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眾文化電影《小時代》的成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小時代》大眾文化電影的一種,雖然口碑不佳,卻沒能阻其在票房上收獲成功。本文旨在探討其在大眾文化視域下成功的幾個因素。
【關鍵詞】
《小時代》;大眾文化;電影
郭敬明導演的電影《小時代》單從票房角度來看,無疑是一部雖然故事淺薄但回報極高的商業片。據網絡統計,《小時代》系列四部電影加在一起的票房超過了20多億,但投資只有大約2.2億元人民幣,意味著這個電影系列的投資回報率已經超過了250%。商業電影為了生存、發展,就必須想方設法將其變成能賺錢的電影,一部好的電影不一定會得到相應好回報的票房,同樣,一個也許在精英人士眼中的“爛片”電影卻有可能會得到觀眾的青睞。電影《小時代》正是這樣一個為賺錢而存在的商業電影的典型,觀眾清楚明白的知道導演是一個以商業為基礎的導演,知道原著故事紙醉金迷拜金浮夸,可仍前仆后繼的選擇觀看,梳理出其中緣由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票房保障:明星效益
商業電影拍攝的是一種投資行為,影片的投資人、制作人都深諳電影運作的手段,清楚明白電影賺取的法則,邁著統一的步伐朝市場看齊,拍出一部分觀眾想看喜歡看的電影。而明星無疑就是一個成功的商業電影里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銀幕上演員的身體點燃了看影人的欲望,演員的表演在電影的觀賞過程中提供了根本的快感。明星的形象占據各大電影的宣傳海報,并且出現在各種各樣的雜志封面,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明星已然是商品的一個核心元素,可以用來宣傳推廣一部電影——明星無論是在電影制作人還是電影觀眾的頭腦里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他或者她可以媲美一個引人注目的故事,或者是宏偉壯觀的場景,抑或一個時尚流行的導演”[1]。電影《小時代》由楊冪、郭采潔、郭碧婷、謝依霖、陳學冬、柯震東等新生代明星領銜主演。毫無疑問,他們都是一群活躍在當今影視圈中的小花旦、小生,他們的標簽似乎永遠都是“年輕”、“漂亮”、“帥氣”。撇開劇情、演技、宣傳、制作等條件來說,光是明星這一項就足以有了只賺不賠的票房保障。
二、永恒主題:青春與愛情
青春愛情不管在何類題材中,總能找到其立身之地,因為它是大眾共享的感情。威廉斯認為“大眾”一詞有四種現行的含義“為很多人所喜愛”、“質量低劣的作品”、“被特意用來贏取人們喜愛的作品”“,人們為自己制作的文化”。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每年關于青春愛情的主題不計其數,甚至成為了一種類型,然而卻總能受到大眾的追捧。作為青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小時代》符合觀眾的特定心理需求和趣味,它的愛情觀和浮夸華麗的場面調度俘獲了大批的年輕受眾。雖然看上去不太真實,但現在年輕人就是喜歡幻想這樣的生活和愛情——不勞而獲、不學有術還有錢花。中國當下年輕人每天面對各種生存、工作的壓力,他們懷著消遣娛樂以及對愛情的美好向往走入電影院,哪怕只是觀看電影明星窈窕的身段,華麗的服裝以及英俊的側臉以得到暫時的放松。
三、核心力量:粉絲支持
電影《小時代》改編自郭敬明的同名小說,原本就擁有一批忠實的讀者,對于他們而言,電影拍攝得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氣火爆。在電影中出演的明星們,都擁有很多的粉絲,例如楊冪和柯震東,他們的粉絲群體巨大,影響力大,在影片上映時,不惜財力為了自己喜歡的明星,包場電影;一路追捧他們的會。就是基于這樣的粉絲群體,才得以支撐他們的電影票房。
四、不可缺少:營銷手段
此外,影片的營銷團隊也功不可沒。郭敬明的抄襲事件、與作家韓寒的爭鋒相對包括其身高一直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八卦;而楊冪等則是話題女星;柯震東則更是話題制造機。影片的營銷團隊自然不會放過這些宣傳電影的“好機會”,在影片公映后引發了微博“大V”與郭敬明的粉絲隔空對罵,一場微博的罵仗,反倒又為其爭奪了炒作勢頭。影片中無論是背景還是人物生活,都充斥著奢靡之息,這又與郭敬明在生活中“炫富”的種種事件相結合,不少媒體工作者指出“郭敬明站在奢侈品的一端,不但贏得了更多頂級品牌的支持,同時也引起了更高的社會關注度。”在面對各方的爭議時,郭敬明倒一改昔日的張揚,虛心的接受來自業界的批評,反倒為影片引發了又一輪的關注度。其團隊清楚明白市場需求與運作,輕松的在營銷方面贏得勝利。
五、結語
隨著我國電影市場不斷擴張,院線的大幅度增長,年輕一代成了一般大眾文化電影的票房貢獻的中堅力量,他們喜好的,追求的都是大眾的,畢竟精英文化屬于少部分人。
作者:劉婉露 陳波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