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進與實踐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以秦山30萬機組推進核安全文化實踐經驗為例,詳細介紹面對人員文化背景差異、機組運行現場風險隱患、員工不良工作習慣等等思考如何克服核安全文化推廣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如何使核安全文化保鮮。最后簡述了推進核安全文化為秦山30萬機組帶來的變化,總結出安全文化的推動需要全體員工持續不懈推動,安全行駛的道路沒有終點,最終實現為機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為公司“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目標而奮斗。
【關鍵詞】
核安全文化;障礙;實踐經驗;文化氛圍
前言
核安全是核電站的靈魂和生命。然而核電發展史上的三大事故: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站堆芯失水融毀;1986年原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起火,惡性核泄漏;2011年福島核電站因海嘯引起反應堆氫爆,放射性物質外泄,無一不在向我們講述一個經驗教訓:核電廠發生的任何問題某種程度上都源于人為的錯誤,在操作過程中來不得半點馬虎。應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敬業精神,確保核電廠的安全。換而言之:決定核電廠安全最關鍵的因素是核電站在“安全文化”氛圍下的營運管理。
1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核安全文化在國內大范圍推廣的時間還不算長,我們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參考,國內在核安全文化方面也沒有形成成型的體系和理念,人才缺乏;新建核電站在生產準備階段都有詳細的工程建設計劃及調試計劃,但很少有制定核安全文化建設計劃的,這說明我們在這方面的意識欠缺;核電事業快速發展,人才稀釋,新建電廠大量使用沒有經驗的新人,由于核安全的特殊性,新進人員很難在短時間內樹立核安全至上的理念與原則,推廣核安全文化建設困難重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運行核電廠在核安全文化推進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必事倍功半。秦山30萬機組是中國大陸自行設計、建造、運營管理的第一座核電站,多年來在核安全文化建設與推進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也積極與國內外同行交流,在核安全文化建設方面很好的業績,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秦山30萬機組推進核安全文化的實踐經驗
秦一廠320MWe壓水堆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核電站,在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發展方面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2.1起步階段
秦山30萬機組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按照IAEA推薦的方法自上而下地宣傳推廣安全文化,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學習先進的核安全文化理念;通過廣泛的宣貫、培訓,實現了企業管理層從傳統安全觀念到先進安全文化理念的轉變,并看到了與國際先進電站安全管理的差距,從根本上扭轉了對企業安全管理狀況的認識,是一個鋪墊、教化和認識的階段。在起步階段我們解決了核安全的文化意識的問題。
2.2提升階段
通過對發生在自己機組上的運行安全事件的學習和經驗反饋,管理層和員工都對安全文化有了更深入的體會,領悟了“核安全是企業生命線”的道理。也使全體員工對安全文化和安全意識有明顯的提高,安全文化建設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提升階段安全文化創建的重要特征是每一項活動都受制度和程序的約束和控制。“制度保障效益”成為公司綱領的核心價值觀主要內容。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解決了制度文化的問題。
2.3持續改進
秦山30萬機組通過強化核安全文化的實踐,實現了管理層當初把核安全法規和電廠技術規格書作為安全的最高標準轉變為這些法規和要求作為核安全的基本要求這一理念的根本性轉變,并把良好的安全績效作為公司的目標之一,通過定期的自我評審、同行評審等手段,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持續提高自身的運行水平、管理水平,不斷地追求更高的安全目標。通過近20年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探索,秦山30萬機組已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核安全文化培訓和宣貫的體系,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總結出了在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面對人員文化背景有差異,全方位灌輸安全意識、提倡安全理念、示范標準做法;(2)面對機組運行現場存在的風險隱患,采用識別現場危險源、查找人因失誤陷阱、探究事故根本原因的方法;(3)而對員工的不良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強化訓練,樹立生產標兵;(4)面對核安全文化需長期保鮮,組織全員推行和培訓安全的思維方法、保持安全的環境氛圍。
3推進核安全文化為秦山30萬機組帶來的變化
圖1展示秦山30萬機組自試運行以來至今運行事件總數值由最初的增加到后來的減少,到最終趨于穩定,主要是秦山30萬機組在核安全文化推進方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后呈現出的滿意成效。運行事件數量的減少并不意味著我們只是盲目的追求業績指示。在核安全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2002年戴維斯-貝期核電站核安全文化薄弱導致反應堆壓力容器壁厚僅為9.52mm,距離LOCA,不到1cm事件向世人證明:追求安全文化更需要體現在事件處理的保守決策上。秦山30萬機組對主系統泄漏的重大缺陷的處理就充分體現了保守決策。事件經過如下:2014年12月11日,320MWe機組被監測到主系統泄漏率異常上升(計算值為18L/h,與正常值(<5L/h)已有較大偏差)。功率運行期間開展了查漏工作但沒有找到漏點。5天后泄漏率上升至64.79L/h(技術規格書規定不可識別泄漏率的限值為227L/h),基于保守決策的原則,機組在發現系統泄漏率異常上升的5天后開始降功率停堆查漏。主系統異常泄漏率從發現異常到決定機組停機停堆小修,在較短時間內制訂出停機檢修,這一保守的決策正是對核安全文化的體現。
4秦山30萬機組核安全文化進一步提升的建議
秦山30萬機組核安全文化的建設和宣貫經過多年的實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總結了許多良好的經驗,在同行交流與各種評估中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很多經驗也被其它電廠所借鑒。但隨著中核運行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管理理念的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核安全文化還存在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只有通過持續不斷地提高,才能確保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升:(1)重視操縱員模擬機培訓中防人因失誤工具的使用;(2)持續強化人員行為訓練;(3)推廣根本原因分析方法;(4)推進小失誤管理。
5總結與展望
2015年4月份中國核電了《卓越核安全文化十大原則》,然而卓越的核安全文化的培養和推廣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以采用急躁與冒進的做法。需要我們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安全思維習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時刻警惕可能危及安全的風險,不放過任何一點可以改進安全的地方。正如中核運行張濤總經理在核安全文化視頻中宣講道:“安全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確,我們對安全的追求沒有終點,它正如一輛行駛在上坡路上的汽車,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所秉持的安全理念、態度是這輛汽車向前行駛的動力,一旦動力停止,安全水平就會出現滑坡。因此,安全文化的不斷提升、機組安全穩定運行,都需要全體員工持續不懈努力,永無止息的奮斗。創建秦山核電九臺機組一流的運行業績,苦練內功,打造核心競爭力,緊緊圍繞“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做強主體,助展雙翼,讓核安全文化推廣得以保鮮。
【參考文獻】
[1]柴建設.核安全文化現論與實踐[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6.
[2]從慧玲,李玉成,張金濤,劉新河.倡導核安全文化建設[M].原子能出版社,2002.4.
作者:顧洪波 單位: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運行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