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機制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研究從區域大學服務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概念出發,從區域創新地位、區域創新創業教育、區域科技創新的角度分析區域大學服務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本研究從區域大學創新網絡機制構建的角度研究區域大學服務區域創新,并提出區域大學是區域創新驅動發展中心的觀點。
關鍵詞:區域大學;創新驅動發展;機制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具體舉措。《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協同創新,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合理分享創新收益,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地,進而打造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創業的新引擎,構筑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區域大學服務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機制
區域大學服務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機制主要包括:區域創新地位機制、創新創業機制、提升科技創新質量機制和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機制。區域創新地位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區域大學擁有創新資源。創新資源是在創新中擁有的人力、物力、智力等方面的資源。如區域大學在一個學科領域擁有實驗室平臺、創新團隊等。區域大學擁有科研創新平臺,擁有教授、博士等高層次人才,擁有支持創新的制度體系,所以區域大學在區域范圍內擁有較多的創新資源。[1]第二,區域大學開展創新活動。創新活動是指為創新而開展的活動。如區域大學教師、學生通過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創意設計開展創新活動。如肇慶學院共有100多個研究所,研究所設在二級學院,由二級學院組織開展科研、創新等工作。[2]第三,區域大學是區域創新主體。創新主體是指在創新中的活動主體。如區域大學在區域范圍內是高等研究機構,是具有創新條件的區域創新主體。第四,區域大學是創新網絡中心。創新網絡中心是指在創新活動中構建的網絡中心,如區域大學在創新網絡中擔任網絡中心的角色,運用創新資源,組織創新活動的開展。區域大學最適合成為區域創新網絡中心,大學與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相比,具有組織優勢和發展潛力。創新創業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區域大學大力擴大創業教育范圍,提升創業教育水平。如肇慶學院在全校范圍開展創業教育,讓創業教育成為必修課。實行課內外“創業教育計劃”,讓學生走出校門實施創業教育。第二,區域大學鼓勵創新,取得創新成效。區域大學是最需要創新的,因為同等情況下,企業可以選擇層次更高的高校合作,不會選擇與區域大學合作,所以,區域大學是最需要有創新的。第三,區域大學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將創新創業活動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如肇慶學院大學科技園大力鼓勵教師學生創新創業,建立的“創客方舟”,讓教師、學生的創新成果可以有平臺與區域企業合作。區域大學通過創新創業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首先,區域大學通過創新創業,實現與區域企業、區域產業的對接。區域大學的教師和學生創業,需要接地氣,企業通過科研合作,向研發人員提要求,進行產品研發。其次,區域大學通過創新創業,帶動區域創新創業活動。如肇慶學院西大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與肇慶市政府合作成立肇慶市創新創業中心,有力帶動了肇慶市的創新創業。最后,區域大學通過創新創業,為區域孵化大量創新型企業。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成立的大學科技園,與佛山市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形成“高校+”的創新創業模式,與佛山市龍園、創客社區、華南生命科學園、大灣區青年創業園、匯創坊、綠島湖博士創新創業園等緊密合作,孵化創新型企業。科技創新質量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區域大學提升與企業合作創新研發的質量。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二級學院都與業內知名企業或科研機構合作,成立產業學院,如材料科學與能源工程學院,與廣東新材料產業基地合作,成立新材料產業學院;自動化學院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神州學院。以產業學院的形式,推動高新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第二,區域大學轉化科技創新成果。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與佛山(云浮)產業轉移工業園管委會及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聯合組建氫能產業發展研究院,現在研究院已經建成國內首條具有先進技術的燃料電池電堆規模批量化生產線,實現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第三,區域大學開展協同創新,進行科研攻關。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開展協同創新,充分發揮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人才、技術、項目等資源優勢和佛科院的本土特色,成立佛山中科協同創新研究院,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科技創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機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區域大學通過科技創新,搭建橋梁,促進與高層次大學、高端科研機構的合作。區域大學自身實力不夠,但是區域企業需要進行科技攻關,區域大學可作為與高層次大學、高端科研機構交流合作的橋梁。如在為企業服務的科技創新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向高層次大學、高端科研機構請教,解決實際問題。[3]第二,區域大學通過科技創新,形成區域產業、區域企業、區域科研機構科技創新聯盟。區域大學開展科技創新,如開展校企科研合作服務產品開發;如組織橫向課題進行研究;如開展協同創新,進行科研攻關;如形成科技創新聯盟。第三,區域大學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業影響力,從而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如肇慶學院與廣東駿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廣東駿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肇慶學院機車研究院”,駿馳科技是在汽車零配件生產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肇慶學院在機械制造的研發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通過科技創新在汽車零配件產業合作方面形成影響力。
二、區域大學區域創新網絡機制構建
區域大學通過以下途徑構建區域創新網絡機制。第一,區域大學融入區域創新網絡。區域創新驅動發展需要人才、資本、技術、知識為原動力,區域大學具有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和知識資源,區域大學通過開展創新活動融入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第二,區域大學組織區域創新網絡發展。區域大學通過組織區域政府、區域企業、區域產業、區域研究機構、區域行業組織、區域事業單位、區域風險投資機構、區域中介組織形成區域創新網絡,組織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第三,區域大學領導區域創新網絡。區域大學通過開展區域科技創新、區域創新創業活動,奠定區域創新地位,成為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領導者。第四,區域大學實現區域創新網絡構建。區域大學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組織區域創新,領導區域創新,實現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第五,區域大學成為區域創新驅動發展中心。區域大學作為中心,建構區域創新網絡,帶動區域企業、區域科研機構開展創新,成為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心。如下圖所示,區域大學創新網絡以大學為中心向四周發散,形成多個三角、四角、多角創新網絡。第一,區域政府、區域企業、區域產業、區域大學四角創新網絡。由區域政府創新引導,進行產業布局,支持區域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區域大學對區域企業予以創新技術支持,對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創新動力,為區域政府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政策建議,區域企業與區域產業橫向聯系,形成交互發展相互促進的四角創新網絡。第二,區域大學、區域企業、區域研究機構三角創新網絡。區域企業分別與區域大學和區域研究機構開展創新技術合作,區域大學與區域研究機構開展創新技術交流,三者形成創新環。第三,區域大學、區域產業、區域行業組織三角創新網絡。區域大學為區域產業提供創新動力,區域產業與區域行業組織密切合作,尋找創新點,區域大學為區域行業組織提供創新發展建議。第四,區域大學、區域風險投資機構、區域中介組織三角創新網絡。區域大學通過與區域中介組織合作進行創新技術轉移,孵化創新企業。區域風險投資機構為創新技術開發提供資本。第五,多角創新網絡系統。以區域大學為中心,利益主體交互作用,交叉聯系,分別與區域政府、區域企業、區域產業、區域研究機構、區域行業組織、區域事業單位、區域中介組織、區域風險投資機構形成網絡狀的創新網絡。構建區域大學區域創新網絡機制意義深遠。區域大學成為聯結區域政府、區域企業、區域產業、區域研究機構、區域行業組織、區域事業單位、區域風險投資機構、區域中介組織的創新網絡中心。區域大學是非政府機構,能跳出政府的思維,引領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大學與企業、產業、行業組織的創新合作通過校企協同育人、校企戰略聯盟等方式,實現了合作的密切性。區域大學與區域研究機構、區域事業單位的創新合作具有雙向需求。區域大學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通過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密切與區域風險投資機構、區域中介組織合作。區域大學區域創新網絡機制的構建,使區域大學發揮高等教育優勢,服務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第一,區域大學成為區域創新引領者。在政府創新引導、企業創新支持下,區域大學通過與企業、區域研究機構開展科研合作,掌握區域創新的核心技術,成為區域創新引領者。如肇慶學院成立南藥中心,掌握了本地制藥的核心技術,科學合理地引領創新。第二,區域大學成為區域創新的活動組織者。創新活動的開展,需要活動組織者。區域大學通過縱向課題、橫向課題、校企合作項目、產業學院、智庫、校企戰略聯盟、協同育人平臺、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區域創新的活動組織者。區域大學最適合成為區域創新的活動組織者,區域大學擁有創新資源、創新能力和創新動力。第三,區域大學成為區域創新網絡之間的橋梁。區域大學在科研交流、技術交流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在區域創新網絡之間構筑橋梁,實現協同創新。區域大學在一些技術水平上達不到企業的需求,此時區域大學可以充當橋梁作用,將企業的技術需求與高端的科研組織相聯系,實現技術創新。第四,區域大學成為區域創新網絡的中心。區域大學通過多方面、多渠道、多元合作,成為區域創新網絡中心。
三、區域大學建立區域創新驅動發展中心
我國通過開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發展目標,以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為載體,構建國家創新體系。在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區域大學發揮區域創新引領者、區域創新組織者、區域創新的橋梁的重要作用。成為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心是區域大學的新使命。區域大學成為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心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實現區域創新資源的聚集。以區域大學為中心,聚集創新資源,集中資源開展創新活動,實現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第二,確保區域創新活動的開展。區域大學具有開展創新活動的需求,如廣東省教育廳要求各區域大學建設省級創新平臺,作為資金撥款的考核指標。區域大學通過開展創新活動,組織區域創新,確保區域創新活動的開展。第三,成為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大學是研究高深知識的地方,區域大學教師開展創新科研,使區域創新驅動發展具有源源不斷的動力。第四,實現區域大學自身的創新發展。區域大學成為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心,可以為自身注入創新活力,實現創新發展。構建以區域大學為創新驅動發展中心的途徑有:第一,以區域大學為中心,開展區域技術創新。區域大學根據區域產業布局,在區域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區域企業開展科研合作,對區域企業的技術問題進行科技攻關,獲得專利,實現技術創新。區域大學通過開展技術創新,為區域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跟隨創新提供智力保障。第二,以區域大學為中心,開展區域科研創新。區域大學與區域科研機構、其他高水平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科研攻關,實現科研創新。第三,以區域大學為中心,開展區域創新創業教育。以區域大學科技園為依托,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營造區域創新創業氛圍,在區域大學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第四,以區域大學為中心,開展區域創新企業孵化。區域大學與區域政府、區域風險投資機構、區域中介組織密切合作,在區域大學科技園進行創新企業孵化。第五,以區域大學為中心,實現區域創新驅動發展。建立以區域大學為中心,區域政府、區域企業、區域產業、區域研究機構、區域行業組織、區域事業單位、區域中介組織、區域風險投資機構形成的創新網絡,實現區域創新驅動發展。
參考文獻:
[1]鐘秉林,王新鳳.我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實踐路徑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19-24.
[2]鐘瑋.地方大學科技園協同創新功能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31):5-6.
[3]HenryEtzkowitz.TheTripleHelix:Science,Tech-nologyandtheEntrepreneurialSpirit.JournalofKnowledge-basedInnovationinChina,2011,3(2):76-90.
作者:鐘瑋 單位:廣東省肇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