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茶文化旅游開發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飲茶風尚自古有之,而中國可以說是茶文化的發源地,飲茶成為了促進中國茶文化交流的一項重要內容。茶文化旅游作為一種間接的文化宣傳方式,對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文以江蘇地區為例探索了茶文化的旅游開發,并且以江蘇地區茶文化旅游的優勢為基礎簡要規劃了江蘇地區的茶文化旅游方式,為開發茶文化旅游及豐富茶產業資源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茶文化旅游;江蘇;茶產業;優勢;策略
1江蘇地區開發茶文化旅游的優勢探析
1.1豐富多樣的茶文化旅游資源經過上千年的風雨洗禮,江蘇地區的茶文化也在歷史的輪回中不斷沉淀,在演進中不斷超脫。穿越歷史,回歸本真,江蘇地區現已形成了融茶藝茶道、茶區景點、茶文學、茶風俗等內容在內的多樣化旅游特色。而江蘇地區也憑借自身豐富的旅游資源在促進茶文化的弘揚和傳播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以“提倡飲茶,交流茗茶技藝,鉆研歷史茶道精義,促進廣大群眾健康水平和茶文化素養,豐富江蘇茶產業、茶文化為宗旨而成立的江蘇省茶文化協會。中國的茶文化重在一個“品”字,同樣的,江蘇地區的茶文化資源也蘊含一種“高品位”,從文化資源的存在形式來看,江蘇地區的茶文化資源可以分為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其中物質文化資源主要包括蘊含茶文化要義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茶文化建筑與設施以及茶品茶具等。就江蘇地區的茶文化景觀而言,自然景觀主要指的是一些名茶產區和宜茶名水,其中名茶產區包括太湖翠竹、連云港云臺山云霧茶、蘇州太湖碧螺春、無錫毫茶等;而宜茶名水則包括虎丘第三泉、無錫惠泉水、揚州大明寺水等。在茶文化建筑設施方面,例如六朝居茶社、溧陽茶主題公園、南京明故宮茶館等。蘇州茶文化的人文景觀主要包括一些茶文化遺址以及收藏茶文化精義的博物館,例如古貢茶場遺跡和宜興陶瓷博物館等。在茶品茶具方面,江蘇有云霧茶、碧螺春、天目湖白茶,另有名聞天下的宜興紫砂茶具。江蘇地區蘊含茶文化的非物質文化資源主要指一些精神層面的,例如為了弘揚茶文化而制定的節慶,包括蘇州太湖碧螺春茶文化節、南京雨花茶葉節、無錫斗山太湖翠竹茶葉節等;在茶文化的長久醞釀下,當地形成了一些以“熏豆茶、以茶待客”等為內涵的茶風俗。在江蘇茶人、江蘇名茶典故的熏陶和影響下,各種茶藝演出、茶舞曲、茶歌謠等以茶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也相繼涌現。總之,江蘇地區茶文化資源眾多,資源體系健全,為其開發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優勢。
1.2擁有悠久的茶葉歷史和茶葉文化江蘇地處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地理位置和人文資源優勢,名勝古跡遍布,本就是人們心中所向往的游覽勝地。從茶文化的沿革來看,發展至現代,江蘇地區仍然是茶葉生產和茶葉消費大省,江蘇人民也擁有著濃烈的飲茶情結。再次翻開與茶文化相關的歷史著作,可以發現江蘇是出現飲茶風尚較早的地區之一。發展至唐代,陽羨雪芽和顧渚紫筍被列為貢茶,而江蘇則是孕育此貢茶的產地。而重拾古代的茶書著作就會發現,【茶典•屠龍《茶說》3】中曾這樣描述陽羨:“細者其價兩倍天池。惜乎難得,須親自采收方妙。”輾轉至明代,茶文化呈現出的是一派欣欣向榮之景,文人雅士喜歡飲茶賦詩、以茶會友,貴族子弟借飲茶來附庸風雅,甚至是普通百姓也借品茶來享受生活。民間茶館文化悄然興起,各種介紹飲茶的書籍也不斷涌現,飲茶風尚被推到了一個頂峰。在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中,茶文化也在歷史的變革中發展,而碧螺春、雨花茶、翠芽等名茶也不斷在江蘇地區涌現。
2以江蘇地區為例,探索茶文化旅游的開發策略
2.1統籌規劃,根據區域的不同特色來合理安排茶文化旅游項目江蘇地區茶資源豐富,如果對其茶文化資源加以合理利用,科學布置文化旅游產區,將會進一步豐富其茶文化產業資源,并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就江蘇省的茶文化資源而言,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特色。例如江蘇宜興以紫砂茶壺聞名,可以開展茶具展示和以紫砂茶壺文化特色為主題的文化旅游項目。而無錫、鎮江地區以宜茶名水聞名,就可以開展宜茶名水旅游欣賞活動。當然,各地根據茶文化的發展特色也會形成一定的茶風茶俗,建造一些具有茶文化意蘊的建筑和設施,同樣可以根據本身的發展條件以及所處的地位優勢進行茶文化資源的開發。從江蘇省的旅游資源分布來看,茶區分布和其保持相對一致,兩者相互映襯。而這些資源分布以連云港茶區、環太湖低山丘陵茶區、寧鎮揚丘陵茶區為主。與江蘇省旅游景區的分布相結合,可以對其旅游區域進行統籌規劃,將文脈、景觀和茶區分布融為一體,分為以蘇州、南京和連云港為中心的三個區域。再根據各區域特點依托周邊的資源和區位優勢進行科學規劃,將江蘇地區的茶資源文化充分利用起來。
2.2科學設置茶文化旅游項目
2.2.1茶文化名勝景區游自古名山出好茶,江蘇的名茶也多出自景色怡人的名勝景區內。例如在南京的雨花茶,它的產區是南京中山陵園茶廠,屬于國家4A級景區。其中的文化旅游設施齊全,并且它和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明孝陵相互映襯,外有群山環繞,內有花樹相依,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鑒于此,可以以此為契機來開發茶文化旅游資源,每逢采茶之際,游客便可以在其中體會采茶樂趣,放松身心,自由品茗、賞藝。再如揚州西湖邊的大明寺,具有宜茶名水的優勢。飲茶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選好配茶之水。大明寺有“下院蜀井”,古人稱其為“天下第五泉”,再加上大明寺內所孕育的禪道,游客便可以在游歷的過程中體會到“禪茶一味”的佛教茶文化。另外,茶文化風景名勝的游歷過程中,可以加以茶具和制茶工藝的展示。一方面向游客宣揚了茶文化,另一方面也進一步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促進旅游產業的多樣化。
2.2.2體驗宜興紫砂茶文化特色宜興隸屬于江蘇省,早在東漢時期,宜興之地就已出現了青瓷,而輾轉流變,發展至明代中晚期之時,當地人無意間發現了用于紫砂器制作的特殊的紫泥原料,就此之后,紫砂器制作便一直延續著它的興盛。而就宜興的紫砂茶壺而言,它制作技藝精巧,形制可觀,是為上品,并且享有“世界茶具之首”的美譽。
2.2.3開展茶文化節慶會展游在歷史的變革中,江蘇茶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風俗特點,并且這種茶文化風俗促成了相應的茶文化節慶會展的開展,例如茶葉節慶、茶文化學書研討會、茶藝展示、名茶博覽會等。而對于具有豐富茶文化資源的江蘇來說,自然與茶文化節慶會展緊密相關。例如南京的雨花茶葉節、蘇州太湖碧螺春茶文化節等。這些茶文化節慶會展的開設,可以擴大游客的欣賞視角,讓游客融入到茶文化之中,深刻感受茶文化帶來的魅力。
2.2.4鄉村茶園生態游茶園生態游要基于對茶園生態的認識,以對茶園自然風光的欣賞和對茶園生態文化的感受為主題,開展茶文化知識學習、茶藝茶道的交流、茶葉知識普及、生態修養和觀光等一系列活動。以豐富茶產業資源為視角,合理設計與規劃生態茶園,讓游客在生態茶園中體會到茶的精義,在合理利用現有茶葉資源的同時也增加了旅游的經濟收益。
2.2.5打造茶文化休閑度假勝地目前國內的度假旅游開發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而就江蘇省的茶文化旅游資源來看,可以大膽設想打造茶文化休閑度假勝地,開展茶文化休閑度假游。在此開發過程中,要以相對足夠面積的生態園為支撐,加以科學設計與規劃,打造集藝術性、生態型和文化性為一體的旅游勝地。而以蘇州為中心的蘇錫常地區就明顯具備開發茶文化休閑度假勝地的潛力。同時結合地區條件,完善旅游設施,例如在度假勝地中開設茶館,進行茶道講解,茶藝表演,開設以茶文化學習為目的的茶藝培訓班等。為游客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生態環境,促使游客修養身心,真正的感受茶文化的意蘊。
3結束語
總的來說,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文化可以說是一種高雅文化,它能吸引社會上層人士和名人名流;茶文化也可以說是一種大眾文化,因為它對廣大民眾同樣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基于茶文化旅游的開發視角,結合江蘇地區茶文化資源的優勢,可以從統籌規劃,根據不同區域的特色來合理安排茶文化旅游項目和科學設置茶文化旅游項目兩個方面來促進江蘇地區的茶文化旅游,在豐富其茶產業資源的同時也促進了江蘇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為茶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提供了優越條件。
參考文獻
[1]郭雅玲,馮會,鄭明芬等.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與產品發展探討[J].福建茶葉,2011(2):43-47.
[2]張進華.宜昌茶文化旅游發展探討[J].福建茶葉,2010(9):46-48
[3]宗敏麗,祁黃雄,吳健生等.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開發策略———以浙江顧渚村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2(3):315-320.
[4]黃木.讓特色茶文化為旅游帶來一抹清香———以湖北恩施自治州為例[J].農業考古,2013,(2):251-255.
作者:何萍單位: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