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堂文化沖突背景下古代文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促進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系統的建立
具備較為完善的傳統文化知識系統是學生與古代文化建立聯系的先決條件,也是古代文學作品教學的基礎性任務。教師首先要正視文化差異、尊重多元文化形態,其次要在教學手段上予以更新與調適。就《桃花扇》教學而言,從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入手,通過播放電影《桃花扇》片段先引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然后將侯方域、李香君、柳敬亭等歷史人物文獻史料及相關的歷史知識、文字典故知識、戲劇知識介紹給學生;再細讀作品原文。這一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掃清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障礙,初步消除造成文化沖突的內在因素。
(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系統的形成
古代文學作品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側重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品評鑒賞能力。盡管師生課堂文化沖突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從另一角度看,課堂文化沖突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交流溝通,“沖突造成了一種部分或全部不受規則或規范約束的環境,同時它也作為一種催化劑,促進新規則和新規范的建立。”解決古代戲劇作品教學課堂文化沖突同樣需要建立新規則和新規范,那就是師生關系的根本轉變,也就是哲學家布貝爾所倡導的師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上,通過言談和傾聽而進行雙向溝通的方式[4]。近年來關于新型師生關系的研究成果豐厚,但在教學實踐中多表現為增加課堂互動、調動學生情緒、促使學生更多參與各個教學環節,仍然未能實現師生精神成果的“和而不同”式的展現。為此,我們嘗試在教學中按照學習能力系統的形成規律設計了一整套循序漸進的教學環節。一是歸納整理能力的訓練,包括撰寫全劇故事梗概,撰寫李香君、侯方域、柳敬亭、蘇昆生、左良玉等戲劇人物小傳,編輯曲辭名句、名段等。二是論辯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討論的論題,論題主要針對《桃花扇》的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語言結構等;然后分組討論,形成小組討論紀要,由各組長陳述。從查閱材料,到書寫文稿,再到發言講解,經過這一過程,引領學生完全進入《桃花扇》的藝術世界,消除學生與古代戲劇作品的隔閡,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課堂文化沖突,實現完善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促進學生審美感悟系統的完善
審美教育是文學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目標。古代文學作品教學除了完成上述兩重教學任務之外,還要構建一個以審美教育為中心的教學境界,即課堂教學中圍繞經典文學作品的人物美、語詞美、意境美而達成的師生間情感互動、心神交匯的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促進學生審美感悟系統的完善,培養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和批判能力。《桃花扇》中那象征李香君“桃花薄命,扇底飄零”凄苦身世和愛情悲劇乃至更深層隱喻“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的桃花意象,那種由“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引發的漁樵閑話和人生虛幻之感,那些以龍頜之珠般的“宮扇”穿插于“如龍之筆”的巧妙結構,都極具審美魅力,為我們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供了資源。
上述三重任務相互關聯、細致緊密、依次遞進,教師課堂講授、點撥與學生的課外訓練相結合,有效解決了課堂文化沖突,實現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教學的最終目的。
作者:劉群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