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聯合社安全技術指導通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政府及安全監管部門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推進安全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進程,研究和解決安全生產技術疑難問題,消除隱患,杜絕事故發生,經市供銷社安委會研究決定,組建市供銷社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組成人員及工作機構
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供銷社經濟發展處,負責落實安全生產專業技術委員會提出的各項任務、召集專業人員召開會議、安排檢查計劃、研究隱患整改措施和日常事務協調工作。
二、指導原則
(一)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在市供銷社安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實行主任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制。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履職考核實施監督、指導;對現場進行專業性、技術性、危險源辨識、危險性分析和安全技術“診斷”;當市供銷社安委會組織系統內安全生產大檢查時,召集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檢查,重點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技術性疑難問題。
(二)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作為常設機構,制定檢查整改計劃,負責對本系統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專業檢查、季節檢查、重點檢查、綜合檢查和夜間抽查等方式實施檢查,提出技術整改措施。
三、指導職能
(一)檢查職能。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人員要做好檢查前準備工作,提前了解被查單位的如下情況:
1.生產經營場所是否有違法、違規行為,如:有無生產經營執照、消防前置審批手續、消防合格證、特種設備技術資料、檢測報告等相關安全合格證件。
2.生產經營場所的現場、操作崗位、加工間、攤點、門店是否具備安全生產經營條件和消防安全條件。
3.生產加工車間采用的工藝流程是否符合國家、行業、企業標準。
4.對生產經營過程、儲存過程進行危險源辨識和危險性分析。
5.對生產經營設備、特種設備、監控設備、自動報警設備、滅火聯動設備安全性能進行檢查。
6.對生產經營運輸、通勤在用的機動車輛安全行車技術狀況、駕駛人安全行車意識進行檢查。
(二)檢查分工。為了使檢查工作有序進行,在檢查指導過程中,事先確定檢查的方式、方法、步驟,按照專業技術人員的經驗和專業特長,明確職責、明確分工、明確完成事項,每個人的工作都有所側重。包括:查閱資料、查看現場、現場記錄、結論整理等相關情況。
1.用火安全管理。嚴格遵守《消防法》及相關律法、法規,杜絕火災事故隱患
(1)嚴格執行動火審批制度,確需動火作業時,作業單位應按規定向安全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申請“動火許可證”,承租承包業戶未經甲方同意,嚴禁使用明火取暖、燒水、做飯、外包施工通過發包單位代辦申請。
(2)作業前應清除動火點附近5米區域范圍內的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或作適當的安全隔離,并向安保部門借調適當種類、數量的滅火器材隨時備用,作業結束后應即時歸還,若有使用應如實報告。
(3)屬于在作業點就地動火施工,應按規定將辦理申請會簽到作業點所在單位經理級或以上主管人員,申請單位需派人現場監督、安全管理部門需不定時派人前往巡查。離地面2米以上的高處動火作業必須保證一人在下方專門負責隨時撲滅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
(4)在保證安全,又不影響現場正常生產經營的前提下,要求在申請“動火作業申請單”時,原則上禁止夜間動火,特別危險作業區嚴禁夜間動火。
(5)節假日現場加班出勤時的動火作業,必須由企業主管領導簽批和核準,由施工單位派人負責監護,如果是由承包商動火作業,由發包單位派人負責監護。
(6)未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擅自動火違章作業者,一經發現,檢查人員要及時糾正。
2.用電安全管理。嚴格執行消防、電業部門安全用電標準,不得私自、違章二次布線、杜絕因漏電、打火、短路、超負荷造成事故發生。
(1)企業維修電工必須遵守國家標準《10KV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及相關標準、規則、制度和操作技術規程,嚴格實行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切實履行本崗位安全職責。
(2)嚴禁隨意拉設電線,嚴禁超負荷用電。
(3)電氣線路、電氣設備應由有資質的電業部門負責安裝和調試,所在單位的在崗持證運行電工負責線路、設備檢查和維護,發現故障及時維修,確保運行電氣設備完好運行。
(4)各經營場所下班或閉店后,電源該關閉的要關閉,否則安全管理部門將對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或處罰。
(5)禁止私自使用電熱棒、電爐子、電暖氣、電熱扇、“熱得快”等大功率超負荷電器。
3.用氣安全管理。生活用氣有天然氣、石油液化氣,有管道、有氣瓶,這里主要是指液化氣瓶安全管理。嚴格執行《氣瓶安全監察規程》,杜絕違章使用或濫用不符合安全標準和質量要求的氣瓶,防止泄露或爆炸事故發生。
(1)須在有資質的充裝站充裝氣瓶,使用有注冊標牌的氣瓶。如果使用的氣瓶沒有注冊或新購置的,要盡快到充裝站,抓緊辦理注冊手續,并安裝好注冊標牌。
(2)國家對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有如下規定:不準使用沒有注冊或超過檢驗期的氣瓶。15公斤氣瓶自制造之日起,每4年檢驗一次,第四次檢驗有效期為3年,超過15年的一律報廢。50公斤氣瓶自制造之日起,每3年檢驗一次,超過15年的一律報廢,氣瓶瓶頸有檢驗合格鋁圈,作為是否超過有效期證明。
(3)氣瓶放置地點,要保持通風、干燥、不得靠近熱源、明火、防止暴曬。
(4)嚴禁敲打、碰撞或滾動搬運。
4.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嚴格遵守《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杜絕特種作業人員違章操作行為,防止事故發生。
(1)按照《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檢查企業在用鍋爐、壓力容器安全閥、水位計、泄壓、防爆裝置等控制部件安全運行狀況,特種設備質量技術檢測部門年檢報告。
(2)按照《電梯監督檢驗規程》,檢查企業在用客梯、貨梯控制部件安全運行狀況,質量技術檢測部門年檢報告。
(3)按照《起重機械監督檢驗規程》,檢查企業在用起重機械、龍門吊、單梁吊、簡易升降機質量技術檢測年檢報告。
(4)按照《沈陽市雷電防御管理條例》,檢查企業在用避雷針、避雷塔、避雷帶防雷技術檢測年檢報告。
5.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嚴格遵守《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沈陽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及相關安全技術規范,杜絕違章操作行為,防止燃燒和爆炸事故發生。
(1)檢查企業《專項安全評價報告》。
(2)檢查儲存庫區消防器材、消防工具箱、消防蓄水井、消防蓄水池。
(3)檢查防火、防爆視頻監控系統、自動報警裝置、值班報警電話。
(4)檢查庫存商品數量、擺放間距、堆垛高度、不同品種分類儲存、包裝箱破損、通風、溫度、濕度等情況。
(5)庫區安全保衛人員、更值人員晝夜值班、檢查、巡查記錄、庫區探照燈照明、護庫犬守護等情況。
6.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嚴格遵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及相關安全技術規范,杜絕違章操作行為,防止燃燒和爆炸事故發生。
(1)檢查防火、防爆視頻監控系統、GPS定位裝置運行狀況。
(2)檢查庫存商品整齊擺放、堆垛間距、堆垛高度、通風、溫度、濕度、庫門開啟方向。
(3)裝卸、運輸人員安全培訓持證,“雙人雙鎖”保管商品執行情況。
(4)庫區安全技術設備維修保養情況,滅火、防爆器材配備、備用電機、消防蓄水池容量、避雷針等技術性能和技術檢測情況。
7.職業衛生安全管理。按照《沈陽市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和標準,杜絕違章操作,加強職業病預防,防止職業病危害。
(1)檢查生產經營作業場所職業衛生預防措施執行情況。
(2)檢查作業場所石棉纖維粉塵、含游離二氧化硅粉塵是否超標。
(3)檢查有毒氣體、有害物質、放射性物品裝置或場所安全屏蔽或防護情況。
(4)有毒有害作業場所員工防護措施或體檢、健康記錄。
(5)噪聲、光污染、高溫、低溫等其它影響健康的作業場所是否符合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
(三)現場記錄。在現場檢查過程中,要詳細記錄檢查全過程,對發現的問題等其它客觀情況,要認真填寫以下情況:
1、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事故隱患排查處理情況。
2、當場予以糾正或者要求限期整改的違法違規行為。
3、責令立即排除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情況。
4、依法依規采取的強制整改措施等情況。
5、書面記錄由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字,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拒絕簽字的檢查人員負責將情況記錄在案,及時向市社安委會報告。
(四)責令整改。在檢查中如果發現以下突出隱患和突出問題,要責令采取強制措施,進行清理、關停或取締。
1、在檢查中發現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
2、重大事故隱患排除之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
四、實施步驟
(一)由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負責召集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業檢查組,按照檢查要求,深入重點單位、重點部門、重點場所、重點崗位實施檢查指導。
(二)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專業技術人員應當按照檢查表,結合自身專長,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科學地、規范地、實事求是地提出意見、建議和整改要求。
(三)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定期組織委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召開隱患排查、危險性分析研討會;事故案例分析會;“三同時”審驗論證會;職業衛生健康;安全基礎和現場管理經驗交流推廣,以及各種相關安全事項進行推介和探討。
五、幾點要求
1、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組成人員,在市供銷社安委會統一領導下,聽從分配、服從指揮,恪守職責,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和履職要求。
2、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成員,分布在各單位,各崗位,分別承擔本職工作。當市供銷社安委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隱患整改、進行專業檢查、節日檢查、綜合檢查、安全項目論證時,專業技術人員應把工作安排好,所在單位應提供方便條件,給予大力支持。
3、各單位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一定要把本“方案”納入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認真傳達并抓好落實。“方案”下發后,認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學習、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承擔的職責和要求,全面完成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指導委員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為企業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環境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