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銀行保險發展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金融業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金融業內的三大領域——銀行、保險、證券逐步融合,其中銀行保險業作為混業經營的開端,迅速崛起,對我國銀行業及保險業的發展均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國目前的銀行保險多為狹義的銀行保險。
一、歐洲銀行保險業發展及其啟示
(一)歐洲銀行保險業的發展。歐洲銀行業與保險業相互結合已具有悠久的歷史,歐洲是銀行保險發展最成熟的地區。目前,歐洲500家大銀行中46%的銀行擁有專門從事保險業務的附屬機構;保險公司也廣泛涉足銀行業務,在英國有17家銀行為保險公司所擁有,法國有9家保險公司擁有12家銀行。
(二)歐洲銀行保險業發展的啟示
1、為銀行保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歐洲銀行保險是在金融市場高度發達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我國金融市場仍處于成長階段,發育不成熟,金融商品少,投資靈活性差,銀行保險業在我國的發展缺乏市場環境條件。我國步入了小康社會,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等各方面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改善,人口老齡化趨勢已初步顯現,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很不完善,無疑我國保險業發展潛力巨大,銀行保險發展的社會環境條件優厚。因此,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銀行保險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要發展銀行保險業,必須加快改革步伐以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2、銀保產品多元化。歐洲銀行保險的產品眾多,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而我國目前推出的銀保產品種類單一,消費者缺乏選擇,現在市場上推出的銀保產品中95%以上都是兩全分紅保險產品,而且這些分紅產品由于過多地強調了分紅的預期,使保險公司面臨了相當大的分紅壓力。因此,保險公司應當加大對廣大消費者熱切需求的健康保險、養老保險、壽險等產品的開發力度,創新一些適合銀行銷售的保障類產品;另一方面,還可以積極拓展銀保合作新領域,如銀行對保險公司開放公眾業務渠道,保險公司嘗試在銀行開展團體業務。
二、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現狀
銀行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發展水平還是比較初級的,是淺層次的合作。而在這一合作過程中,盡管發展勢頭一片風光,但也隱藏著諸多令人堪憂的問題。
(一)保險公司存在的問題。目前,國內銀行保險業務是以保險公司為主,即保險公司在合作中占主導地位,在合作關系中表現得更為積極。保險公司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大,一般都設有專門的銀行保險經營部門。我國大多數保險公司把銀行保險看成對一種新資源的掠奪,保險公司在銀行保險方面都躍躍欲試,但僅僅表現為一種強占地盤的行為,希望借助銀行保險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銷售網絡和經營規模,對于產品的開發和服務價值的提升重視不夠,銀保產品品種單一且同質性高,僅僅作為一種補充的交易方式。
(二)銀行存在的問題。根據國際商業銀行的演進趨勢,銀行、保險、證券的混業經營是一種必然趨勢,實施中間業務與傳統業務并重的經營戰略,把開發以保險為重要內容的中間業務視為影響銀行發展的大事,而不是幫保險公司的忙,兩者的合作是朝陽式的長期合作,而不是夕陽式的短期行為,更不能單純地停留在增加銀行儲蓄存款的低層次認識水平上。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仍然比較滯后,沒有把銀行保險放到戰略的高度上去經營,謀求短期利益傾向嚴重。
(三)宏觀環境上存在的問題。從金融監管來看,我國保險業監管與銀行業監管對于銀行保險存在脫節現象,兩業之間的交叉監管存在誤區。如商業銀行保險業務,人主體是一個,但監管主體卻有兩個。這樣商業銀行作為免除人,在具體工作中顯得無所適從,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從金融環境來看,我國資本市場仍處于成長階段,發展不成熟,表現為投機性太強,金融品種少,投資靈活性差。這使得金融一體化在我國的發展受到了機制、產品、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從而銀行保險在我國的成長速度也相應受到了限制。從國家政策上看,國家對銀行保險的扶持力度不夠。我國政府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不能及時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保險產品的開發和推廣。
三、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策略
隨著外資保險公司大量進入我國,民族保險業面臨著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迫切任務。銀行保險,作為金融一體化在我國的一種新生產物,更應該充分借鑒國外經驗,針對自身缺陷,結合我國國情,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制定最佳的企業策略,向更深和更高層次發展。
(一)進行戰略定位。銀行與保險公司雙方應深化合作程度,從企業發展戰略層面充分認識銀行保險對企業競爭力和市場格局可能造成的影響,在管理、研發、組織等各方面推動銀行保險的發展。銀行與保險公司雙方都應充分認識到銀行保險的地位、作用與發展空間,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發揮銀行保險的優勢。1在管理上,規范業務發展。銀行應當改變不同分行不同保險產品的各自為政的分散局面,逐步統一各行資源,尋求合適的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并建立起良好的評估與考核機制,逐步把銀行保險業務納入對分支行的考核指標體系。2在政策和法律環境趨于明朗和有利的情況下,為抓住發展機會,銀行與保險公司都應加強銀行保險發展模式的研究,做好深入發展銀行保險的調研與準備工作,選擇適當的發展模式。3在組織上,可以考慮在總行級設立專事銀行保險研究和管理的部門,負責制定公司銀行保險政策、發展戰略,設立考核指標體系,統籌對外談判與聯絡接口,以及IT平臺規劃等事務??傊?,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網點眾多、品牌卓越等優勢,抓住發展契機,深化合作程度,加強管理,積極研究和探索銀行保險發展模式。
(二)加強銀保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銀保合作的核心是尋找共同的客戶市場,并為客戶提供多元化服務,保證客戶的長期滿意度。因此,要加強銀保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進行服務和產品創新,發揮整體聯動優勢。體現在銷售方面,要打破銀行柜臺的單一銷售模式,通過一套專業工具為客戶提供銀保業務個性化服務,向公眾普及銀行保險知識、推薦銀行保險產品、開展銀行保險咨詢。此外,還可以實施分層營銷、聯動營銷、合作營銷、客戶營銷以及產品營銷等多種銷售戰略。通過新的銷售方式,將銀行保險帶出銀行柜臺,與客戶進行更多的雙向溝通,提供適合的風險保障計劃和個性化服務。在新產品開發方面,保險公司要在銀行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下,開發集保障性、儲蓄性、投資性為一體的適合銀行銷售的保險產品,降低躉繳產品在銀保總保費中的比重,提高十年期以上銀保產品的銷售比例,加大銀保產品的保障系數。只要開發的新產品能把金融服務功能和保險保障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就一定會得到市場的認可,真正實現雙贏。
(三)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營造有利于銀行保險發展的制度環境。如果沒有相對寬松的制度環境,銀行保險的發展往往會受到很大制約。目前,我國實行金融分業經營的管理體制,符合現階段金融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但隨著我國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及金融機構競爭日益加劇,銀行與保險融合的程度在逐步提高,銀行保險也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發展,這就必然要求對相關的法律制度進行相應的修改,以最大限度減少銀行保險發展的制度束縛,促進我國銀行保險的不斷發展。要積極呼吁政府為銀保雙方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解決目前存在的瓶頸問題,關鍵在于財政部、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人總行應盡快修改現行制約銀保業務合作的有關政策,制定符合市場的手續費標準,擴大保險范圍,給予銀保雙方實際扶持,以適應現代金融保險業的競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