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化時代稅收征管面臨挑戰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信息化發展對推動稅收征管業務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機遇,但也對稅收征管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戰。本文以信息化時代稅收征管面臨的挑戰為切入點討論了構建符合“互聯網+稅務”要求的稅收征管新模式設想。
關鍵詞:稅收征管;信息化;互聯網+稅務
2019年1月,中國財政部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顯示,互聯網相關行業呈現出債權與股權投資劃分不清、輕資產甚至負資產運營、銷售主體與法人實體分離、業務運營范圍無限擴大等特點,部分企業跨境轉移利潤、逃避繳納稅收等問題比較突出。除此之外,一些與互聯網緊密相關的電競游戲產業、在線教育等均存在稅收流失、難以被監管等問題。如何解決信息化時代稅收征管產生的重重難題,找到可行性解決方案,是稅務相關工作者共同關心的問題。
一、稅收征管的內涵
稅收征管是指在國家法律法規下,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參照稅法要求的標準,嚴格按照程序要求,向納稅人定期收取稅款的行為。稅收征收管理是稅收入庫的重要保障,是稅負公平的重要體現,是稅收效率的有效檢驗途徑。在日常稅收征收管理的長期經驗積累過程中,稅務機關在稅收征收管理的組織機構、管理形式和征收方法上形成了范式管理,其主要表現形式為征、管、查三個方面,具體包括稅務征收、管理、檢查。稅務征收主要是進行稅源管理,稅務機關通過對所轄區域納稅人情況的登記和行為的記錄,進行依法收稅,具體可通過發票管、銷售行為記錄等對納稅人按規定進行稅款的收納。稅務管理更多的體現稅務機關的納稅服務意識,為了認真宣傳、落實國家稅務政策,通過納稅宣傳、上門服務、簡化審批手續、提供稅收籌劃建議等便民措施,讓納稅人感到國家的關懷和溫暖,緩解對立情緒。稅務檢查主要是為了進行風險管理與防范。自2006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稅收征管模式。由于信息化技術的豐富,企業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可靠性也疑點重重,稅務檢查目的就是確保納稅單位或個人無違反稅法規定的行為。
二、信息化時代稅收征管面臨的挑戰
根據稅源管理理論,稅源越單一越密集,稅收征管就越容易、效率越高。但是,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無論是應稅行為的多樣性和貨物銷售的多渠道性,都使稅源管理、稅源認定極為困難,使信息化時代稅收征管面臨了極大的挑戰。
(一)稅源難以被跟蹤傳統經濟模式下,交易一般都是在線下實體環境中進行,無論是發票、賬單、收據還是銀行對賬單等會計資料都有據可查。而且,交易一般發生在企業之間,企業的稅源管理和各類信息都真實可靠,在稅局控制范圍之內,搜集難度也都很低。信息化時代,能夠進行交易的方式和可能都大大增加,交易方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現在許多中小規模企業都是在線上經營銷售,甚至員工都可能隨機招募或者網上發單,對應的消費人群也大多數都是個人,比如抖音平臺的視頻者,阿里巴巴的淘寶賣家等,他們的交易方式、支付方式都是通過APP或者客戶端直接完成,應稅行為更為隱蔽、分散。與此同時,在信息化影響下,傳統的大規模、大額度、密集型交易被大量新型化、碎片化交易所替代,稅務機關在征管過程中,簡單的通過報表、金稅系統的了解企業概況,然后根據稅法規定征收相應稅款的方法一去不回。還是對交易過程難以追蹤,這給確定納稅時間、期限和地點都帶來了困難。
(二)交易數量急劇上升信息化時代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吃飯、購物等一站式交易,交易的次數與數量都大大增加。擴展到企業經營來說,由于個人在移動支付、移動應用方面的忠誠度較高,許多交易都發生在平臺上和個人之間,導致交易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傳統的征管體系、征管手段、征管安全等都不能滿足現有信息化時代的特點,(三)信息化監管手段落后前文提到,信息化時代交易的方式、方法、數量等都急劇增加,而且難以被發現與察覺。由于交易大多發生在互聯網上,稅務機關缺乏有效的、直接的、高效的稅收監管手段,使大部分企業和個人通過網上渠道逃避納稅義務、隱匿銷售所得,使得稅收征管出現盲區,造成稅款大量流失,征管水平及效率降低,傳統的檢驗、檢查、征管模式受到阻礙最多。2018年國家稅務局在工作報告中提出:“所有交易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數據,都在交易平臺以及支付平臺里,但這一切稅務部門都無從獲得”。
三、解決策略
(一)搭建數字化共享稅務平臺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稅務”的概念被廣泛提出并加以應用,現有條件下,政府稅務機關的征管平臺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稅收征管平臺、納稅服務平臺、信息公開平臺。但是由于組織樣式和稅源管理的多變性,現有平臺發展已經不能滿足稅收征管要求,必須搭建數字化共享稅務平臺,方能解決現有困境。數字化共享稅務平臺是指將企業信息、稅源資格通過互聯網技術與稅務平臺聯系在一起,達到資源共享、數據共享和行為共享,增強平臺數據的可持續發展和可迭代性,使其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和提高管理的能力增強,使企業與稅務機關緊密聯系在一起,消除信息不對稱。在政府層面,要投入大量科技研發與人力物力財力,建立自上而下統一的、內外合一的稅收征管與稽查系統以及政府信息公開平臺。
(二)更新稅收征管模式現有的稅收征管手段正在不斷受到信息化的沖擊,其局限性與閉塞性凸顯,導致實際征管水平低下。與此同時,現有實體辦稅服務廳正逐漸被電子稅務局所替代,浙江、廣州、深圳等多地稅務機關已經在嘗試將更多辦稅業務通過網絡進行,保證納稅人足不出戶、簡化手續、增強效率與成功率。借助微信、智能辦稅APP等手段,發票認證、企業報稅等環節均已經能夠在網上完成,簡化了諸多不便,順應了現有“放管服”的要求。在不遠的將來,更多先進技術,包括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情況下,原有的實地核查與賬實核對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彎沉,將簡單重復性的業務操作替換成方便快捷的程序化管理,減少稅局辦事人員,簡化稅務機構編制,徹底改變辦稅難、程序多、效率低的問題。
(三)線上線下融合建設目前,我國多地稅務機關已經試點將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服務平臺融合的先進舉措。2019年國稅總局出臺《關于加強互聯網+稅務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適應“互數字化技術與稅務信息資源的融合”。依托“金稅三期”的建設與推廣,全國稅務機關已經實現了信息互通、稅源共享,逐步覆蓋了全部稅種和各個征稅環節。能夠通過系統檢測,核查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庫存、銀行賬戶,只要這幾個要素出現變動,系統都能識別出異常,而應納稅額自動通過以上的數據為基礎計算出來,上傳到稅務平臺上,便于構建納稅人數字稅務賬戶。
(四)實施稅收風險管理稅收風險的排解,重點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快速反應,在發現情況緊急、風險特征明顯的具體事項時,可以由風險分析部門直接形成風險任務,推送至納稅人的主管稅務機關組織應對,風險應對部門應在收到快速反應任務后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應對反饋;二是聯動機制,使風險管理涉及的部門能夠加強協作,形成合理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提高防范、抵御、化解稅收風險的能力。發票是稅收征管的核心要素。2018年8月,騰訊公司為深圳市稅務局開發出了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落地。通過區塊鏈電子發票,企業可以在區塊鏈上實現發票申領和報稅,這種“互聯網+稅務”的最新技術創新,是未來解決風險管理的最佳途徑。
(五)培養信息化稅務專業人才現有稅收征管面臨的挑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稅務人才隊伍培養存在問題。從現有稅局人員能力儲備看,大多數稅務人員都是從公務員考試中聘用的,大部分都是應屆畢業生,僅擁有單一的理論知識,不具備實踐經驗,更缺乏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知識積累,難以適應新時代稅收征管工作的要求。與此同時,簡單的納稅服務工作已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稅局工作人員面臨失業的風險。因此,要加大人才隊伍建設,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選拔層面上加大對復合型人才的選取,優先選拔具備互聯網技術經驗或者有實踐經驗的從業者,二是加大培訓力度,給現有人員增加培養提升的機會與平臺,幫助他們適應信息化稅收征管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蔡昌,趙新宇.“互聯網+”背景下稅收生態系統的構建[J].稅務研究,2019(03):63-71.
[2]陳筠,傅彤,許昕羽.源泉扣繳稅收征管模式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初探[J].稅務研究,2019(02):96-100.
作者:王玉兆 單位: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