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風險與處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風險管理理論
風險意味著損失或者機遇,具有不確定性。項目建設風險一旦發生,會對時間、費用、范圍或質量目標,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風險管理主要包括以下過程:
(1)風險管理計劃編制。
風險管理計劃編制過程描述如何為項目處理和執行風險管理活動。
(2)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的目標是識別和確定項目風險、風險的基本特性以及對項目的影響。
(3)風險定性分析。
風險定性分析包括對已識別風險進行優先級排序,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
(4)風險定量分析。
定量地分析風險對項目目標的影響,對不確定因素提供了一種量化的方法,以幫助做出恰當的決策。
(5)風險應對計劃編制。
針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對于未知的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計劃、制定措施,提高項目成功的機會。
(6)風險監控。
對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并根據需要進行應對策略的調整,保證風險計劃的執行,并評價這些計劃對減輕風險的有效性。
2建湖縣基本情況及項目概況
建湖縣地處蘇北里下河腹部北部地區,境內地勢低洼,溝河縱橫,有大小溝河3000條左右,水系網絡密布;地面高程在0.8~3.0m之間,全縣平均高程為1.6m,是蘇北里下河地區三大洼地之一。2011年,建湖縣投入約250萬元建設了重點河道視頻監控系統以及防汛防旱移動指揮系統。系統建成后,在室內可以用電腦終端,室外可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訪問縣防汛防旱指揮系統,獲取實時水位、雨量及重點河道的視頻信息。2011年,建湖縣梅雨期降雨量與2006年大汛之年相仿,由于新建防汛防旱指揮系統與近幾年興建的工程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縣未發生明顯的洪澇災害。
3風險識別及處理
在項目建設前期注重項目建設的風險管理。在項目正式開工前,召開專門會議,制定項目的風險管理計劃,確立處理和控制風險的方法論,對團隊成員的風險職責進行分配。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召開風險識別會議,水利局所有科室負責人、所有參加過類似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以及系統的使用方參與會議。利用頭腦風暴法、風險檢查表法,對項目建設不同時期的風險進行識別、分類和排序,形成項目的風險登記單,初步確定項目建設不同時期的各種潛在風險。召開專題座談,對識別出來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對風險進行等級評定,更新項目登記單上的風險排序;采用決策樹技術進行定量分析,量化不同的風險對項目建設的影響程度,按照定量計算出來的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排序形成風險登記單,分析風險發展的趨勢;在項目實施階段,對風險緊密監控,及時調整應對措施。由此,本項目的主要風險及采取的措施如下所述。
(1)設計風險。
建湖縣防汛防旱指揮決策系統工程項目2011年初立項,整體設計僅用了1個月時間就倉促公開招標。由于設計用時太短,招標文件對具體測站和監控點的位置僅精確到鎮(區)。測站和監控點位置不能確定,影響了設備接電難度以及光纖架設的路線。為解決此風險,及時召集水利局、站點所在鄉(鎮)水利站、施工單位、供電部門、光纖提供商等召開溝通會,共同討論并確定測站和監控點的具體點位,并由建設處、施工單位、供電部門、光纖提供商簽字確認,作為合同的附件。測站和監控點具體點位的確定,保證了項目建設的有序進行,沒有造成返工,按照預先進度完成了合同。
(2)施工管理風險。
由于水利局工作的特殊性,汛期各類防汛防旱應急事件較多、人力資源緊張,針對這種情況,提前測算項目實施所需的人力資源,制訂人力資源計劃,由分管局長專門負責。有了人力資源保證,即使在項目后期,上級領導要求加快進度來確保2011年汛期項目能完全發揮效益,也能圓滿完成施工任務,得到了局領導和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3)分包風險。
項目涉及1400多根線桿架設,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及資金去協調地方矛盾,經過對自制和外購的方案對比分析后,決定將光纖架設外包給當地移動公司。由于施工隊伍是省內統一調配,其人員和進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當地移動公司的控制,對項目的進度有極大風險。經過對該風險進行較為完善的定性、定量分析,在和移動公司簽訂外包協議之后,同當地移動公司、設計部門、線路施工單位共同制定光纖架設工程的進度安排,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確保了光纖架設按照既定計劃如期完工。
4結論
整體來看,風險管理對于項目完成是非常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項目管理其實就是對項目的風險進行管理,處理好風險,水利信息化項目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吳婧徐海兵單位:河海大學大禹學院江蘇省建湖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