者這首歌曲是美或者是丑、是悅耳還是難以入眼,當然這是人們對于信息表象直觀的感受而得出的第一結論,根本不需要詳加思索與掂量。
而實際上,這種對信息表象的直覺性審美也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也是通過長期對信息的感知與美丑觀念的梳理后才得出的審美感知。當已經對信息表象作感知反饋之后將會從被動的信息審美感知轉化為主動的信息審美體驗。人們通過實踐,例如嘗試性的繪畫或者歌曲演唱的練習,提升對信息表象的分析與處理能力參入主觀聯想、情感或者與客觀現實相融會貫通,產生主動探求信息來源的美丑觀念的審美能動性。對于鑒賞者來說,完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其信息的審美表象這一過程就基本達到藝術的欣賞層面。
信息傳播中的審美活動是一個相對獨立、復雜、動態的鑒賞過程。其中的審美表象存在于信息分析處理的整個過程當中,對于不同的受眾而言亦會產生不同的審美表象,其美丑表象也隨著人類認識思維、審美觀念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審美與人或事物的層次或深度密切相關。信息傳播中的審美對于人類的社會生活也產生著不同的導向作用,是區分信息傳播相同或相異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