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數據時代稅收經濟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稅收經濟分析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和革新。國地稅合并為稅收征管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充分發揮稅務部門輔政作用,推動稅收經濟分析工作發展。針對我國稅收經濟分析現狀和問題,為其發展提出了若干新思路。
關鍵詞:大數據;稅收經濟分析;稅收數據;經濟發展;分析體系
大數據時代到來為稅收經濟分析提供了數據保障和技術支撐,對稅收數據進行全面整合同時強化與第三方平臺信息資源共享,提高了數據的規范性、真實性和時效性,為稅收分析提供了質量保證。新時期稅收分析不單單只是為了“從稅收看稅收”,還要“從稅收看經濟”、“從經濟看稅收”,將稅收分析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利用相關的稅收經濟數據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和比對,揭示稅收經濟發展狀況,跟蹤和評估相關經濟政策影響,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調整和優化改進意見。
一、稅收經濟分析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稅收經濟分析工作受到高度重視,充分利用稅收數據來進行深度挖掘和利用,服務于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和社會發展。在稅務機構改革不斷推進之際,稅收經濟分析處作為一個全新的內設機構成立于各個省級稅務局,充分發揮稅收部門優勢,從獨特的稅收視角觀察經濟,深入開展稅源經濟分析和政策效應分析。
(一)為稅收經濟分析處配備“高精尖”人才省級稅務局設置稅收經濟分析處是為了利用稅收數據對區域內經濟運行情況開展動態監控分析;組織評估稅收政策實施效果;進行重大經濟發展戰略實施專題分析等工作。因此為稅收經濟分析處配備人員不僅需要有稅收業務骨干,還需要能夠熟練掌握數理分析、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目前廣東、江蘇、浙江等省稅務局的稅收經濟分析處均配備了數名全國稅務領軍人才,強化稅收經濟分析業務和技術,優勢互補建立理想稅收經濟分析團隊。利用業務骨干對稅收信息的深度理解和技術骨干先進的處理和分析技術,從省級層面對本地區的經濟運行動態監控、重大經濟發展戰略實施情況、組織開展政策效應分析方法等有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二)建立健全稅收經濟分析工作制度為保障稅收經濟分析工作的順利開展,各省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對稅收經濟分析工作總體要求和實際情況建立各層級的稅收經濟工作分析長效運行機制,較全面的覆蓋了稅收經濟分析工作中諸如定責定位、業務分工、分析重點等各個環節,用制度建設來保障、推進稅收經濟分析工作高質量開展。同時還完善了人才培養保障制度,各省都高度重視稅收分析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為進一步提高綜合業務能力,對稅收經濟分析骨干進行培訓和研修,以便更新分析思路和方法、應用相關分析技術、掌握熱點問題、撰寫優質分析報告。稅收經濟分析是為了提高征管質效,服務于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因此要建立分析成果轉化機制,將稅收經濟分析成果及時為稅收征管和政府決策提供可靠數據支撐。
(三)形成稅收經濟分析聯動機制稅收經濟分析是一項集數據、政策、經濟、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工作,需要進行協作、開放、共享與局內各部門、外部機構甚至是跨區域、跨層級的聯合工作機制。稅收經濟分析部門要與局內各相關部門進行團結協作,對數據進行鏈式加工,使數據呈現出多維度的分析結果。同時要加強與省委省政府、統計局、發改委等交流合作將分散的海量數據進行集中處理,讓數據充分發揮咨政輔政的價值。適時引入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習者團隊參與稅收經濟分析項目,充分發揮大數據利用價值。目前廣東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與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收入規劃核算處、信息中心等部門,形成優勢互補、團結協作的稅收經濟分析聯動機制;江蘇省稅務局則重點建立橫向協作、縱向聯動和內外合作三項機制;安徽省稅務局建立部門協作、上下聯動和內外合作三項工作機制,制定了任務清單。
二、稅收經濟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數據質量仍有待提高隨著金三系統的整合和數據集中,近年來稅收數據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但稅收經濟分析內容牽涉甚廣,對數據質量和時效性要求較高,就目前而言稅收數據質量仍不能滿足其要求。數據不全面,相關信息未錄入信息系統,數據管理信息化水平滯后于業務管理信息化水平,因此造成了基礎數據的質量不理想;納稅人提供數據有誤,稅務人員操作不當同樣會引起數據錯誤;由于涉稅數據結構復雜多變,采集標準不統一,與政府、財政等部門數據口徑不一致,相關信息也有保密要求,因此并未實現共融共通。
(二)受傳統稅收分析思維約束現階段稅收經濟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受稅收分析思維定式的影響,限制了稅收經濟分析人員的創新意識。大多是分析是基于數據的堆砌,通過數字反映出的問題不夠透徹,不能揭示稅收征管中主要矛盾;缺乏對社會上熱點、難點問題的關注,不能及時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預測,因而欠缺對經濟發展、政策出臺提供決策支持依據,弱化了稅收的預測和指導作用。
(三)技術實現欠缺在省級層面雖然為稅收經濟分析處配備了高端人才,但在基層稅務機關人員素質還有待提高。由于從事基層稅收經濟分析工作的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懂業務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懂業務”這種現象在基層稅務機關仍然普遍存在,習慣于使用簡單的數據進行傳統的對比分析,缺乏具有良好綜合業務素質和稅收分析技術的人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稅收經濟分析報告質量。
三、大數據時代稅收經濟分析新思路
(一)從稅收數據揭示內在規律金稅三期系統并庫,深入開展數據清理工作,實現了稅務數據系統、征管資源、人力資源的大統一、大集中。2019年1月1日起社保費和部分非稅收入的征管職責劃入稅務部門以及外部共享數據,為開展稅收經濟分析工作打下了更加堅實的數據基礎。從這些海量數據中篩選出有價值的數據,并對其進行整合加工再分析,使之能夠呈現出結構化的數據。而大數據時代所要進行的稅收經濟分析不僅僅是為了得到諸如組織收入現狀、稅源分布、產業結構等增減情況的客觀信息,而是需要找出產生這些現狀的原因以及未來發展走向預測。將這些信息進行歸納、演繹,加入主觀意識,形成具有實質內容的行動或決策,去解決實際問題,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稅收經濟分析人員應該跳出傳統思維定式的影響,提高創新意識,多角度的準確分析組織收入中的深層次原因,揭示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相關政策提出建議。
(二)從稅收數據看經濟、看社會、看發展。稅收經濟分析這項工作在機構改革之前是分散于稅務機關的各個部門,且主要是以各部門掌握的稅收數據為基礎圍繞完成入庫稅收來進行的稅收分析。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獨有的特征和機構改革的契機,稅收經濟分析得到了發展的機遇。以稅務部門所掌握的龐大稅收數據和共享外部數據為基礎,打破“從稅收到稅收”的局限,不能單單只注重稅源分布、稅收完成情況、稅收結構,而是關注稅收變化中反映出的經濟情況,圍繞經濟、政策和管理多維度的視角進行分析,為宏觀調控提供決策支持,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尤其是2018年以來大力開展的減稅降費工作,加大了減稅降費的范圍和力度,為群眾增加便利,為市場添加活力,同時也使稅收收入平穩增長。稅收經濟分析需要對各項稅收相關政策對稅收和經濟的影響進行預測,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從稅收數據建立稅收經濟分析體系稅收經濟分析隨著稅收征管改革和技術的革新也邁入了新的紀元,傳統的稅收分析方法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以稅收、非稅收入、社保費以及外部數據為基礎,在傳統的稅收分析體系基礎上進行革新,建立規范化的數據集合,這也是開展稅收經濟分析工作的基礎。首先,建立與經濟指標對應的統計分析口徑,按照一定的方法將數據進行分類、匯總、處理和存儲的指標體系;其次,采用多種數據處理工具和技術對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量處理,將經過處理的數據使用一種或多種分析方法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分析方法體系;最后,需要對稅收經濟分析工作從各個層面進行制度上的保障、人力資源保障以及適當的激勵措施工作保障體系。在各個層面都需要對稅收經濟分析工作給予支撐,才能建立健全的稅收經濟分析體系,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
四、結語
國家稅務總局王軍局長表示“國家用稅收的減法,換來了企業效益的加法,形成了經濟發展的乘法”。因此要充分發揮稅收經濟分析對稅收數據進行綜合統計分析,客觀的說明稅收現狀、評價稅收收入進度影響因素、預測稅收發展趨勢,是判斷稅收形式、加強稅源管理和完善稅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手段。利用大數據時代給稅收經濟分析帶來的新機遇,關注經濟稅收新趨勢、聚焦社會熱點問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代靈敏.中國稅制優化研究--基于稅收、貧富差距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視角[D].西南財經大學,2014.
[2]馬詠華,蔣琳珊.打造稅收智庫當好參謀助手[N].中國稅務報,2018-09-18.
[3]張勁松,許蒙亞.讓海量稅收數據“開口說話”[N].中國稅務報,2018-10-09.
[4]白志春.稅收分析工作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30).
[5]郭小康.大數據環境下稅收數據深度利用探索[J].納稅,2019(9).
[6]謝波峰.基于大數據的稅收經濟分析和預測探索[J].大數據,2017(3).
作者:王冰清 單位:河南省稅務干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