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商業銀行對企業融資風險管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深入構建普惠金融體系,城市商業銀行不斷推出新舉措力圖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但信息不對稱、抗風險能力差等評估管控難題逐漸凸顯。加強風險管控措施是:風險自查預警機制、動態撥備制度、注重信貸對象審核,實行差異化利率、完善銀企信用鏈。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影響因素;貸款風險管控機制
一、引言
Kempson和Whyley在1999年提出了六維“金融排斥”尺度:地理排斥、評估排斥、條件排斥、價格排斥、營銷排斥、自我排斥。當下的金融制度仍然受此影響,金融機構還未能向每個市場主體尤其是弱勢信用主體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進出機會,各國、各地區之間受到社會、經濟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金融排斥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都在采取措施以緩解金融排斥。近年來,我國尤其重視這一問題。2017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再次指出要“大力支持小微企業、‘三農’和精準脫貧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2018年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研究部署了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的政策措施。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并將“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確納入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城市商業銀行是上世紀80年代由城市信用社改制而來,服務對象大多是所在地區的中小企業,除了少數如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具有城市區域發展優勢的城市商業銀行,不論從業務規模范圍還是資產結構上來說,在與國有及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競爭中,其都處于劣勢,因而城市商業銀行不斷探尋“藍海”戰略,成為推進普惠金融的生力軍。應肯定的是,城市商業銀行另辟蹊徑,將本是局限在固定地域中的缺憾轉化為地區信息篩選的資源優勢,為銀行所在地區的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拓寬了銀行的業務面,但隨之而來的是,中小企業經營規模不大、產品單一、抗風險能力差、管理機制不完善等特征給商業銀行帶來了不良貸款的風險管控問題。國內有很多學者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例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李麟和索彥峰(2009)基于VAR模型,指出經濟波動與不良貸款呈現出強烈的反向動態關系。凌敢和王新華(2012)借助回歸數據面板分析指出:市場競爭程度指標CR5和HHI指數均與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呈正向變動關系。
二、案例分析
(一)研究對象簡介之所以選擇上海銀行和盛京銀行作為研究對象,一是因為這兩家銀行是同類型的,成立時間早、發展歷史長,業務結構較為成熟,都經過股份制的改革,而且都已經上市,對反映上市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風險管控機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這兩家銀行所在地域的政治經濟程度有很大差異,在其業務發展形勢及不良貸款影響因素上有較大可比性;三是這兩家銀行在小型金融拓展措施、發展模式、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上存在差異,其實施效果具有可比性。
(二)貸款質量情況截至2017年末,上海銀行發放貸款總額超過6000億元,而盛京銀行只有其一半,兩家銀行差距明顯,管控不良貸款的壓力也大不相同。依據公開披露的上海銀行和盛京銀行2014—2017年年度報告,兩家銀行的正常類貸款占比均超過96%,可疑類和損失類貸款總占比低于0.5%,總體來看,近幾年兩家銀行的貸款質量良好。但縱向來看,在不良貸款率的穩定性上,兩家銀行有著很大的差異。上海銀行2013—2015年不良貸款率保持較低水平但是不斷上升,5年來波動很小;相比之下,盛京銀行2013—2015這三年的不良貸款率低于0.5%,遠遠低于上海銀行等行業內其他銀行,表現極為良好,可是2016年之后則出現巨大波動,近兩年有小幅回落。
三、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因素
(一)經濟的周期性經濟上行時,銀行通常對未來經濟發展持有樂觀態度,進而進行信貸擴張,不良貸款率也因經濟向榮而呈下降趨勢。但由于經濟的周期性而出現回落時,貸款的質量問題就慢慢顯現,本可以收回的貸款也易變成壞賬,繼而形成惡性循環。
(二)地區與企業規模差異因其歷史背景的特殊性,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對象是其所在地的中小企業,熟悉當地這些企業的規模、資金、管理等實際情況。與大型國有銀行相比,這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能夠更有優勢地憑借區域性的信息渠道,精準地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服務,有效避免小微企業貸款中經常出現的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上海銀行和盛京銀行都有著地區信息資源優勢,都大力采取舉措推進普惠金融,積極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為什么卻給貸款質量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從兩家銀行的業務經營區域和貸款發放行業范圍來看:上海銀行的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發放貸款的行業較為分散;盛京銀行信貸業務集中在東北地區,發放貸款的主要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顯而易見的是,貸款越集中在某一地區或某一行業,很容易發生捆綁經濟,形成連帶效應,當行業或地區經濟下行時容易集中爆發信貸風險。城市商業銀行本身受地域性的局限,這也導致了地區經濟政治水平的差異對其貸款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上海銀行處在經濟發達地區,無論是行業發展還是中小企業信用,都要優于盛京銀行所處的東北地區。地區經濟基礎薄弱、落后產能多,必然會帶來企業信用不穩定,貸款質量也會連帶波動;而發達地區的抗風險能力明顯優于欠發達地區,地區的企業質量和發展機遇也會更多,不良貸款率會較為穩定。
四、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平衡點
通常來說,不良貸款率是衡量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資產質量或信貸資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指標,不良貸款率攀升暗含著資產質量下降,那么對銀行來說,不良貸款率水平越低越好嗎?城市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經營區域有限、業務類型及對象集中化導致競爭激烈,營業利潤受到壓縮,較好地管控貸款違約風險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壞賬損失。截至2017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1%,說明個人理財和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在不斷加強,對推進普惠金融,惠及更多市場主體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金融去杠桿背景下,我國資管新規,對不良貸款確認標準更為嚴格,促使銀行更重視管控信貸風險,抑制房地產等高風險行業信貸過度集中。以下以簡易VAR模型來說明:其中:NPLRt表示2005—2017年各年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因變量;其他選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CGDP)、城鎮登記失業率(UR)、撥備覆蓋率(PC)作為研究變量;α為常數項。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數據來源于2006—2018年的《中國金融統計年鑒》,人均GDP、城鎮登記失業率來源于各年《中國統計年鑒》。
(一)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二)變量平穩性檢驗從表2可知,處理后序列城鎮登記失業率、撥備覆蓋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皆拒絕原假設,是平穩序列。處理后序列的不良貸款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在一階差分的情況下拒絕原假設,是平穩的,因而接受不存在單位根的假設,即是一階單整的。
(三)分析結果本研究盡可能全面地匯總了影響不良貸款率的相關因素2004—2018年上半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從上述分析可知,人均GDP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先有正向影響,達到最大值后呈現出反向影響,這樣如此循環并逐漸恢復到零。失業率對不良貸款率有著正向影響,影響著各經濟主體的償還能力。撥備覆蓋率與不良貸款率的波動有著較為顯著的相關關系,影響著銀行的抗信貸風險能力。注重風險控制固然會促進金融創新,但不良貸款率過低會帶來反作用,對經濟增長率的制約作用會更加明顯,資本流動性受限,企業營運成本增加,影響經濟活性。
五、城市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控機制
嚴密的風險管控機制可為構建普惠金融體系提供保障。小微企業通常規模小,貸款金額也相對較小,看似風險不大,但其大多處于初創期,未來發展有著很多的不穩定因素,信息披露較少,因而信貸風險不容忽視。大力倡導普惠金融體系的初衷是為了惠及社會多主體,為了銀行突破“瓶頸”、拓寬業務范圍,為了幫助小微企業走出融資難與融資貴的困境。但“普惠”絕不意味著銀行要因此而普遍降低資金風險要求,而是要堅持有效甄別申貸主體,構建完整的銀企信用鏈,為一些真正有潛力的、有前景的小微企業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支持。
(一)風險自查預警機制銀行在評估是否為企業或個人發放貸款時,很像古玩愛好者的“賭石游戲”,是石頭還是璞玉,都需要一雙“火眼金睛”。銀行風險自查可從源頭上減少不良貸款的數量。一是應將審、貸、查三環節分離,這樣可在內部互相監督,保證信貸過程的公開透明;二是銀行應將其員工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納入績效考核中,及時制止盲目擴張業績而忽視安全性的行為;三是建立合理的貸款度量模型,實時監測資金使用過程中的風險情況,設置預警機制,在風險過度累積前快速啟動干預處理預案,盡量將損失最小化。
(二)動態撥備制度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在波動。依據這一經濟規律,以宏觀政策、產業結構等為基礎,綜合考量主要經濟因素,可以建立動態撥備制度:當經濟向好時,企業資金運轉狀況良好,不良貸款會有所減少,此時可以適當提高撥備率;當經濟下行時,企業可能會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此時應適當降低撥備率,使用之前經濟良好時積累的準備金填補,緩解企業和銀行的壓力。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動態調整撥備率,可以降低銀行高估或低估企業貸款預期風險的可能性。
(三)注重信貸對象審核,實行差異化利率目前,我國人工成本連年增加,結構性失業現象逐漸凸顯。當下產業結構處于轉型深水區,一些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及信用問題處于弱勢地位,一些低層的勞動者必然面臨失業問題,商業銀行在審核信貸對象時,要依循較為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發放貸款時應實行差異化利率,對高耗能、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和信用不佳機構個人貸款時提高貸款利率,同時鼓勵有創新能力的人自主創業和綠色產業發展,為其提供更多貸款利率優惠等支持,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資本成本。
(四)完善銀企信用鏈城市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對象多為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數據不齊全,但城市商業銀行有著地域的優勢,對其所在區域內的企業有更多的信息獲取途徑,這些都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地區征信系統,將借款企業和借款個人的信用情況錄入該系統,在此基礎上依據企業的現金流狀況、資產規模、交易活動等因素,完善銀企信用鏈,記錄銀行與企業之間信貸發放、收回情況,長時期的記錄從而綜合評價企業的信用水平,防止企業騙貸行為,降低銀行信貸風險。
作者:李雨凡 單位:河海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