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保險業投資升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壽撐起了A股大藍籌的風帆,平安保險又整裝待發,保險業開始在A股市場叱咤風云,中國資本市場新的巨型機構投資者橫空出世。
中國保險業投資范圍是進入21世紀后才逐步放開,特別是最近兩年,保險資金運用的廣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為保險資金分享國民經濟增長的成果提供了特別的渠道。
可以說,保險資金運用渠道逐步拓寬的歷史,也是保險資金使用效益提高的歷史。
依《保險法》,保險公司的資金不得用于設立證券經營機構,不得用于設立保險業以外的企業。2003年6月,保監會公布了新的《保險公司投資企業債券管理暫行辦法》,保險業投資企業債券的范圍,由只允許投資三峽、鐵路、電力、移動通信等中央企業債券,擴大到自主選擇購買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發行、并經監管部門認可的信用評級在AA級以上的企業債券,投資企業債券比例由總資產的10%提高到20%。
2004年10月,《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出臺,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可通過資產管理公司或者直接投資股票,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可以直接或委托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從事股票投資了,但投資股票的比例,按照成本價格計算,最高不超過該公司上年末總資產規模的5%,則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達到該上市公司人民幣普通股票的30%。2005年2月,保險資金可以獨立席位直接進入股市,保險公司自此拿到了進入“資本市場”的門票。
自2005年9月起,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在境外運用,并可適量投資紅籌股,保險公司從此橫跨海內和海外兩個市場,遍布金融和資本兩個領域。去年4月,依據央行六項調整外匯管理政策,保險機構可以用人民幣購匯投資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和投資貨幣市場工具。2006年底中國保監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保險資金可以投資全球成熟資本市場。
從去年3月起,保險公司可間接投資交通、通訊、能源、市政、環境保護等國家級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按照規定,目前理論上將可以有700至800億元左右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項目,保險公司自此變身為“基礎產業投資基金”。到了6月,“國十條”頒布,提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保險資金直接或間接投資資本市場,逐步提高投資比例,穩步擴大保險資金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規模和品種,開展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和創業投資企業試點;支持保險資金參股商業銀行;支持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從此開始保險公司的投資領域已經橫跨海內外的產業、金融和資本市場。
近幾年,國壽投資布局從金融類企業向實業企業轉變,投資布局從單一型向組合型轉變,在金融資本及產業上的平衡投資,揭示了保險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去年底,國壽旗下的國壽集團斥資350億元入股南方電網,持有約南方電網32%的股份,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一筆股權投資。國壽投資基礎設施與壽險資金要求投資回報率高、投資方式穩健的特點十分契合。國壽集團公司還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和廣東省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戰略性介入兩省區的金融、能源、交通和不動產等行業,并參與當地國有重點企業改制上市和國有股減持、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可見,國壽已一改單一的財務投資者身份,在向財務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雙重身份轉變。
國壽成功入股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信證券,分享國有商業銀行上市改制的“盛宴”后,鎖定的新一輪商業銀行投資目標是未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股權。國壽認購廣東發展銀行20%的股權,收購了安徽商業銀行10%的股份,瞄準了珠海商業銀行股權投資。隨著中國入世過渡期的結束,中國金融業混業經營已無政策障礙。WTO過渡期結束后,區域性城市商業銀行為了應對外資銀行的競爭,必然會擴充資本金,尋找新的戰略投資者。國壽通過參股規模較小的城市商業銀行,在重點城市取得區域的優勢,依托這些城市商業銀行,來整合地方金融的資源,以此作為混業經營的基礎平臺。
去年國壽集團全年保費收入2097億元,較上年增長31%,其市場占有率亦由上年的44.1%升至51%,截至去年底總資產達9100億元,較上年的5218億元大升74.4%。國壽已晉身全球第三大保險公司,有了打造世界級的金融保險集團的資金基礎。
目前,以超過127億元直接投資5家上市公司股權的國壽,已經當仁不讓地成為了A股市場最大的股權投資商,已是國內最大股權投資商和產業基金投資者。在未來的20年,預期國壽對股權投資的比例將提升至25%,與國際同業接近,而滬深股市則由此在強身健體的結構改造中跨上了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