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保險資金及投資制度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資金運用問題已成為制約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存在明顯的問題,因此,必須借鑒國外保險資金的運作模式和投資渠道,開展保險投資制度創新,提高我國保險行業的競爭力。
一、問題的提出
近兩年來,保險資金的運用_直是理論界和保險業的共同話題和關注焦點。隨著我國保險業的迅速發展,可運用的保險資金的總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帶來的問題是,如果不能以較高的投資收益彌補潛在的、日益增大的承保虧損和利差損,保險業將面臨被動局面。而隨著我國加入WTO,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及產生的競爭,也迫切要求我國保險公司提高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從而能夠降低保費、減輕保戶負擔、提高自身應付風險和承保的能力,進而提高競爭力.
從前瞻的角度看,發達國家的保險保障制度相應發達,居民儲蓄率普遍低于10%,而我國“銀行大、保險小”,保險業發揮的金融作用尚不夠。據調查,銀行信貸中以養老、教育、防病、防失業為動機的占一半,這些長期資金與保險業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和可替代性。隨著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保險業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有巨大的空間,這也要求保險業具備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
二、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問題分析
自1980年國內保險業務恢復以來,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經歷了初期的無投資或忽視投資階段,保險公司的資金基本上進入了銀行,形成銀行存款;1987-1995年,為無序投資階段,房地產、有價證券、信托,甚至借貸,無所不及,從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1995年以后,進入逐步規范階段,先后頒布了《商業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形成了金融行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金融各子市場分割的嚴格分業模式,此后又逐漸放開對保險行業投資的限制。目前我國的保險資金的運用存在明顯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保險資金的收益率明顯偏低。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全國保險業保費收入達3053億元,比上年增長44.3%。但保險資金運用卻不理想,收益率呈下降趨勢,2001年保險資金平均收益率為4.3%,2002年減少至3.14%,2003年有所好轉,但2004年上半年又出現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外部環境的約束和政府的管制,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并且存在較大的風險,進而導致保險資金的利用率低。當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買賣金融債券、買賣中國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國債回購、買賣證券投資基金。到目前為止我國各保險公司的資金主要用途之一還是銀行存款,由于利率深幅下挫,盡管最近有所上升,但銀行存款的利息仍遠不能使保險資金增值;政府債券也是保險資金的另一個主要投放渠道,而債券市場風險凸現,交易所二級市場價格波動幅度接近20%;在中國的證券市場,由于結構性和市場基本面的原因,正經歷漫漫熊市,各證券投資基金價格大幅下跌,對各保險公司的業績影響很大。
(二)資金運用規模迅速擴大,資金運用壓力明顯增大。2002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3053.1億元,總資產達6494億元,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579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7%、41.4%和56.6%。在資金運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金運用的集中度也不斷提高。例如,中國人壽的資金集中度從2001年的77%提高到了2002年的88%。保費的快速增長以及資金集中度的提高,導致資金運用的壓力增大,巨額資金需要尋求出路。數據表明,目前除了協議存款、債券、基金等投資品種之外,保險業未得到有效利用的資金高達1641億元,占可運用資金余額的28.3%。
(三)保險資金運用的潛在風險不斷積累。現有資產組合的利率風險較高。從目前保險公司投資的資產結構看,銀行存款、債券加上回購在總資產中的占比高達91.52%,這些固定利率產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貨幣政策和利率走勢的影響十分明顯。
資產負債失配現象嚴重,存在著較大的再投資風險。保險資金中80%以上為壽險資金,壽險資金中約70%以上是10年以上的中長期資金。保險負債的特性要求資金運用在期限、成本、規模上與其較好地匹配,以滿足償付要求。但由于現有投資工具缺乏、投資品種單
一、投資期限較短,資產與負債失配現象十分嚴重,姑且不考慮收益率失配的因素,期限失配的狀況粗略估計也在50%以上。各家保險公司目前辦理的協議存款大部分是5年期,到期日集中度過高,存在再投資風險。
系統性風險正在集中放大。由于投資渠道受限,保險資金運用集中在幾個有限的品種上。協議存款占全部可運用資金的比例超過50%;保險業在基金市場的投資達300多億元,約占基金市場現有規模的1/3;債券的中長期品種大部分為保險資金持有。由此可見,單一品種在保險資金組合中的占比過高或占市場規模比例過大,系統性風險呈上升趨勢,一旦發生市場波動,保險投資的安全和收益將受到嚴重影響。
(四)基礎管理的壓力開始顯現。在資金壓力不斷增大、市場風險不斷涌現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中的投資決策、風險控制、人才隊伍以及信息技術系統等方面都經受了檢驗,保險公司現有的資金運作體系在市場反應能力、風險控制、管理效率等方面也受到了嚴峻考驗。
三、探索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
從理論上說,保險公司可以選擇資本市場上的任何投資工具,在具體實踐中則要選擇那些收益性、風險水平以及流動性和保險公司最相適合的投資工具。
保險公司的投資應以穩健為主,故債券一向是保險公司首選的投資工具,債券投資在各發達國家的保險資金投資組合中均占有相當的比重。債券具有高流動、低風險的特征,但其收益不高。其中政府發行的債券風險最小,沒有信用風險,但是政府債券無法回避利率風險,在二級市場交易的長期政府債券尤其如此,而且政府債券的收益率較低,故其在保險公司投資組合中的地位應低于收益較高的公司債券,但在對保險公司流動性要求日益增強的今天,政府債券在保險公司投資組合中依然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公司債券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但是由于其收益穩定,而且也比較高,應在保險公司的投資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國的公司債券市場極度萎縮,可供投資的品種相當有限,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速度慢于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但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和國家政策的引導將為企業債券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預見隨著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公司債券會成為保險公司投資組合的一個重要部分。
由于保險資金特別是壽險資金的長期性,貸款是比較適合保險公司的投資品種。一般貸款和公司債券一樣,屬于固定收益的債務,能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可以和借款者建立穩定的良好的客戶關系,促進保險業務的發展;通過和借款者協商貸款利率、期限等,可以進行資產和負債的匹配。為確保貸款的償還,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一般采用抵押貸款的方式,其利率高于銀行存款,收益較高且穩定,在日本和德國的保險資金投資組合中,貸款占相當大的比重。但抵押貸款沒有重要的二級市場,投資者一般持有到債務期滿,流動性風險大。壽險貸款中有一種特殊形式即保單貸款,以壽險合同為依據對投保人進行貸款,這種貸款的安全性較有保障。中國目前經濟處于高速成長期,貸款應當成為保險資金的一種重要投資方式。
國內各保險公司對于允許保險資金通過各種途徑進入證券市場甚至直接投資二級市場的呼聲很高,保險公司的資金已被允許投資證券基金和參股基金管理公司。但從國外的經驗來看,股票從未成為保險公司的主要投資工具,其收益不穩定,現金流量難以預測,風險大。對于壽險業,由于需要穩定的收入、確定的現金流以滿足到期的給付,穩定投資收益率以匹配預期利率,各國對壽險公司投資股票都進行限制。近年隨著壽險公司負債的變化,特別是利率敏感型產品的開發,以及金融機構間競爭的加劇,壽險公司對流動性強和收益性高的資產需求增強,所以壽險公司對股票的投資呈上升趨勢。如美國壽險公司為變額年金、變額壽險以及養老金賬戶設立的分離賬戶的資產以股票為主,但分離賬戶的投資不受保險公司投資法規的限制,分離賬戶的風險由保戶自己承擔。
我國目前的證券市場還有其特殊情況,尚不成熟。一方面,目前多數上市公司為國有控股或國有法人控股,企業治理制度落后,企業持續贏利能力差,分紅少,每年國家收取的印花稅總量和交易費總量就超過上市公司股票分紅總量,投資價值偏低;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分割,同股同權的股票在各個市場的價格差別較大,同時國有股全流通的問題懸而未決,不同的解決方案對二級市場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截然不同,使得二級市場的股票定價缺乏一個適當的參考標準,政策風險大,不確定因素多。對于保險資金,在投資于高風險的股市時,應先注重安全性,在此基礎上追求穩健合理的贏利,切忌頭腦發熱,盲目攀比,以免最終留下大量不良資產。
對不動產的擁有或直接投資屬于權益性投資,由于其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被認為不適合壽險公司,各發達國家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中該項資產均不超過10%。就國內而言,由于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勢頭過猛,中央政府擔心過熱,造成銀行不良貸款和金融泡沫,已出臺一系列政策控制房地產市場的過快增長。但在長期中由于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房地產業尤其是局部發達地區的房地產業,仍面臨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應該進入保險資金的投資組合,以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
四、探索我國保險公司資金的運作模式
從國外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模式來看,內設投資管理部模式已被揚棄,專業化經營管理或委托管理模式是保險資金運用的主流,所以盡管國內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資金運用渠道較為狹窄,但各家公司資金運用體系建設的起點要高,為專業化經營奠定堅實基礎。
而且近年來各保險公司的實際情況是,隨著可運用資金的增加,對資金運用重視和認識程度的提高,不少保險公司已成立了資金運用的最高決策機構——資金運用管理委員會,但其職能并沒有真正落實,保險資金運用的許多體制安排和重大事項主要依靠部門層次推動,其結果是體制安排不合理,資金運用業務不夠順暢。因此一方面必須啟動和落實公司資金管理委員會的各項職能,對有關資金運用的體制安排等戰略性事項作出決策,為資金運用業務的順暢進行提供良好的基礎框架。另一方面,資金量大的壽險公司或產、壽險合營公司可以成立專業的資金運用子公司或獨立的專業化資金運用部門,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和小型壽險公司可委托專業公司進行資金運用工作,以便提高投資效益,避免投資失誤。
同時,保險公司還應當加大資金運用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建設一流的資金運用系統;改革內部勞動用工體制,吸引一流人才;狠抓內部規章制度建設,規范業務運作,以保障整個投資業務運作平臺有足夠的軟硬件支撐。
五、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控制及政府監管
縱觀我國近年來在保險資金運用中面臨的種種困境,無論是來自于政府對保險資金投資過嚴的限制,還是來自于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中的低效益及其潛在投資風險,如果沒有保險資金運用的制度創新,以較高的投資收益彌補潛在的、日益增大的承保虧損及利差損,我國保險業將面臨空前的被動局面;而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的風險,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依舊面臨較大的投資風險。因而,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的決策基點應當首先立足于我國保險產業長期發展戰略,重構保險資金運用的決策思維。
一方面,保險公司應逐步改革和完善保險資金運用的組織與制度建設,探索新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模式;應當在對保險公司面臨的系統與非系統風險、市場風險、經營性風險、環境風險等進行全面系統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策略;在金融混業經營和混業監管已成為一個重要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必須盡早制定銀行、證券、保險對保險資金運用的混業監管規則和相應的政策法規,并加快保險投資人才和風險管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另一方面,強調保險資金運用應當得到政府支持,政府應當在放寬保險投資限制賦予保險公司更大的投資自主權的同時,對保險資金運用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和支持。強調構造政府主導的保險資金運用的多元渠道及其風險控制體系,旨在形成政府主導的保險資金運用和風險控制機制,如保持相應比例的保險資金投資于政府特種債券、長期基本建設債券、西部開發債券等。在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不夠發達、嚴重不規范的現實背景下,保險資金的相當比重投資于政府債券、并獲得政府產業政策方面的某種優惠,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控制具有重要意義,亦有助于保險業的穩健和可持續發展。如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于一些政策性貸款,建立指數化債券投資項目,住房抵押投資項目等。政府政策扶持的投資項目亦應納入保險投資組合策略,將會不同程度地減輕投資風險,減輕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投資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劉妍芳:《壽險投資及其監管》,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魏巧琴編著:《保險公司經營管理》,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3]劉毅、李晉:《美國保險資金運營方式值得我國借鑒》,《保險研究》2002年第6期。
[4]謝金玉:《論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保險研究》2002年第6期。
[5]孫鍵:《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保險研究》2002年第?期。
[6]蔣洪浪:《保險投資的資金配置策略》,《保險研究》2002年第8期。
[7]林義:《論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控制》,《保險研究》2002年第9期。
[8]元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分析》,《保險研究》2002年第9期。
[9]程泰和、范從來:《我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與模式探討》,《保險研究》2002年第10期。
[10]楊帆等:《保險資金運用國際比較研究》,《金融與保險》2002年第12期。
[11]衛紅、王國言:《保險與資本市場的戰略性互動與融合》,《保險研究》2002年第?期。
[12]尚小陽:《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的理論思考》,《經濟師》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