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定位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對課程進行精準的定位,直接影響到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程度。實踐表明,對信息技術素養的理解、細化,以及在課堂上進行積極的評價,是課程定位的三個關鍵。其中,信息技術素養是課程定位的主線,而問題驅動、教學評價等行為直接影響著課程定位的效度。
關鍵詞:
高中教學;信息技術;課程定位;問題驅動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的地位略顯尷尬,理論上的重要與實際教學中的忽視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學生的興趣需要與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實施之間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這樣的矛盾當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也有意無意地受到干擾,說其有意,是信息技術教師本身對課程的實施沒有信心,有一種感覺被邊緣化的情形;說其無意,是教學實施過程當中,由于對課程的定位不準,使得課程的價值無法有效凸顯出來。筆者以為,后者對本課程的實施影響更大,需要教師高度重視。
一、對信息技術素養的理解是課程定位的基礎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實際教學中面臨的挑戰在于:信息技術素養是一個十分宏觀的概念,什么是信息技術素養,往往在不同情形下會有不同的回答。就筆者的理解而言,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不僅體現在一種對計算機及網絡的直覺性興趣上,更應當體現在對不同的應用軟件有一種究其機理的心態,對利用應用軟件進行深度應用的期待。本著這樣的理解,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課程定位的時候,就需要注意認識到這樣的幾點:其一,認真研究教材的實用性。一般意義上來說,教材由權威部門編寫,實用性應當是不需要研究的。但信息技術與一般文化學科不同,其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材的編寫落后于實際的水平是很正常的事情,由于是筆者所在地區的信息技術教材也有必修和選修之分,其中必修教材中的內容很多時候與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高度重疊,同時又落后于學生的實際水平,自然也就落后于學生的學習期望,這個時候如果被教材所約束,那課程定位顯然會出現問題。其二,認真研究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這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如果說文化學科的學習基礎還可以由前面的教學來確定,那信息技術實際水平的確定,只能通過非常規措施,如讓學生借助于軟件制作一個作品等方式來進行。且實際情形當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往往相差較大,需要教師在定位課程的時候研究好合適的教學出發點。其三,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期待。高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教學往往易走兩個極端:一是不少學生對游戲的興趣極大,如何基于這一興趣并進行學習行為的矯正,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二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其實很想借助于一些常規的軟件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的這一需要進行教學。總之,信息技術素養只有進行正確的理解,才能為課程定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將信息技術素養細化事關課程定位的準度
如文章前面所說,信息技術素養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實際教學中只有進行細化才能使其落到實處,這涉及課程定位的準度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素養的細化主要參考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以課程標準與我省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為目標,對信息技術素養作了這樣的理解與教學嘗試。首先,從學時的角度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意識。學時一般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作出規定,但實際上學校擁有較大的裁量權,筆者所在學校從高一年級入學開始就設立了信息技術課程,并且以每周一課時的要求滿足七十二個學時的學習,這樣的學時分布在高中一二年級的四個學期之內,且特別強調該學時不得挪作他用,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意識,這種意識對于提升信息技術素養來說非常重要。其次,在實際教學中,將信息技術素養轉換成具體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對于學生來說,不需要強調素養的概念,只要看到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有所提升就行。因此,在給學生傳遞一些計算機和網絡軟硬件知識的時候,尤其是在培養學生利用一些常用軟件甚至是利用語言進行程序編寫的時候,學生所面對的就不是簡單的游戲心理的需要,而是具體的學習任務驅動之下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與理解,筆者以為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真正提升。再次,借助于新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深刻理解。信息技術的學習在很多學生的頭腦當中就是游戲,就是上網聊天等,這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需要顯然是不吻合的。而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新的學習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轉變學生的固有認知。筆者在教學中常常通過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提供給人們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也是一個充滿探究的世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充分的小組合作與討論。
三、實施積極的教學評價影響課程定位的效度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往往有著引領性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評價的作用更大,因為其不但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有引領作用,而且對學生之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理解也有重要的作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應當是積極性的、引領性的,這就意味著在實際教學中,要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軟件的學習與應用當中,不斷地收獲教師的積極評價。筆者在教學中常常采用的措施就是不斷發現學生的亮點并進行積極的引導,尤其是在算法與程序設計內容的教學中,筆者會對取得成功的學生予以大力表揚,這樣就促進了喜歡邏輯思維的高中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從而驅使他們更有效地掌握抽象的算法與程序設計知識。從這個角度講,積極的教學評價是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完成精準的課程定位的最后一個關口,實際教學中萬勿忽視。
作者:張星 單位: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