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教育下的兒童文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兒童文學對于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教育是兒童啟蒙教育的關鍵,小學語文教育不僅要教會孩子們讀書識字,還要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道德意識的教育,更是承擔了引導小學生汲取人類文化精髓、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質的任務。兒童文學的獨特性在于其基本受眾是兒童,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并能被兒童認可及接受。小學生在閱讀兒童文學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對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更能掌握基本的漢字和語法知識,汲取充盈的語言養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這種快樂閱讀、輕松閱讀、自覺閱讀、主動閱讀,十分有利于兒童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培養。
2兒童文學的教學方式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兒童文學是指以3至16、17歲的兒童為閱讀對象而創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是“兩代人進行精神對話和文化傳遞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現世社會對民族未來一代進行文化設計和文化規范的藝術整合”。(王泉根,2004:555)。因此,兒童文學教學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學習能力,來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2.1課堂閱讀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標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以兒童為本位,包含了大量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學生自讀課(朗讀、默讀、速讀)、教師講讀課等方式,使用適當的技巧去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孩子們的良好閱讀習慣。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作品提出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認知心理學認為:當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與來自外界環境中的新奇對象之間有適度的不一致時,個體就會產生‘驚訝’、‘疑問’、‘迷惑’和‘矛盾’心理,從而激發個體去探究。”(董奇,1993:77)當學生們在閱讀和討論中,相互學習,進行反思,學生們才能形成真正的閱讀和思考能力。
2.2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不受課堂教學的約束,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隨意性。小學生由于其知識結構和文化視野的限制,難以獨立、準確地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于此同時,小學生年紀較小,生理、心理發展尚不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詳細具體的指導,包括推薦讀物、制定閱讀計劃、檢查閱讀效果等。當然,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孩子的具體特點推薦合適的書目,閱讀計劃的制定以及檢查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可以推薦趣味性較強的繪本,閱讀內容應淺顯,篇幅不宜過長,檢查的形式要生動、活潑。對于高年級的孩子可以推薦篇幅較長、內容更加豐富的兒童文學作品,培養他們的語言敏感性,自然地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與此同時,要采取多樣化的形式來豐富閱讀活動,比如朗誦會、課本劇表演、親子游戲活動等等。小學生情感豐富,會用所有的感官從外界獲得樂趣、積累經驗。因此,通過富有游戲精神和趣味的方法解讀兒童文學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對促成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積極作用。
3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
3.1兒童文學是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補充“中國的現代兒童文學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這一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出現的。”不僅如此,“從一開始,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就和對學校教育問題的探討密切地結合在一起。”(趙靜,2003:29)因此,從兒童文學的產生伊始,兒童文學就和小學語文教育相依相存,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小學語文教育的一種補充。
3.2小學語文教育促進了兒童文學的發展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語文教材進行了多次改編,一系列的課程改革的需要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創作。目前,新編語文教材課文的選文中,兒童文學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也促進了兒童文學的空前繁榮。
4結論
文學作品能夠激發人的情感,誘發人的創造力。兒童文學作品對于兒童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孩子們的啟迪教育作用不可低估。目前,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中,兒童文學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兒童文學作品的推薦和導讀、閱讀方法的選擇、閱讀習慣的培養等,都很不到位、有待完善。小學語文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引導及必要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幻想的世界里展翅翱翔,才能讓學生形成真正的閱讀能力,享受閱讀的樂趣,感受到兒童文學的魅力。
作者:陳輝單位:沭陽縣東關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