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班級安全文化建設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根據(jù)進化博弈原理,在提出學生有限理性的研究假設基礎上,基于學生間的相互行為影響構建班級安全文化建設進化博弈模型,以學生主動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獲得的效用水平為關注點,論證了班級安全文化氛圍進化過程。研究表明,激發(fā)學生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接受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獲得的效用水平,都有助于班級安全文化氛圍的提升,助推班級和諧穩(wěn)定。
關鍵詞:班級安全文化;進化博弈;有限理性
一、問題的提出
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班級是學校的基本構成單元。班級安全文化是指班級在教學、科研以及生活等領域所創(chuàng)造的理念、形象、設施與行為等的總和,班級安全文化建設是學校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立足點。學生是班級的主體,班級安全文化是全班學生共建共享的,一個班級的安全文化氛圍濃厚只是一枝獨秀,只有當學校所有班級的安全文化不斷優(yōu)化,才能有助于學校安全文化的提升,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徹底否定傳統(tǒng)博弈論賴以成立的基礎即“理性人假設”的進化博弈理論從具有有限理性的“社會人”出發(fā),分析參與人的行為從而建立起嶄新的分析框架。自從1973年生態(tài)學家史密斯和普賴斯引進進化穩(wěn)定策略,TaylorandJonker于1978年提出模仿者動態(tài)概念后,進化博弈論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經典的博弈論建立在完全理性的假設基礎上,在解釋現(xiàn)實行為方面具有明顯不足。而進化博弈論用于解釋群體之間的行為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因而適用于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的解釋性分析及探索性研究。
二、有限理性條件下學生之間的安全文化建設進化博弈分析
學生作為行為主體,具有有限理性,在班級安全文化建設中的策略選擇也是可模仿學習的。運用進化博弈原理對具有有限理性的學生間的相互行為及班級安全文化建設進行分析,頗具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
(一)基本假設
學生之間是無差異的,由學生組成的群體成員間進行了隨機配對博弈,形成兩人對稱博弈,學生的策略選擇受其他學生的策略影響,策略的調整是一個緩慢的動態(tài)調整過程。
(二)模型構建
第一,博弈參與者。根據(jù)進化博弈原理,將隨機配對的兩名學生分別記作“學生1”和“學生2”。在班級安全文化建設中,學生有認真參與和敷衍了事兩種選擇。第二,博弈方的行為策略。在班級安全文化建設中,學生采取的博弈策略有兩種:一是積極主動,另一種是敷衍應付,分別記作“主動”和“敷衍”。第三,博弈得益。通過開展班級安全文化建設,假設兩名學生都能夠認真學習安全知識和技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防范常見校園安全事故,即使遇到安全事件也能盡其所能成功應對的概率為1,從而獲得一定的效用,記作V。假設兩名學生中,一名學生在班級安全文化建設中采取“主動”策略,安全素質得以提高,從而獲得了安全文化建設效用,另一名學生選擇“敷衍”策略。嚴格來講,學校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具有偶然性,即兩名學生在防范和應對校園安全事故時也有一定的成功概率,分別記作R和r。因此,采取“主動”策略的學生獲得的效用水平為V*R,采取“敷衍”策略的學生獲得的效用水平為r*V,且r≤R,0≤r≤1,0≤R≤1。假設在班級安全文化建設中,兩名學生都采取“敷衍”策略,則獲得的效用均為M,可正可負,在學校安全形勢比較穩(wěn)定的條件下,學生即使不積極主動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也不會有任何損失,此時M為正值。相反,校園安全事件的發(fā)生會造成一定的人身財產損失以及不良聲譽,此時M為負值。
(三)隨機配對的兩名學生
對稱博弈模型的納什均衡求解根據(jù)劃線法對博弈模型進行分析,班級安全文化建設中“主動”的學生都能獲得較高的效用,即V*R≥M。根據(jù)班級安全文化建設實際,運用劃線法求解得:當r≤R,V*R>M時,“主動”是每名學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的占優(yōu)策略,因此(認真學習,認真學習)成為隨機配對的兩名學生對稱博弈模型的唯一納什均衡。當r≥R,V*R<M,存在兩個納什均衡,即兩名學生會相互影響,(認真學習,認真學習)和(敷衍學習,敷衍學習),學生以一定的概率選擇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策略,要么都“主動”,要么都“敷衍”。當r≥R,認真學習安全知識和技能,即“主動”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的學生仍然不幸遇到安全事故,當事故具有偶然性時,“主動”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的學生會改變策略,轉為“敷衍”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
(四)有限理性條件下學生之間的安全文化建設進化博弈分析
當進行班級安全文化建設,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時,假定以y(t)表示選擇純策略———“主動”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策略的學生人數(shù)在群體中所占的比重,則選擇“敷衍”策略的學生人數(shù)所占比重為1-y(t)。
三、結論及建議
通過構建學生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的進化博弈模型并進行分析求解,得到不同條件下兩種不同的進化穩(wěn)定策略,從而得出學生在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受其他同學的影響非常明顯,要么都“主動”,要么都“敷衍”。安全文化建設是一種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的系統(tǒng)工程,如同溫水煮蛙實驗。從學生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的演化過程看,要改變目前多數(shù)學生都存在“敷衍”的現(xiàn)狀,應注重對學生學習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引導,強化安全防范意識,提高“主動”參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的效用。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班級安全文化建設,對學生開展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參與式管理,例如通過應急演練、情境模擬等方式吸引學生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力,提高學生安全素質,提升班級安全文化建設實效。
參考文獻:
[1]石連海學校安全問題分析與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11,(16):27-30.
[3]傅貴,何冬云,張?zhí)K,等.再論安全文化的定義及建設水平的評估指標[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4):140-145.
作者:周江濤 單位:濱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