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銀行的信貸風險管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存在的問題
1.關聯擔保、互保問題普遍存在,部分擔保物質量不高
在銀行貸款的關聯企業貸款中,近50%的貸款存在著嚴重的關聯擔保問題,部分已經發生嚴重風險。而在非關聯企業貸款中,互保現象也普遍存在。在抵質押貸款中,部分抵質押物還存在著質量不高問題,如部分民辦院校用教育收費權質押,部分房地產公司用經營權質押,造成處置變現困難;甚至還有部分抵押房地產評估價值偏高,或者是部分土地和在建工程分割抵押,也造成處置困難。部分擔保物質質量不高,直接弱化了第二還款來源的有效性。
2.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一些基層銀行負責人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銀行負責人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之;存在嚴重違規賬外經營,違規賬外經營是目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違規經營主要采取私設賬外賬、亂用科目、調整賬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收益領域。由于賬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于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于巨大的風險之中。綜上所述,目前商業銀行信貸形勢仍然嚴峻,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部門任務艱巨,應盡早制定對策,從防范、監測、預警、化解等方面全方位入手,采取積極措施,從源頭上逐步消除存量風險,嚴格控制新增貸款,從而達到降低信貸風險的目的。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防范的建議與措施
1.防范和化解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首要的是實現經營觀念的轉變。防范和化解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轉變觀念是關鍵,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在經營指導思想上要實現由追求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要求商業銀行切實改變追求總量擴張,對安全、質量、效益較為淡薄的經營思想。因此,首先要樹立安全、效益觀念,把貸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視為銀行信貸工作的生命線,在兼顧社會效益的同時,確立效益最大化和資產質量最優化的經營目標。其次,要樹立競爭觀念,正視銀行的現實,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改變粗放式管理,實行集約化經營戰略,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最后,要樹立發展的觀念,不斷開拓業務領域,實施規模經營戰略,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管理經驗。二是對信貸資產的管理上要實現由“高風險、低收益”到“低風險、高收益”的轉變。首先,充分利用目前企業優化資本結構的良機,支持和幫助企業實現資產重組,把風險承擔的主體轉移到高效低險的企業,降低風險系數,提高信貸資產的收益。其次,建立信貸風險防范預警系統。從貸前調查入手,通過確立科學的貸前調查分析指標,全面分析貸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可償還性等指標,提出科學的貸前預報;貸后要建立跟蹤檢查系統,形成信貸資金網絡風險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起到預警、報警作用。再次,健全貸款放、收一條龍責任制,實行全過程的嚴格管理,逐步將過去追求規模,以外延擴張為主的粗放式經營改變為注重效益,講求效率,以內涵為主的集約化經營模式,從而使信貸資產達到高效低險。
2.防范和化解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須構建先進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體系是否健全有效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應該是全面風險管理,這既是巴塞爾協議的要求,也是商業銀行應對未來挑戰的要求。運用現代金融工程的技術,貫徹全面風險管理思想,構筑商業銀行內部風險控制體系,是商業銀行應對面臨的嚴峻金融風險的挑戰的重要舉措。當前商業銀行應加快風險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垂直化的風險管理體制,風險管理重點應該由強調審貸分離向構建風險管理體系轉變。以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往往單純強調“審貸分離”,而忽視了商業銀行內整個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目前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已經不單單是授信審批的控制,而且更強調銀行整個風險管理體系的健全。從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的經驗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應是風險管理戰略、構架、過程和文化的統一,通過建立清晰的風險管理戰略和完善的管理架構,全面的風險管理過程和良好的信貸文化,最終實現風險管理效率和價值的最大化。
3.防范和化解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須健全和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做好內部防范工作。完善商業銀行內控管理是防范當前信貸風險的根本措施。目前,銀行信貸風險在所有的風險中表現最為突出,雖然商業銀行經過兩次不良資產剝離,但不良資產仍然較高,這已成為威脅我國銀行安全的首患。完善商業銀行的內控管理要從培育內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內控機制,強化過程監控,突出內控重點,逐步實現補救性控制向預防性控制的轉變,切實防范風險,穩健經營。首先,把好授信風險控制各個關口。完整的授信方案由授信結構和風險控制措施兩部分組成。要在授信方案中充分揭示、評估授信業務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真正體現平衡風險與收益的要求,切實把好風險管理第一道關口。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合規性審查力度。在客戶信用等級認定環節上,提高客戶評級工作的連續性和時效性,把好信貸客戶風險控制關口;在授信業務受理環節上,嚴格按照總行審批操作規程及相關規定,把好合規性受理審查關口;在授信業務審批環節上,認真執行監管部門和銀行信貸政策,把好授信風險控制的決策關口。其次,合理控制審批節奏,有效保證均衡審批。授信審批量在不同月份間陡升陡降的現象,對保證審批質量乃至貸款質量有害無益。應牢固樹立風險控制、質量至上的觀念,合理確定審批工作周期,并予以制度化;通過建章建制,化被動受理審批為主動調控審批節奏,避免審批量的大起大落,保證月度間信貸審批量相對均衡。最后,強化財務跟蹤,關注企業財務變動趨勢。商業銀行各分支機構應充分重視調查報告中財務情況說明,深入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及其變化的主要原因,尤其要說明金額占比較大的主要科目異常變化情況,對于存貨、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容易用來掩飾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科目,要進行深入分析。同時,要加強對報表真實性的判斷。
4.防范和化解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須實施銀企共擔信貸風險制度,對客戶堅持“區別對待,擇優抉擇”。商業銀行應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開展積極而審慎的信貸業務創新。信貸業務產品創新,主要體現在根據企業、客戶所要求的差別化、個性化服務和滿足不同類型的客戶需求等方面;對風險類型不同的客戶,實行不同的服務標準。根據不同區域和客戶的實際情況,體現區域差異、客戶差異、風險控制的差異,對經濟發達區域和經濟相對落后的區域,根據其區域信用狀況和市場發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抵押物品種和抵押率,從而有效控制風險。商業銀行對信貸風險要有一個認真、清醒、全面的認識,不能談虎色變,實行一刀切。以前由于銀行企業之間沒有形成整體合力,沒有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相關機制,不僅為企業拖欠債務和相互占用資金培植了土壤,而且加劇了銀行間、銀企間的矛盾。現在要主動改進服務,主動送貸上門,大力支持;對轉制后扭虧有望的企業,要積極推行“支幫促”活動;對資不抵債,長期虧損或扭虧無望的企業,鼓勵和促進其改制,把債務落實到新的經濟主體,明確承貸主體。商業銀行要想方設法盤活現有信貸資產質量,嚴把新增信貸資產質量關,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資產質量,降低經營風險。商業銀行須實行企業與銀行信貸風險共擔制度,間接地防范銀行信貸風險。
(1)實行企業新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自籌資本金制度。凡企業新上固定資產項目,必須自籌30%~50%的資本金,并存入主辦銀行賬戶,實行監督。凡企業自籌資金未落實到位,有關部門不予立項,銀行不予申報項目,不予發放貸款支持。
(2)實行企業貸款預交風險保證金制度。從企業角度來講,可以增進其信用意識及積極主動還款意識,提高償債能力;從銀行角度來講,可以預防信貸風險,并且補償可能透支的貸款損失。商業銀行須加強市場分析與調研,關注企業市場競爭力。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以及市場競爭力,是決定其貸款償還能力的重要依據之一。商業銀行信貸營銷更要重視市場分析與調研,在授信業務調查報告中要加強對客戶的生產環境及上下游市場對客戶的影響、客戶所在外部發展環境、客戶的主要競爭對手及優劣勢分析等內容的調研和分析。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應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在授信方案中對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以及市場競爭力進行充分分析和披露。
作者:陳朝陽單位: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