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政政策調整取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近幾年的財政政策一直具有明顯的“積極”特征
從1998~2003年,我國連續6年實行了旨在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其主要內容是:
1.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6年共發行長期建設國債8000億元,按前5年帶動比率1:5(1998~2002年共發行長期建設國債6600億元,形成總投資規模32800億元)測算,將拉動形成投資總規模3.5萬多億元。到2002年底累計完成投資2.46萬億元,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關系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基礎設施的“瓶頸”約束基本改觀,經濟結構優化也取得明顯成效。
2,注重發揮稅收政策的作用,支持擴大國內外需求。從1999年7月1日起減半征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2000年開始暫停征收;從1999年7月1日起,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購置國產設備的投資,按40%的比例抵免企業所得稅;連續多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使我國出口貨物的平均退稅率由原來的8%左右提高到15%左右;從1999年11月1日起,對居民存款利息恢復征收個人所得稅,到2003年底累計組織收入超過1000億元。這些稅收政策的調整和實施,有利于擴大國內外需求。
3.注重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和企業自主投資能力。1999年以來,我國連續三次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標準,還實施了年終一次性獎金制度,使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月人均基本工資水平,由1998年的400元提高到2002年的823元,翻了一番。2003年又進一步提高到877元。同時,提高了社會保障水平,1998~2003年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的投入,共安排資金2620億元左右。這些收入分配政策的調整和實施,有利于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此外,我國政府還加大治理亂收費、規范分配秩序的力度。1998~2003年,我國政府公布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收費項目1805項,降低469項收費標準,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1400億元左右。由于收費是一種準稅收,減費可以起到與減稅等價的效應,同樣有利于增強企業自主投資的能力。
4.結合財政體制完善,強化財政政策作用。2003年,中央財政本級收入由1997年的4227億元增加到11849,5億元,年均增長18.7%;相應地,中央財政本級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也由49.5%上升到54.6%。在此基礎上,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總額由1997年的2857億元增加2003年的8687億元,年均增長20.4%,高于同期中央財政本級收入增幅1.7個百分點,有力地促進了各地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5.在財政政策的具體措施設計中,注重發揮與貨幣政策的協同作用。長期建設國債主要是面向國有商業銀行發行的,國債投資項目也帶動了銀行的配套貸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銀行資金的運營效益。特別是,1998年通過國家財政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提高了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成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了1.4萬億元的銀行不良資產,增強了銀行抗風險能力,充分發揮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協凋與配合的作用。
二、財政政策運作面臨的環境條件和選擇
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市場要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市場調節必須是基礎的、全面的和充分的。政府調節則必須是相機的、適時的和適度的。這也是理論和實踐早已證明的規律。因此,財政政策與其他政策一樣,都要隨著客觀條件和作用對象的變化而及時調整與完善。那么,近年來政策運行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1.國際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1997年下半年以來,亞洲部分國家金融危機和日本經濟衰退打亂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正常節奏,使全球經濟發展進入了低速增長區間。到2001年,占世界經濟總量70%的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同時陷入低迷狀態,經濟增長率分別只有0.3%、0.4%和1.5%;全球經濟增長2.4%,全球貿易只增長0.1%。2002年,美、日、歐三大經濟體仍然低速運行,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4%、0.2%和0.9%。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局面,加快世界經濟增長、防止全球性通貨緊縮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首要任務,為此,近年來各國政府都采取了相應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目前政策調控效應正在逐漸顯現,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逐步恢復,全球經濟呈現復蘇趨勢。2003年全球經濟增長3.2%,全球貿易將增長2.9%,其中美、日、歐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6%、2.0%和0.5%。據有關方面預測,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到4.1%,其中美、日、歐的經濟增長將分別為3.9%、1.4%和1.9%,世界經濟正在從低速增長走向整體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