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討近三十年中西醫醫療財政投入情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主席再次重申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指示。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給予了許多利好政策,因為在世界性難題,深化醫改的進程中,我們發現中國式醫改,需要中國式辦法。而中國式辦法離不開中醫藥。盡管長久以來中醫藥都受到一些人的質疑,但可喜的是我國政府和領導人正以堅定的姿態告訴國人和世界,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關鍵詞:中醫藥;西醫藥;財政醫療
早在建國初期,在我國憲法總綱中就已明確規定———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這一綱領從根本上確立了中醫藥與西醫藥在中國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相同的發展權利。在中國,中醫藥和西醫藥都是主流醫學,兩者相互補充、共同發展,這是中國特色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既然中西醫要平等發展,那么中醫藥是否與西醫藥一樣獲得了國家財政的等同支持了呢?醫藥的發展需要基礎構建,人財物是基本要素,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特別是在現今國內外現代醫學一枝獨大的局面下,作為中醫藥衛生事業管理的研究者,我們可以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西醫投入情況作一對比研究,從而為今后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相應支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文章采用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國家對中醫醫療的財政投入兩個指標來解釋國家對中西醫的經濟投入情況。數據來源于1987~2015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衛生統計年鑒》與《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中西醫國家經濟投入的相關指標以及數據進行整理,如若遇到統計口徑不一的數據,則以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為參考值。
1.2方法運用Excel2010軟件依據時間序列,進行數據庫的錄入,建立較為完整的源數據庫。再運用IBMSPSSStatistics20數據分析軟件對建庫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國家財政是指國家為了實現其社會管理職能,憑借政權的力量參與社會財富與國民收入分配的活動;它既是國家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對社會產品所進行的一種社會集中性分配行為,也是一種宏觀的社會公共管理活動。醫療衛生支出是我國財政支出的一個重要板塊,了解國家財政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情況,才能對國家對中西醫的經濟投入進行一個更清晰的對比分析。由數據可知,在國家的總財政支出中,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在2014年突破10萬億,且其投入比例逐年升高,從2007年的4%到2015年上漲到6.8%,呈現一個小幅度的增長趨勢。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比率的升高,表現出國家對醫療衛生行業的重視程度有所增加。
2.2國家對中醫醫療的財政投入許多研究[1-3]對中醫財政投入進行分析時,都會使用中醫事業費及中醫機構財政撥款這兩個指標,文章同樣采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劃財務司編制的《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1987~2006年中醫財政投入使用中醫事業費這一指標,而2007年以后則使用中醫機構財政撥款這一指標可知,1987~2006年國家財政投入中,中醫事業費占總體衛生事業費的比例不足10%,且投入比例平穩,一直在6%~9%之間。由表3可知,2007~2014年財政投入中,中醫機構財政撥款占總體醫療衛生機構財政撥款的比例仍然不足10%,投入比例也呈現平穩態勢但比例較前十年還有所下降,在5%~9%之間波動。據上表統計結果表明,近20年來,國家財政對中醫的投入水平低,中西醫醫療財政投入比例并未能體現中西醫平等發展的政策理念,中醫藥事業并沒有得到與西醫藥一樣平等發展的境遇。
3討論由于國家統計局
從建國到1987年的數據并不完整,且部分指標為推算數據,因此為了保證統計的可靠性,我們以1987年以來的近30年數據推斷過去40年的國家中醫藥財政投入情況。從上述數據分析可知,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家財政支出中,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比例逐年升高,但增長幅度較小。從以上數據分析對比中可見,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財政對衛生領域投入的輕中重西,與國家中西醫平等發展的初衷不符。中醫財政投入在國家醫療衛生總投入中的占比一直不足10%,這一數據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中西醫市場長期處于一個不均衡的狀態,西方醫學的市場構成比例遠遠大于我國傳統的中醫藥市場,且在我國對衛生資源的供給上,傳統中醫藥的衛生資源明顯低于西醫,中西醫醫療資源的差異嚴重制約了中醫藥事業發展,“中西醫并重”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地位相等。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在基礎薄弱的狀況下,財政的確需要加大對現代醫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對現代醫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但進入“十三五”后,國民身體素質普遍增強,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癌癥等慢性病占據死因譜和疾病譜前位,現代醫學已出現瓶頸束縛,應對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已顯得有點吃力。不僅國內,就是國際上,有識之士都開始關注中醫藥。屠呦呦的青蒿素獲最高醫學諾貝爾獎,陳竺用砒霜“進攻”白血病拿下了歐尼斯特?博特勒獎,隨著中醫藥服務的發展有更多的科學家、醫學工作者都將眼光和視野投向了有著2000多年歷史并仍然活著的中國醫學———中醫學!國外許多學者對我國中草藥的功效、中醫藥技術等做了許多研究[4]。也有研究表明[5],除近80%的非洲人口的衛生保健服務是基于傳統醫學外,西方大多數國家也有較高比例的人口在使用傳統醫學。有學者研究證明,中醫醫療財政投入的增加可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6,7],認為在今后的歷史時期應當調整我國在醫療衛生財政投入中的中西比例,足夠的財政支持將會使中醫藥進入臨床和科研的重要發展階段。中醫藥在1848年西醫學進入華夏大地前,已為炎黃子孫的繁衍做出了保障,今后它必將為全人類的福祉做出巨大貢獻。
4結語
由于數據獲取限制,此次研究不能搜集到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數據,目前可以收集的數據是從有記錄可查找的1987年開始的。且由于國家對西醫的財政投入指標并不獨立單列,故文章國家經濟投入研究中并未直接展示中西醫的對比。
參考文獻
[1]舒遵華,張景洲,胡海霞.從中西醫醫療資源對比談中醫藥的發展[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1):195-196.
[2]邱鴻鐘,田振明.中國中醫醫療財政投入對GDP貢獻率的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4):1-3.
[3]田振明,宋馨雨.中醫藥財政投入與GDP關系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16(6):6-9.
[5]蔡毅.中醫藥服務提供影響因素及其需要評估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6]李芬,王瑾,陳多,等.建立符合中醫藥服務運行特點的中醫醫院補償機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6(4):44-48.
[7]唐尚鋒,黃銳,付航,等.新醫改下我國公共衛生財政投入問題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4(9):55-58.
[8]徐明明,劉繼同.中國衛生財政研究60年文獻述評[J].中國衛生經濟,2015(4):5-9.
作者:龐震苗 黃澤花 閆志來 陳珩 李燕 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 澳大利亞悉尼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