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信息化2.0下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面對信息技術學科素養下的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立足于當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化和改進課堂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有效的學習中,落實學科素養的要求。特以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的教學現狀展開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策略。
在最新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一詞,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結合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手段進行優化和更新,確保學生在有效的學習中,實現信息技術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
一、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
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素養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就當前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現狀來說,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致使核心素養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學科地位低,重視程度不夠
新課改理念下,信息技術課程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是提升學生信息素養、信息技術的關鍵途徑。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素養也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調查中發現,新課程改革前后高中信息技術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這主要是因為當前高中學校依然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將教學的關注點集中在高考上,以文化科目作為主要教學科目,認為信息技術是一門“副科”,與高考之間并未有太大的關聯。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課程并未受到教師的重視,學生也將其作為一門次要的課程,致使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素養無法體現出來。
(二)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雖然信息技術課程的教材出現了一定的變動,但依然存在多種問題。具體來說,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雖然教材內容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和改進,但其中依然存在比較滯后的內容,時代性比較差,難以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制約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難以落實學科素養下的教學要求。另一方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通過改編,出現了較大的變動,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有所增加。但就學校信息技術課時來說,并未出現顯著的變化。由于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在相同的教學中,有的學生覺得知識比較簡單,有的學生則比較吃力,難以真正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1]。
(三)教學形式單一
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要求教師在落實學科素養的過程中,應著眼于教學形式的探究,不斷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藝術性。但是在調查中發現,信息技術教師在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依然沿用傳統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學生基本上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下,難以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制約了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2]。
二、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途徑
(一)構建數字化學習環境
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想指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良好的信息化素養,使其能夠在生活環境中對信息技術進行理解、運用,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工程中,要給學生構建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適應這一環境。針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已經在日常學習中積累了大量的知識,而當前一周一節的信息技術課程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應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使學生在有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并逐漸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科素養。而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想促使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要順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充分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在日常教學中盡可能地構建數字化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字化教學的優勢,并促使學生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受到影響,逐漸適應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就可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則從網絡上下載相關的教學視頻,或者對其進行剪輯,引領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形成清晰的認識。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逐漸適應數字化的學習環境[3]。
(二)搜集數字化學習資源
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多種教學資源,并將其匯總起來。在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由于并未實現現代化教學手段,學生的主要學習資源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以及學生在課下通過閱讀拓展實現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要想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必須要自己安排時間到課下開展閱讀,這種學習資源的獲得方式,存在嚴重的不方便性。但是針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受高考的影響,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很少有學生能夠在課下擁有時間去搜集學習資料、篩選學習資料等。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嚴重制約了信息技術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而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教師在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促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過程中,就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借助網絡這一載體,搜集學習資源、篩選學習資源;教師還可將自己搜集、篩選好的學習資源發送給學生,以便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如此一來,信息技術成為學生開展學習的工具,也是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素養落地的關鍵點。
(三)創新數字化學習資源
在具體的現代信息技術學習中,當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在量變的影響下,逐漸產生質變。如此,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就可依據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等,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創造性地改寫、發展等,最終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而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教師在組織和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可靈活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對已有的學習資源進行創新和優化,最終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激發自身的創新意識,并形成一定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具體來說,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可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地設計學習任務、學習命題,引領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對其進行創新性的改造;還可引導學生依據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通過合理的推理、想象等,對其進行加工和創造,并隨之提出創造性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中,自身的創新素養也隨之提升。
(四)構建數字化教學手段
在傳統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圍繞教學內容,依據傳統的模式開展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手段比較陳舊、滯后,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也嚴重制約了信息技術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面對這一現狀,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在優化課堂教學時,必須要緊緊圍繞學科素養的內容,靈活借助數字化教學手段,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首先,利用大數據開展精準教學。基于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應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行為、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跟蹤和記錄,并形成相應的數據分析報表,這樣,學生通過大數據的結果就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教學的不足,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有針對性地選擇和優化教學方法,最終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能夠進行精準學習,落實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其次,借助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為了更好地落實信息技術學科素養的教學目標,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教師在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應靈活借助網絡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網絡中進行相關知識的自主學習、交流與探討,通過網絡學習空間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落實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最后,借助電子書包優化課堂教學。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下,電子書包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態,是開展智慧教學的重要工具。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電子書包定制個性化的學習內容,更好地助力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需要。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要立足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緊緊圍繞信息技術學科素養的內容,靈活借助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的新型教學手段、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數字化學習環境、搜集數字化學習資源、創新數字化學習資源、構建數字化的教學手段等,不斷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毛向紅.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25):121.
[2]馬鳴.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福建電腦,2021(3):152.
[3]倪永毅.基于信息技術素養培養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J].成才之路,2021(6):124.
作者:孫永康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