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投資風險衡量與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開始從事各種金融投資活動。在經歷了2008年股市的大起大落之后,一些上市公司漸漸地變得更加理性,但仍有約20%的上市公司交叉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還有一些公司將投資目標轉向了創業板市場,據統計,目前投資于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公司就有63家,其中的57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并非金融投資。廣義的金融投資是指以金融市場為依托,進行一切金融資產買賣的投資;狹義的金融投資是指對有價證券進行的投資,即通過買賣股票和債券進行的投資。金融投資可以使投資者在未來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同時也要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一旦投資失誤便難以減少其損失。金融投資風險就是指金融投資者在金融投資活動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它是伴隨著金融交易活動的產生而產生的一種客觀現象。
一、金融投資風險的分類
按照風險的影響范圍,可以將金融投資風險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是某一投資領域內所有投資者都共同面臨的風險,它是一項難以避免的風險。例如,在股票市場上,由于貨幣政策、通貨膨脹、政治事件等因素,引起所有股票價格的波動。這類風險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不一,但所有的企業都要面對,這是一種不可分散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是影響某一投資品種收益的某些獨特事件的發生,導致投資者損失的可能性。例如,某家公司由于發生訴訟案件、投資失誤、內部管理者舞弊等事件的公布披露,造成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的風險。這種風險只造成企業自己的不確定性,對其他企業不發生影響,是可分散的風險。因此,企業針對非系統性風險的控制措施就比較多。
二、金融投資風險評估的作用
(一)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2年,美國COSO委員會了《內部控制———整合框架》,2004年在對該框架修訂的基礎上,又頒布了全新的《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企業風險管理就是識別可能影響企業的潛在事件,并按企業對待風險的態度管理風險,為企業實現經營目標提供保證。風險評估是企業風險管理八要素之一,通過對辨識出的風險事件進行評估,對風險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企業以此決定應當采取的應對策略。隨著金融投資數量的增加,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不斷加大,為了實現風險管理的目標,對金融投資風險的評估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是審計與監管的重要手段
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金融投資使得審計與監管的難度加大。金融投資工具的種類繁多,其操作模式和風險也不盡相同,從而大大加重了金融審計監督的難度和審計風險。為了降低金融投資工具的審計風險,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必然要求審計人員合理估計金融工具的風險水平,運用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實現審計和監管的目標。
(三)可用于業績評估
從2006年到2009年股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許多企業在金融投資中也經歷了從巨額盈利到巨額虧損的考驗。出于穩健經營的需要,企業必須對具體從事金融投資業務的交易員可能的過度投機行為進行限制。通過對金融投資資產的風險評估,考核其金融投資的業績,抑制其過度投機的內在沖動,使其在最小風險條件下為企業謀取最大的投資收益。
三、企業金融投資風險的評估方法
風險評估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進行。風險衡量和風險評價結合起來,形成風險評估。風險衡量屬于定量分析方法,風險評價是依據風險衡量的結果對風險及其所造成的損失,進行總體的認識和評價。
(一)金融投資風險的衡量風險衡量是在對過去損失資料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方法對某一特定或者幾個風險事故發生的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做出估計。金融投資風險的衡量即運用上述方法對某一個或者幾個金融投資工具發生損失的頻率和程度進行估計。
1.損失頻率的估計。損失頻率估計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經驗損失資料建立損失概率分布表;二是應用理論概率建立損失概率分布表。運用第一種方法構造概率分布的前提條件是收集的資料足夠多,并且具有相當的可靠性。例如,在對某只股票損失頻率進行估計時,必須系統地、連續地收集相關的經驗損失資料,包括該只股票曾經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時間、造成損失的原因、每次損失的金額等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獲得經驗損失概率分布,并以此預測將來一定時期內發生損失的情況。在沒有足夠多的觀察資料時,可以應用理論概率模型建立損失概率分布表。例如,某證券的投資收益率成正態分布,在利用經驗數據擬合出該模型的待定參數后,就可以得到損失概率分布表,并能夠預測出未來一定時期的損失情況。
2.損失程度的估計。損失程度是指金融投資可能造成的損失值,即風險價值。衡量金融投資風險損失程度時,主要考慮損失的時間、損失的金額等因素。一般來說,金融投資的時間越長,損失頻率越大,損失的程度也就越大。而損失金額則會直接顯示損失程度的大小,損失金額越大,損失程度就越大。對于證券投資損失金額的概率分布,很多經驗數據表明可以利用正態分布來進行擬合估計。正態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線是一條對稱的鐘形曲線,μ和σ是正態分布的兩個重要參數,分別是正態隨機變量的總體平均值和標準差。對稱線是X=μ,當X=μ時,正態分布的概率密度值f(x)最大;當X≠μ時,f(x)的值隨著∣X∣的遞增而遞減。
3.風險衡量的方法。風險大小取決于不確定性的大小,取決于實際損失偏離預期損失的程度。不確定性的大小可以通過對發生損失距離期望的偏差來確定,即風險度。風險度是衡量風險大小的一個數值,該數值是根據風險所致損失的概率和一定規則的計算得到的。風險度越大,就意味著對將來越沒有把握,風險也就越大;反之,風險越小。在測量風險度時,可以采用方差和標準差、變異系數等數學指標。對于隨機變量X,如果X1,X2,…Xn是隨機變量的n個觀測值,實際應用時往往是某種金融工具的投資收益率,E(X)是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E(X)=ni=1ΣXiPi,則[Xi-E(X)]2為觀測值Xi的平方偏差,[X1-E(X)]2,[X2-E(X)]2,…[Xi-E(X)]2的算術平均數為這組數據的平均平方偏差,簡稱方差。即σ2=1/nni=1Σ[Xi-E(X)]2方差的算術平方根是標準差。即σ=1/nni=1Σ[Xi-E(X)]2姨標準差是衡量測量值與平均值離散程度的尺度,標準差越大,數據就越分散,損失的波動幅度就越大,較大損失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平均數相等時可以直接用標準差進行比較。當兩組分布的平均數明顯不同時,就應該運用變異系數來比較離散程度。變異系數是標準差與期望值的比例,即V=σ/E(X)一般來說,變異系數越小,則偏差就越小,發生重大風險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變異系數越大則風險越大。如果企業為了分散風險而進行證券組合投資,則投資風險主要取決于證券之間協方差的大小。協方差衡量的是系統性風險,它無法通過證券組合加以分散化。即COV(X,Y)=E{[X-E(X)][Y-E(Y)]}除了協方差以外還可以用相關系數來表示證券之間的收益互動性,即ρxy=COV(X,Y)/σxσy如果兩組證券之間的相關系數為負值,則可能會降低組合后的投資風險,而如果相關系數為正值,則會加大組合后的投資風險。如果投資組合由n種證券組成,則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R和投資風險σ2分別為:式中:Wi為第i種證券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Ri為第i種證券的預期收益。
(二)金融投資風險的評價如果說風險衡量是對風險狀況的客觀反映,則風險評價就是根據風險衡量的結果對風險及其所造成的損失進行總體的認識和評價,在風險評價中包含了風險評估人員的主觀評價,實務中風險衡量和風險評價經常是同時進行的。對金融投資風險評價的方法有很多,既可以采用簡單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數理測算的方式進行。
1.風險圖評價法。風險圖是根據風險的嚴重性和發生的可能性來繪制的。嚴重性是風險對于公司業務的重要性,可能性是風險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企業在金融投資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多種多樣,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公司自身因素,甚至自然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投資風險的發生。制作風險圖應根據主要風險類別來編制,并把風險按順序排列,也可以采用統計學方法加以確定,如下圖所示。風險圖中的第Ⅰ區和第Ⅱ區是“高嚴重性、高可能性風險”及“高嚴重性、低可能性風險”,是企業管理者和監管部門應高度注意的風險。如果對于這些風險,企業不具備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應采取退出戰略。風險圖中的第Ⅲ區是“低嚴重性、高可能性風險”,雖然其嚴重性較低,但由于存在較高的可能性,往往最終的結果與第Ⅱ區的風險一樣大。如果對這些風險不夠重視,同樣可能會危及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第Ⅳ區的風險就是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風險,其影響程度較小或者與公司業務不相關,并且通常在目前的水平上可以接受。
2.風險度評價法。風險度評價法是對不同風險造成損失的頻率或嚴重程度進行評價,按照風險度評價的分值確定風險的大小,分值越大,風險越大;反之,風險越小。風險度評價可以分為風險事故發生頻率評價和風險造成損害程度評價。以根據風險造成的損害評價風險為例,首先將風險細分為幾類,見下表。3.風險價值法(VaR)。1993年G30集團發表了《衍生產品的實踐和規則》的報告,提出了度量市場風險的VaR方法,即風險價值法。不久以后由J.P.Morgan推出用于計算VaR的風險控制模型被許多國內外的大型金融機構所采用。VaR是ValueatRisk的英文縮寫,其字面含義是“在險價值”,即在市場正常波動下,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的最大可能損失值。在具體應用時的確切含義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在未來特定時期內的最大可能損失值。用公式表示為Prob(△P>VaR)=1-α式中Prob表示資產價值損失大于可能損失上限的概率,△P表示某種金融資產在一定持有期△t的價值損失額,α為給定的置信水平,VaR表示在給定置信水平α下的在險價值,即可能的損失上限。例如,某一投資公司持有的資產組合在未來一天內,置信水平為95%,VaR值為800萬元。其含義是指,該公司的資產組合在一天內,由于市場價格變化而帶來的最大損失超過800萬元的概率為5%。持有期和置信水平是VaR定義中的兩個重要參數。一般情況下,VaR會隨著持有期的變長或置信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因此,選擇適當的參數尤為重要。在選擇持有期長度時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金融市場實際的流動性狀況。因為持有期是由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決定的,如果市場流動性較強,意味著所持頭寸可以快速流動,則可以選擇較短的持有期;如果流動性較差,則應適當延長持有期。二是樣本規模。在計算VaR時,往往假定回報率成正態分布,各種實證研究表明,樣本數量越多實際回報分布越接近于正態,越有利于提高VaR近似的精度。三是金融資產本身的特點。對于流動性較強的交易頭寸往往以每日為周期,而對于期限較長的頭寸則可以以每月為周期。置信水平的選擇主要是根據金融機構對風險的不同態度來決定的。選擇較大的置信水平意味著其對風險比較厭惡,而損失超過VaR的數目就越少,并且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驗證VaR結果所需的數據就越多,所花費的時間也更多。為了計算方便,常常假設在很短的時間內市場比率的變化服從正態分布。計算VaR時應首先確定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頭寸以及影響頭寸價值的風險因素,并對所有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進行計算,然后建立所有頭寸的定價函數,為所有頭寸在各種環境下重新定價,建立結果分布模型,最后在給定的置信水平下求出分位數,并得到投資組合的VaR。風險圖風險度的評價標準和評價分值表
(1)單一資產的VaR假設某單一資產期初價值為V0,在持有期內該資產回報率為r,r服從正態分布,r~(μ,σ2),則本期期末資產的隨機價值為V1=V0(1+r)。該資產在期末的最低價值Vt*=V0(1+r*),其中r*表示最低回報率,r*<0表示與置信水平α相對應的最小回報。zα為相應置信水平α下的分位數。由正態分布的性質有:-zα=(r*-μ)/σVaRt=V0-Vt*=V0(zα-μ)
(2)資產組合的VaR假設某投資組合包含n種資產,第i種資產的回報率為ri,ωi為第i種資產的權重,ωT為權重向量,Σ是方差—協方差矩陣,組合的VaR為:VaR=V0zα姨ωTΣω其中V0=ni=1ΣωiV0,i目前,VaR的計算方法主要是圍繞資產收益分布特征的確定而展開的,具體包括參數法、半參數法和非參數法。參數法最具代表性,目前流行使用的是J.P.Morgan的RiskMetricsTM方法。這種方法是基于線性假定和正態假定,雖然與實際不能完全吻合,但其操作性強所以仍被廣泛使用。半參數法是在大量實證研究基礎上,得出投資收益率并不服從正態分布,而是呈現出尖峰厚尾的特點,因此,國外學者提出了厚尾模型和估計函數模型。與參數模型相比較,非參數模型沒有分布假設,當前最為常用的是蒙特卡羅模擬法。該方法假設歷史變化在未來會重現,運用計算機對已有樣本進行有放回的抽樣來產生隨機數,模擬回報的不同行為分布,從而對整體的分布做出推斷。VaR方法是一種可以進行事前衡量風險的方法,其最大的優點是,不僅能夠計算單個金融資產的風險,還能計算投資組合的風險,并且在表達方式上簡潔明了,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投資者都非常容易掌握。因此,該方法已經成為金融監管機構監控銀行投資風險的重要工具。在運用VaR方法對企業金融投資風險進行評估時,應注意收集足夠多的歷史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和模型進行分析和預測,才能使結果更加準確。
綜上所述,企業金融投資風險的評估包括風險衡量和風險評價兩個方面,在實務中風險衡量和風險評價有時是同時進行的,往往很難確定哪一步驟屬于風險衡量、哪一步驟屬于風險評價。然而,雖然目前關于金融投資風險評估的理論和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實際運用時尚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是由于數據信息化建設比較落后,監管人員利用現代量化技術的能力普遍較低等,需要在實踐中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