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1、法律基礎課的課時安排較少。大學開設的法律基礎課是作為基礎學科,一般為每周1~2節。這樣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夠的。而教學主要以理論為主,缺少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興趣。
2、法律基礎課教學方法單一。很多教師在講授法律基礎時多采用單一的講授方法,這會使學生感覺到枯燥,甚至排斥這門課,認為所學的這些條條框框的法律知識離生活很遠,沒有什么大用,從而忽視這門課的學習。
3、缺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一個人是否具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世界觀、價值觀都尚未成熟,如果他們不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那么當他們遇到生活學習或者就業等多方面的壓力時,不良的情緒卻無處發泄就很容易發生違法犯罪的事件。
4、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全家的呵護下成長起來。有的家長非常溺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幾乎沒有經歷到任何的坎坷,是在溫室中長大的,經受不起一點的挫折,所以當他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就覺得受不了了,從而導致他們做出違法的事情來。針對以上主客觀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還很低,法律觀念淡薄,他們還沒有做到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大學生是社會的主要群體,他們的法律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二、增強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無論是法律基礎課的專業教師還是專職輔導員都應該在平時的授課和日常的生活當中,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觸犯到法律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深刻理解法律的平等和自由的真正含義,要做一個守法的大學生,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選擇學習心理學的專業教師作為心理咨詢師,與有心理壓力的學生進行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及時排解學生的郁悶情緒,這是預防大學生犯罪的有效手段。因為法律意識的缺陷主要表現在學生心理發展狀況的不成熟,要培養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抵制生活中的各種不良風氣,增強法制觀念。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向,為他們講授基本的心理衛生知識,培養他們具有較強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提高心理素質,完善人格,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同時每周還可以開設兩次心理課程,讓學生全面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使他們懂得無論遇到多么不公平的事情都要保持冷靜,積極樂觀的態度來對待,采取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平時還可以多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活動,采取不記名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可以真實地無顧忌地作答。認真整理調查分析報告,這樣可以真實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然后根據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引導大學生,使其擁有健康的心理。
(三)注重理論教學和實際相結合,開展與法律相關的社會活動。在課堂上可以開展模擬法庭審判的活動,讓學生親自扮演多種角色,自編、自導、自演,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法律知識的樂趣,又能深刻地掌握我國訴訟法程序,提高他們的守法意識,從而自覺守法。還可以開展法律知識方面的演講活動、征文活動等,這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地收集資料認真準備,調動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
(四)邀請著名法學家到校進行講座。專家學者的講座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再結合典型的案例,可以從點到面對一個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會到法律的權威性,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熱情,理論聯系實際更加具有說服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法制與道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大學生具有較高道德水平自然而然也為提高法律意識提供了主觀要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確的認識自我,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奮斗目標。高校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的教育,可以多開展提高道德水平的活動,如評選優秀道德標兵等活動,促進大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六)法律基礎課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應該把握好有限的課堂時間,選擇較好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置,采用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避免單一的講授方法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可以運用案例法進行教學,教師課前可以進行收集大量的有說服力的典型案例在課堂上進行講解,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把案例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進行分析討論,促進師生的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樣可以使學生覺得法律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理解法律的權威性和重要性,從而把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法制節目,如《今日說法》等熱點節目,讓學生從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更多的法律知識傳授給學生。
(七)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大學生的四年學習時間大部分都是在校園里度過的,校園就是學生的家。如果為學生營造有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校園,學生就會感到很溫暖,這樣就會大大地降低校園內粗暴事件的發生。學校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搞一些聯誼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了解。同時也要做到依法治校,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當學生真正做出違反校園的規章制度的事情時,一定要按規定處置,讓他們懂得觸犯了校規就得受到懲罰,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才能讓他們做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在校園里還可以多開展一些法律社團活動,讓學生在校園里處處都能感受到守法的必要性。總之,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勢在必行的,但也是一條漫長的探索道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復雜的教育工程,除了依靠學校的教育,還需要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心理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建設好和諧校園,為社會培養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大學生,維護社會穩定的發展。
作者:程毅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