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工藝美術在工業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楊亮單位:哈爾濱市工藝美術有限責任公司
五千年,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宮廷美術、民間美術、文人畫、宗教畫、進過了五千年的洗禮,五千年間藝人的錘煉和研究,給后世留下了詳盡、充足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形式。石器時代的彩陶到到商代青銅器皿到戰國的帛畫再到漢代的雕塑,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有偉大的代表藝術,這可以理解為是一個藝術品介質的轉變,而藝術形式的轉變,則更為豐富:剪紙、年畫、面具、雕刻、油彩等等藝術品有的氣勢恢宏,有的雋秀靈動,有的熱烈、有的飄逸。
真可稱的上豐富二字。而這豐富的藝術表現,無一不是給當今的工藝設計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在我國歷史上,農業社會留下過豐富的歷史遺產,今天我們游覽和保護的許多歷史遺跡,在當年都是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工具或建筑。
要走出一條“民族個性”的道路,就必須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傳統工藝美術學習,并進行具有創造性的轉化,使中華傳統設計元素用在當代工業設計中既具有“民族個性”又有“時代性”,這樣,我們工業設計才能真正走“國際化”。
中華傳統藝術在經過漫長的歷史凝煉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他們包括人物、植物、動物、圖騰、幾何符號等形式在內的圖像,以及一些流傳廣泛的典故、成語、傳說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物及組合。這些鄉土味濃郁的圖像元素是民族工藝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將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機的組合到現代工業設計中,無疑會給單調枯燥的現代工業設計風格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融入現代工藝設計的必要性說到文化就不能不提起信仰,沒有信仰的文化可以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沒有文化的信仰,也是很難生存的。有些現代工業設計通常要拋棄傳統的東西而向西方文化轉型,但是這是不可取的,設計固然能興國,但是舍棄了國家自身的特點,則國將不國。若干后,中國處處高樓林立,處處現代氣息濃厚,卻無法找到舊時風貌,那我們豈不是要愧對先輩。中國文化在我們手里喪失了,以后我們的孩子抓著我們的手問,爺輩留下的文化呢,去哪了,我們到時候該如何回答。
因此,設計者們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在這時候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其實也是一個比較錯綜復雜的問題,不僅關系到文化,還關系到教育。設計者在收到教育的時候,通常就忽視了文化的傳承。因此。在設計作品的時候即時有意融入傳統元素往往也無從下手。于是,經常會有外形上具有傳統文化的神色,而絲毫不具備古典文藝的真正神韻的作品出現。文化產品不是商品,而是一個名族精神價值的體現,是千萬年承載的民族內涵。
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融入現代設計中這種想法和做法不僅僅是為了商業的利益,也是促進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的重要途徑,更是繼承發揚中國文化,或者說守護中國文化的必要選擇。如果我們再照搬西方的藝術,在設計上使用過多的西方元素,那么因為文化理解上的差異,我們的工業設計必然是似是而非的,卻又丟棄了自己的古老文化。到那時,在現代化的沖擊下,傳統文化的消逝,只會給后人帶來深深的緬懷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