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杠桿率監管對商業銀行績效的影響理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定性分析,發現杠桿率指標具有簡單明確、清晰透明、風險敏感性不顯著、逆周期性強等基本特征,且杠桿率監管對我國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提出我國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中間業務與創新業務降低對傳統信貸業務的依賴、大力發展內源性融資提高自身的資本實力、從風險防范業務創新角度看待杠桿率監管、建立信貸資產創新審核機制、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拓展資產管理范圍、優化終端網點布局提升資產管理效應等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杠桿率監管;經營績效;風險防控
一、我國杠桿率監管的概念內涵與基本特征
(一)杠桿率監管杠桿率監管(LeverageRegulation)是一個針對商業銀行杠桿率監督與管理的特定概念,其內涵是金融監管當局對特定轄區內商業銀行杠桿率水平的實時監督與動態管理。從杠桿率監管的起源來說,在商業銀行發展的初級階段,杠桿率監管指標就開始出現,其監管歷史早于核心資本充足率。在商業銀行發展初期,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單一,且對風險缺乏量化計量,故而資本充足率指標還沒有出現,杠桿率監管指標成為核心。在此階段,負債端是風險的集中區,商業銀行經營最擔心出現的就是擠兌風險,故而在這一時期商業銀行對于杠桿率的關注度較高,也就是過度關注償債能力。真正讓杠桿率監管聞名于世是2010年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出臺的《巴塞爾協議Ⅲ》,其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的最低杠桿率水平為3%,但考慮到歐美大型商業銀行當時的杠桿率水平比較低,《巴塞爾協議Ⅲ》提出了分階段達標的監管安排。在《巴塞爾協議Ⅲ》出臺后,2011年我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臺了《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基本確定了我國商業銀行監管的四類工具與指標:資本充足率、撥備率、杠桿率、流動性。
(二)我國杠桿率監管的特征從我國杠桿率監管的實踐來看,杠桿率指標具有簡單明確、清晰透明、風險敏感性不顯著、逆周期性強的基本特征。第一、簡單明確的特征是指杠桿率監管的指標單一,監管內容比較明確,且由于商業銀行基本有月度經營數據的披露,故而監管過程中的流程比較簡單。第二、清晰透明的特征是指其計算規則明確,各項風險資產的風險系數權重明確,從而使得商業銀行難以對數據進行自我調整,杠桿率監管的計量較為客觀。第三、風險敏感性不顯著特征是指其指標是針對風險總量,而非風險過程,也就是其對各類風險的敏感性不顯著,其好處在于避免以后利用各類風險的風險敞口計算系數評估來對監管指標進行調整,避免商業銀行實現監管套利。第四、杠桿率監管的逆周期性強是由于杠桿率的順周期性強,所以,要實現對商業銀行杠桿風險的有效監管,必須注重對商業銀行杠桿率監管的逆周期特性。
二、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概念及影響因素探究
(一)經營績效與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商業銀行經營績效主要是指商業銀行各項經營管理指標的綜合性描述與評價。與其他普通市場經營體不同,商業銀行作為金融系統最重要的參與主體,其經營情況對整個金融系統的影響舉足輕重,在某種角度上來說,商業銀行的經營好壞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是否穩健,故而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衡量與普通的市場經營體必然有所差別,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綜合描述與評價不僅僅要重視自身的盈利性、成長性及創新性,還應該納入商業銀行經營的安全性、運營的穩定性等指標。
(二)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因素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因素非常多,總體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外部影響因素與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宏觀經濟情況等。內部因素主要是圍繞影響商業銀行盈利性、安全性、成長性、運營性、創新性等指標的各類因素。從市場規律來說,在宏觀經濟整體穩定的前提下,內部因素是決定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重要因素,故而本研究重點分析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內部因素。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內部因素可以分為:第一、商業銀行的杠桿率。這是對商業銀行償債能力的一種總體衡量,對商業銀行的安全性與運營性有著重要的影響,故而杠桿率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影響較大。第二、商業銀行的規模。規模的大小決定商業銀行在金融系統中的地位,從而會影響商業銀行獲得資源與業務的能力,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盈利性。第三、商業銀行的股權屬性與股權集中度。股權屬性其實是股東背景的具體描述,擁有國資背景的商業銀行往往在監管牌照、業務資源方面有著更為突出的優勢,而股權集中度則能影響商業銀行的決策模式與決策效率,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有著較大的影響。第四、商業銀行管理其資產負債的能力。長期以來,商業銀行主要是以存貸款業務為主,主要以獲取存貸息差來實現盈利,資產負債管理能力的高低會影響商業銀行的凈息差,故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
三、我國杠桿率監管
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理論機制分析我國杠桿率監管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理論機制,首先要理順杠桿率監管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理論路徑,如下圖所示:杠桿率監管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影響商業銀行杠桿率水平來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在金融監管部門加強杠桿率監管時,由于金融行業是強監管行業,故而商業銀行會主動提升杠桿率水平,降低商業銀行的杠桿倍數,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在金融監管部門弱化杠桿率監管時,由于杠桿經營是金融行業的重要經營屬性,商業銀行會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了經營規模的擴展,會主動降低杠桿率水平,從而提升杠桿倍數,最終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
(一)杠桿率監管強化商業銀行資本約束,業務擴張策略受限杠桿率監管強化商業銀行資本約束,商業銀行的業務擴張策略受限,這是杠桿率監管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基礎邏輯。金融行業屬于風險經營行業,因而屬于強監管行業,從而監管部門對于金融機構有著非常強的監管執行力,也就是說監管的要求商業銀行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否則一旦查實將會造成嚴重的經營后果,尤其是核心資本充足率、杠桿率等核心監管指標。當金融監管部門加強對杠桿率的監管時,商業銀行一定會竭盡全力想辦法達到監管要求。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擴大分子的辦法,增加自身的核心資本,但是在實際金融實務中,商業銀行要想擴展核心資本并不容易,并且權益資本的擴大不利于商業銀行每股收益的提升,故而商業銀行在擴大分子這方面的動力不強。第二、降低分母的辦法,降低資產負債表中的風險暴露資產,效果最為顯著的做法是縮小存貸規模,但是這也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產生較大影響。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杠桿率監管增強會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形成較強的約束,從而使得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大,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的業務擴展。
(二)杠桿率監管降低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穩健經營水平提升杠桿率監管可降低商業銀行風險偏好、提升穩健經營水平,這是杠桿率監管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核心邏輯。杠桿率監管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業務擴展,從這個角度看,杠桿率監管會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形成影響,從而對其經營績效不利。但是,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不僅僅包含盈利性,還包含成長性、安全性、運營性等。從杠桿率監管的監管內容可以看出,商業銀行杠桿率監管會對商業銀行的負債進行約束,故而商業銀行的整體風險會降低,商業銀行經營的安全性與穩健性會提升。由于2014年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出臺了《第三版巴塞爾協議杠桿率框架和披露要求》,并且我國在2015年對《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進行了修正,對商業銀行杠桿率計算中的各類風險資產權重系數進行明確,故而商業銀行對于高風險資產與業務的積極性會降低,最終的結果是商業銀行風險偏好會降低,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水平會提升,從這個角度來說,杠桿率監管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會形成正向影響。
(三)杠桿率監管倒逼商業銀行轉變模式,監管影響出現分化杠桿率監管背景下,依靠擴張資產負債表的粗放型業務增長模式會受到抑制,這會倒逼商業銀行發展輕資產運營的創新業務,通常來說,由于資本實力雄厚、牌照期權、人才資源豐富、業務資源豐富,大中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創新業務會發展的更好,并借此實現轉型發展,故而從這個層面來說,杠桿率監管對于大中型商業銀行來說是正向影響。而小型商業銀行,由于資本、人力、技術等方面的制約,難以在這場轉型發展的過程中獲得優勢。相反,由于,小型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受到了抑制,小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創新業務又難以發展,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創新能力都會受到負面影響。由此,杠桿率監管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會由于商業銀行自身的異質性而出現影響分化,具體表現是對于大中型商業銀行來說,杠桿率監管有利于其經營績效的改善,而對于小型商業銀行來說,杠桿率監管會對其經營績效形成負面約束。
四、關于商業銀行的對策建議
(一)加速經營模式的轉變,主動適應杠桿率監管的要求面對杠桿率監管的趨勢,商業銀行應該加速經營模式的轉變來主動適應杠桿率監管的要求。第一、商業銀行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與創新業務,降低對傳統信貸業務的依賴,從而能在長期滿足杠桿率的監管要求,具體的對策為:提高中間業務與創新業務的員工利益分配機制,大力引進中間業務及創新業務人才,加強對分支機構中間業務與創新業務的考核權重。第二、大力發展內源性融資,提高自身的資本實力,既可以為業務的拓展奠定基礎,也可以滿足監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從而可以應對各類金融風險。第三、商業銀行對于杠桿率的管理不能任務化,而應該從風險防范、業務創新角度來看待杠桿率監管,要通過提升自身杠桿率的水平來實現盈利性、成長性、創新性、運營性、安全性的綜合提升,要有主動適應杠桿率監管要求的意識,真正為實現自身高效、穩健、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提升資產管理的水平,推動經營風險管理的精細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杠桿率監管的多次約束下,商業銀行要實施業務轉型,但更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資產管理水平,真正實現就業風險管理的精細化。第一、建立信貸資產創新審核機制,要降低自身的不良貸款率,對于大型直投項目要建立總、分、支及外部第三方評價的四層評審體系,真正提高資產管理端對風險的防范。第二、要充分利用金融工具來拓展資產管理范圍,通過將風險精細化來實現業務的創新發展,提高資產管理端的盈利能力、成長能力,通過創新資產管理模式與工具來降低風險加權系數,真正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實現自身資產管理業務的高水平發展。第三、在網點布局上,商業銀行應該優化分支的網點布局,要擯棄鋪攤子式的網點擴張,切實結合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產業、人口等分布情況來增減網點,通過優化終端網點布局來提升資產管理效應,最終實現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
參考文獻:
[3]巴曙松,朱元倩.巴塞爾資本協議Ⅲ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4]袁慶祿.杠桿率監管新規對國內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J].上海金融,2014(1):62-65,117.
[5]李建軍.國有商業銀行績效評價[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6]梁敏,魏曉琴,袁成全.我國商業銀行杠桿率對銀行效率的影響研究[J].金融理論探索,2018(3):24-35.
作者:鐘偉龍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