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2015年初,國務院決定設立400億規模的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助力創業創新和產業升級。一年半以來,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各地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遍地開花,河北、四川等省份已經率先成行。國家級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也將如約而至,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近日透露,國家層面的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最近將正式投入運作,各地方正在積極推進參股子基金的設立工作,下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將出臺實施《關于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一、資本集中投向新興產業
近年來,在工業轉型升級的“陣痛”中,新興產業快速崛起,領跑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2016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產業增加值增速是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兩倍以上,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6%,較去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8.9%,較去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伴隨新興產業的崛起,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涌現,自然也帶動了新的投資熱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在加快,今年1-7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4.2%,比1-6月份加快了1.1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服務業的投資增長18.6%,提高2.2個百分點;“互聯網+”加快推進,傳統領域和新興產業加快融合,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網上零售額1-7月增長27.5%,這是在連續多年保持30%以上高增長基礎上的增長;新產品層出不窮,7月份新能源汽車增長61.8%,電子產品尤其是信息化的電子產品、環保產品、航空航天產品、機器人等新產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7月工業機器人當月增長就超過30%;新服務、新模式更是不斷涌現,在線教育、網上約車、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網上約車注冊司機量擴張很快。這一輪的投資熱潮,既有國家層面的財政支持,更離不開民間資本和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不僅國家重視財政上對新興產業的扶持,民間資本也充分發揮市場敏銳性,搶先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毫不遜色。全國工商聯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調查數據顯示,相比上一年,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投資節能環保產業的企業數量由51家增加到217家,增長3.25倍;投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企業數量由14家增加到119家,增長7.5倍;投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企業數量由11家增加到92家,增長7.36倍;投資新能源產業的企業數量由23家增加到130家,增長4.65倍;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數量由5家增加到46家,增長8.2倍。多家金融機構分析認為,未來3-5年,經濟結構轉型會對投資的方向產生較大的影響,新經濟仍然是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希望所在,應積極布局新興產業和新技術領域,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和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值得重點關注,“互聯網+”、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健康中國等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對應方向的關鍵布局最值得高度重視。這一輪的投資熱潮,既有國家層面的財政支持,更離不開民間資本和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不僅國家重視財政上對新興產業的扶持,民間資本也充分發揮市場敏銳性,搶先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毫不遜色。全國工商聯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調查數據顯示,相比上一年,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投資節能環保產業的企業數量由51家增加到217家,增長3.25倍;投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企業數量由14家增加到119家,增長7.5倍;投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企業數量由11家增加到92家,增長7.36倍;投資新能源產業的企業數量由23家增加到130家,增長4.65倍;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數量由5家增加到46家,增長8.2倍。多家金融機構分析認為,未來3-5年,經濟結構轉型會對投資的方向產生較大的影響,新經濟仍然是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希望所在,應積極布局新興產業和新技術領域,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和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值得重點關注,“互聯網+”、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健康中國等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對應方向的關鍵布局最值得高度重視。
二、盲目投資需警惕
但資本對新興產業的追逐熱過了頭,一些問題也相繼浮出水面。工信部部長苗圩就曾指出,各地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非常熱心,也很積極,但是存在盲目性和重復投資等問題。工信部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喬標表示,企業的投資沖動和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使得部分領域投資行為日趨不理性化,最終造成了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在部分新興產業爆發性增長的誘惑面前,企業往往急于搶占先機、擴大產能,出現了盲目投資、一哄而上的現象。比如曾經遍地開花的光伏產業,補貼政策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的關注,一度迎來爆發式增長,但“一窩蜂”的發展方式很快帶來了激烈的競爭,再加上國家補貼的逐漸減少甚至取消,行業利潤率也在短短幾年內迅速下滑,許多小企業被迫停產。而許多地方政府則是熱衷于拿土地和稅收優惠等吸引投資,出現了布局重復、規劃趨同的現象,目前全國幾乎每個省都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重點之一,大肆圈地建云計算園區、斥巨資建設數據中心的局面比比皆是,使得地區行業中短期潛在產能過剩風險愈發突出。卓創資訊分析師秦文平認為,目前民營企業受政策引導明顯,一旦政策暫停或發生變化,這些企業就可能產生很大的問題。這說明民營企業有投資意愿,但投資方向比較集中,所以如何引領民營企業、民營資本分散風險,增強“造血”能力非常重要。相關專家分析,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誤區之一就是政府干預過多。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過多,甚至存在代替企業決策的現象,未能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主動性、自覺性,未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而新興產業的發展,是政府和市場雙核驅動的結果,僅僅依靠政府的支持政策或者行政手段進行干預或拉動,很難形成合力。政府應該做好投資、服務、政策、產業等方面的引導,讓行業在沒有政策紅利的情況下也能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三、由直接支持轉變為引導
創新在上一輪經濟增長中,很多地區更多依靠的是出賣土地和資源,以及地方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投資。在依靠創新驅動的新一輪增長中,過去相對粗放的發展模式將不可持續,需要從依靠自然要素發展到依靠創新驅動發展。這次,林念修就是在介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推進情況時透露了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消息。林念修介紹,創投機構對新興行業和新技術持續關注,他們在繼續青睞初創企業的同時,更加注重投向業務清晰、盈利穩定的成長型企業,他們在繼續關注線上線下一些模式創新型項目的同時,更加青睞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領域技術創新項目的投資。“關于如何推動創投發展,下一步在國家層面我們將設立創業投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這個基金正在加快運作,規模在400億元以上,最近將正式投入運作,各個地方也在積極推進參股基金的設立工作。創投基金的正式運作對下一步創投發展非常有利。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關于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目前已經上報國務院,下半年將出臺實施。這些都將為我國創業投資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林念修說。為引導新興產業良性發展,避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政府在對新興產業的支持上也開始轉變工作方式,不僅強調引導企業創新,更在基金的實際操作中采用了市場化運作。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之初就決定了四條原則:一是將中央財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央基建投資資金等合并使用,盤活存量,發揮政府資金杠桿作用,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大型金融機構等社會、民間資本參與,形成總規模400億元的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二是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公開招標擇優選定若干家基金管理公司負責運營、自主投資決策;三是為突出投資重點,新興產業創投基金可以參股方式與地方或行業龍頭企業相關基金合作,主要投向新興產業早中期、初創期創新型企業;四是新興產業創投基金收益分配實行先回本后分紅,社會出資人可優先分紅,國家出資收益可適當讓利,收回資金優先用于基金滾存使用,通過政府和社會、民間資金協同發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優化制度供給、強化金融支撐、建好雙創平臺、營造良好氛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動力,相信創新驅動發展也將成為新興產業“造血”的主力軍。
作者:顧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