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財會專業納稅實務課程有效性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推行中職專業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中職稅收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極為重要。本文對該問題進行了初步的剖析,在分析了中職稅收教學的特點和存在問題后,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實訓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納稅;有效性;教學方法
1引言
納稅實務是中職財會專業一門重要專業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稅收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稅收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守法意識、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本文主要針對納稅實務教學有效性進行分析,并對提高有效性教學的初步探索。
2中職納稅實務教學的特點和存在問題
2.1稅法復雜多變,教材更新滯后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稅法不斷進行變革,稅收教材更新滯后,給稅法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例如2016年我國實行全面“營改增”政策,這個重要稅收政策的變化在當年征訂的稅收教材中根本沒有體現。此外,還有消費稅的稅目、稅率及相關政策的重大調整,房產稅、車船稅的修訂等,自21世紀以來我國稅法變革明顯增速,導致稅收教材的修改速度遠趕不上稅法的變革。
2.2教學方法多以講授為主,不適應中職學生的特性
中職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社會經驗缺乏,抽象思維比較薄弱,對脫離他們日常生活的稅收理論知識缺乏感性認識,沒有建立稅法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有機聯系,感覺稅收法律知識對他們沒有什么用處,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教師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手段,簡單采用“講授+做練習”的模式,不能有效形成職業能力。另外,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課堂上沒有充分的思考空間,缺少師生、生生互動,造成課堂氣氛沉悶、枯燥,令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2.3稅法學習考驗中職學生的綜合能力
我國稅法既是實體法又是程序法,法律體系包括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稅收的部門規章,稅種之間又有密切的相互聯系,稅法與會計的賬務處理又密不可分,考驗中職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稅額是計算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的依據,而消費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又是年終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可以扣除的項目,而計算、繳納這些稅必然涉及會計的賬務處理,這要求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幫學生理清思路,歸納總結當中的規律和知識要點,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增強學生對稅法體系整體的認識,從而對教師的跨稅種、跨課程的課程整合能力和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做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教師講得云里霧里,學生聽得“一頭霧水”。
中職稅收教學的特點和現狀,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3.1及時更新教材,提高中職學生學習興趣
稅收工作帶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時效性,稅收的教材編寫也應該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法規的修訂和變化,并能及時做出調整,以滿足教學的需要。按照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應以實用、夠用為原則。打破呆板、單調的版面設計,結合稅收實際工作程序進行編排內容,應該考慮中職學生的閱讀習慣和特點,編排版式要活躍,可配合教材內容加入一些小插圖、小知識、思考題,生活化的小案例,可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拉近學生對教材的心理距離,從而產生學習的愿望,這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3.2創新教學方法,提高中職學生學習效率
創新教學方法,是提高有效性教學的主要措施。根據稅收課程的要求與特點,可在稅收課程中綜合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基本理論培訓應用啟發式教育。稅收是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我們可以通過生活中頻繁發生的、常見的案例來啟發學生,引導他們通過關心身邊的稅收案例,慢慢熟悉并逐漸掌握稅收的基本理論。例如在講到納稅人和負稅人這兩個稅收概念時,這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稅收概念,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能對這兩個概念有感性的深刻認知,我選取了生活中的事例:①某學生去小賣部購買方便面,價格五元;②小張打工每月收入5000元,繳納了個人所得稅;③面包廠購進面粉1000元生產面包銷售1500元。然后設疑提問:①買面包的學生有沒有繳納稅款?他是不是納稅人?②小張有沒有繳納稅款?他是不是納稅人?③面包廠要不要納稅?是不是納稅人?教師可以由此引出納稅人和負稅人概念,并通過3個事例分析兩者的聯系和區別。把稅收理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聯系起來,使抽象,難懂的概念變得生動、活躍起來,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納稅實際工作為導向,創新教學方法。在稅收的日常教學中,以完成會計工作任務為主線,對稅法課程進行整合,實現內容的綜合化、職業化,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內容整合的方式有四種,包括①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整合;②同一課程中章節或模塊順序的重組;③同一章節或模塊順序內容增減的整合;④跨課程內容的整合。在跨課程內容的整合中,稅收可以和會計基礎、企業財務會計、財經法規等課程進行整合,例如講到增值稅時,可以設計一個項目教學,創設一個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某個月發生的若干經濟業務,教師分配好工作任務,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角色可以分為倉管員,業務員,會計員、辦稅員、稅務人員等。一是首先根據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由倉管員、業務員填制相關業務原始憑證,二是接著會計員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并登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三是然后辦稅員計算出當前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進行增值稅的納稅申報,稅務人員對納稅申報表進行審核。
3.3應用動漫等新技術,創新教學手段
積極應用動漫等新技術,創建稅收動漫教材,適應中職學生年齡特點,把呆板、枯燥的稅收教學活潑、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稅收教學的趣味性。
3.4建立校內納稅實訓平臺
實訓活動是學生納稅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影響稅收課程有效性的瓶頸環節。建立納稅模擬實訓室,布置企業職業情景,為學生提供企業仿真發票開票軟件和網上報稅綜合模擬實訓的操作平臺,實現課堂知識與職業技能的“零距離”對接。例如通過模擬實際納稅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會計人員或征稅員,應用模擬道具、模擬憑證、表格等,模擬在稅局辦理稅務登記、購買增值稅以及辦理納稅申報等稅務工作演練,熟練掌握納稅流程。
4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轉換教學觀念,以實際納稅工作為導向,整合教學內容與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加強納稅實訓教學,實現納稅實務教學有效性的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敏潔.辦稅業務處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譚昭怡 單位:廣州市番禺區新造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