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怎樣提高信貸市場配置效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小微企業融資是社會關注的長期熱點問題,但由于抽樣及調查方法的局限,2015年之前,大量研究未能給出小微企業信貸市場狀況的滿意答案。自2015年開始,四川省采取整群抽樣和直接誘導方法,對小微企業信貸市場狀況進行了連續四年的監測。2018調查年度,共抽取除甘孜和阿壩以外19個市州98個鄉級行政區作為初級抽樣單位,以抽樣區域內工商名錄庫中的全部9435戶小微企業作為樣本,重點了解轄內小微企業信貸配給與市場結構狀況,旨在解決其中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
四川省小微企業信貸市場總體特征
無信貸需求企業占比持續上升。2018年度的調查結果表明,轄內無信貸需求企業2238戶,占全部有效樣本企業的54.6%,較前兩年分別上升14.4個和16.2個百分點。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企業經營狀況整體趨穩向好,自身財務實力增強。21.7%的樣本企業反映“資金夠用,不需要貸款”,這部分企業營業收入增速達24.7%,比樣本均值高9.9個百分點;利潤增長率為11.2%,比樣本均值高5.8個百分點。二是風險厭惡導致企業不愿貸款。隨著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部分競爭力弱的企業市場萎縮、收入下降、投資預期謹慎,26.9%的樣本企業“更樂意自身積累,不愿貸款”。無效信貸需求企業占比增長較快。根據調查問卷設計,我們把有外源性融資需求、但盈利能力低下且不具有商業信貸可持續性的企業以及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界定為無效需求企業。調查結果表明,2018調查年度,無效信貸需求企業共661戶,占有信貸需求企業的35.6%,占比較前兩個調查年度分別增加9.4個和5.8個百分點。無效信貸需求企業中,虧損企業占比21.5%;平均利潤增長率僅為0.5%,低于樣本均值4.8個百分點。此外,無效信貸需求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5.9%,同比增加2.1個百分點,高于樣本均值13.6個百分點。信貸配給是貸款市場的客觀現實。
2018調查年度,信貸配給企業(因缺少抵押擔保等原因導致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或因貸款程序繁瑣未提出申請的企業被視為信貸配給企業)共724戶,占有效信貸需求企業的60.4%,占比較2017和2016調查年度分別增長0.6個和7.9個百分點。調查結果顯示,有429戶樣本企業因“缺少抵押品和擔保人”貸款被拒絕;有378戶企業認為“貸款手續復雜,不方便”是貸款無法滿足的重要原因。小微企業融資狀況總體上得到改善。調查顯示,近年來,四川省轄內各金融機構主動開展適應小微企業融資特點的金融創新,建立健全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小微企業融資狀況得到較大改善。一是小微企業貸款滿足度較高。2018調查年度,有貸款需求的小微企業中,64.4%獲得銀行貸款支持,七成企業與銀行建立了長期信貸關系。二是貸款利率位于相對合理區間,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負擔。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合同利率7.0%,較民間融資平均成本低2.9個百分點,與商業銀行籌資成本和小微企業風險溢價水平基本適應。從貸款金額看利率分布,54.4%的貸款利率低于7%,42.6%的貸款利率介于7%到10%之間,10%以上的高利率貸款占比僅3.0%。三是在政策推動和金融支持下,小微企業融資狀況朝積極方向發展,未實現的潛在需求規模有限。被調查小微企業信貸總需求約97億元,其中未實現的潛在需求約39億元。按照抽樣率反推,全省小微企業信貸總需求約為11274億元,其中未實現的潛在需求約4472億元,相當于全省各項貸款余額的14.5%。如果不考慮信息不對稱的機制性約束,金融機構完全有能力滿足小微企業的潛在信貸需求。
信貸配給與市場結構
斯蒂格利茨和溫斯(Stiglitz&Weiss,1981)證明,即使沒有政府干預,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行為,信貸配給作為一種長期均衡現象存在有其內在邏輯。一是銀行(放款人)的期望收益取決于貸款利率和借款人還款的概率兩個方面,因此,銀行不僅關心利率水平,而且關心貸款的風險;二是如果貸款風險分布獨立于利率水平,在資金的需求大于供給時,通過提高利率,銀行可以增加自己的收益,不會出現信貸配給問題,但當銀行不能有效觀察借款人的投資風險時,提高利率將使低風險的借款人退出市場(逆向選擇行為),或者誘使借款人選擇更高風險的項目(道德風險行為),從而使得銀行放款的平均風險上升。因為,那些愿意支付較高利息的借款人正是那些預期還款可能性低的借款人。結果,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銀行的期望收益,銀行寧愿選擇在相對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絕一部分貸款需求,而不愿意選擇在高利率水平上滿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請,信貸配給就出現了。從四川省近幾年小微企業的抽樣調查看,信貸配給客觀存在。
2018調查年度,信貸配給企業共724戶,占全部樣本的17.7%。按照抽樣率反推,全省接近4萬戶小微企業存在信貸配給。信貸配給作為信貸市場均衡的客觀現實,可能長期存在,由此決定了部分小微企業信貸需求始終無法出清。此外,擔保抵押問題也是信貸配給的一種表現形式。從一般的擔保理論看,由于信息不對稱客觀存在,設置擔保抵押的主要目的在于構建借貸雙方的激勵相容機制,防范信貸和約履行中的道德風險。調查結果顯示,有貸款需求但沒有申請的小微企業中,53.4%的小微企業由于沒有抵押擔保導致貸款需求無法實現;貸款申請被拒絕的小微企業中,高達72.8%的小微企業認為由于缺少合格的抵押品或找不到擔保人,導致貸款需求無法實現。但最近幾年信貸市場的一個突出現象是,從各類擔保公司大量出現到大批倒閉僅僅用了幾年時間,這從反面證明擔保抵押機制從性質上被“曲解”了,試圖通過外部干預的方式來消除信貸配給,在相當程度上是失敗的。
合理確定信貸政策目標。調查顯示,小微企業信貸市場配給作為一種均衡形態客觀存在,在面對現實的基礎上,政策的目標應該聚焦于改進市場信息基礎、配置效率和激勵機制,簡單行政命令式的供求干預政策無助于問題解決。要合理界定小微企業信貸市場邊界,優化市場結構,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發展方向的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挖掘和培育無需求企業、信貸配給企業中的有效信貸需求,嚴格限制信貸資金流向不符合產業政策、環保安全不合格的無效需求企業。
建立完善激勵相容的區域信貸市場。借鑒農村信用社改革經驗,重新梳理和研究城市商業銀行政策,建立、完善城市商業銀行機構體系,在市場準入、準備金、再貸款、稅收等方面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允許沒有城商行的地市新設城商行法人,嚴格控制城商行跨地域盲目擴張。城商行由地方負責管理,專注所在城市的金融服務,主要負責小微企業、中小型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市民的金融服務。改進市場運行的信息基礎。鑒于小微企業信息不透明且難以全面收集,應當鼓勵探索建立地方化而非全局化的小微企業征信體系??梢猿鞘袨閱挝?,以工商登記的小微企業名錄為基礎建立征信中心,整合本地行政管理、金融管理、商務交易等方面公開信息,建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和融資對接平臺,深化“征信+信貸”產品創新,積極探索“銀稅互動”新模式,改善信息不對稱,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合格借款人標準,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提高信貸市場運行效率。以企業名錄為基礎的數據積累,達到一定時間以后,市場覆蓋率、信貸配給、信貸申請滿足等指標均可以精確計量,從而為政策制定提供科學的參考。
改進財政政策支持方式。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基本信貸需求,設計標準化信貸產品。同時針對此信貸產品設計標準化的信貸保證保險,地方財政政策應從兩方面支持:一是貼息,對符合本地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的主體給予貼息,但不干預信貸市場定價;二是貼保費,根據征信情況對不同信用狀況的企業補貼保費。貼息和貼保費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設計不同檔次,實現動態激勵。信貸利率、貼息率、保費以及貼費率,均可考慮逆周期設計,與宏觀審慎政策有效銜接。推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機制向標準化信用保證保險轉化,促進融資擔保行業走出困境。落實差別化監管規則。
制定完善新的城市商業銀行牌照規則,重點和核心是完善地方金融體系而非糾纏于國有還是民營。推動金融機構繼續落實差異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和專項激勵機制,切實執行授信盡職免責制度,提高信貸人員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積極性。落實逆周期調控政策,允許不良資產的充分暴露,提高監管容忍度。完善《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和呆壞賬準備金制度,擴大銀行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核銷范圍。對小微企業給予呆壞賬處置稅收優惠,積極推動小微企業呆壞賬及不良資產市場化處置。完善企業和個人破產機制。加快修訂《破產法》,強化破產申請義務條款??梢詤⒄諊H做法,明確公司獨立董事或高管責任,當公司資不抵債,不能償還當期債務時,相關董事有義務提起破產申請。若不申請破產,繼續發生的債務,相關董事或高管就要承擔相應連帶責任甚至刑事責任。創新司法實踐,推動落實《破產法》,提高司法處置效率。借鑒國外破產管理署職能,探索創新政府協調推進破產機制,積極推動“僵尸企業”市場化出清。加快“個人破產法”立法,完善破產法律體系,培育健全破產中介市場。
作者:方昕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