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巧置任務,為教學強“節拍”
根據“任務驅動”原理,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適時提出合理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教師設置任務一定要循序漸進,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努力完成不同時段的任務,從而形成技能技巧。當然,在設置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分層進行設計,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也可以采用兵教兵、兵強兵的方式,既能夠提高學生興趣,又能讓學生有效完成任務。如在講“獲取信息的過程與方法”時,在設置總體任務的同時,我還設置了很多細化的小任務。總的任務是“DIY我的電腦”:假如父母給你3000~4000元去組裝一臺新電腦,如何配置這臺電腦?基本任務是清楚電腦的主要用途,電腦包括哪些部件,列出清單。提高任務是在基本任務基礎上,了解各種配件有哪些主要品牌,價格如何,列出表格。擴展任務是在提高任務基礎上,根據品牌的性價比,確定合適的裝機方案。
二、合作學習是教學的“主旋律”
合作學習會使學生開闊思路、豐富信息,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教學中要采用小組合作方式。我一貫的做法是,把6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一組(好中差各2人),讓他們合作學習。相同層次的學生可以相互交流,然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問比他們學習能力強的同組學生。這樣,可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進步。當然,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然,互助的效果肯定欠佳。尤其是女生和后進生,是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他們開始很難融入合作小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講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讓他們樹立信心。
三、課外拓展,延伸教學
課外實踐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徑。課堂上學生學習到的都是比較理性的知識,要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一定要通過課外拓展檢驗。此外,當今社會,信息更新很快,課堂上的知識也許很快就會落后。所以,教師必須通過課外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必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配置臺式機”的研究性教學活動中,我們把學生帶到電子城,讓他們去觀察和思考,以便獲得第一手感性材料,并且用筆記本記下相關的數據,獲得翔實的資料,然后運用所學進行比照分析,得出結論。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技能,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作者:嚴成祝單位: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城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