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工藝美術資源的開發利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在這片土地上造就的傳統工藝美術資源類別豐富,不拘一格。這些傳統工藝美術資源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廣大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主要產生于古往今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勞動之中。這是一項美好而有內涵的藝術,在如今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傳承和發揚下去,所以相關教育部門應攜手奮斗,共同加強對傳統工藝美術的推廣和延續,以此來提高人們的藝術鑒賞能力。
【關鍵詞】工藝美術;學習興趣;多樣化;藝術內涵
一、傳統工藝美術資源對于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意義
1、進一步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現代化進程逐步加快的時代背景下,從表象來看,傳統工藝美術似乎被社會所淘汰,但是如果把傳統工藝美術和傳統文化辯證統一的結合在一起,那么二者將會產生令人驚艷的化學效果,這二者的結合既可以推動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又可以加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如今很多高校已經開始在藝術教學中貫徹落實這一理念,在這種優雅而恬淡的藝術氛圍中,學生們可以清晰地體會到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熏陶在這種藝術之中自然可以設計出具有中國色彩又極有韻致的作品。2、提升學生對于抽象設計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傳統工藝美術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通常通過平面設計的構成理念全面系統的展示給學生,這一過程會使學生可以進一步感受到平面設計構成的獨特與魅力,這種視覺沖擊效果是直接而有說服力的,從而引發學生對于這一未知美術世界產生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廣告設計與制作這類專業的教師在平面設計構成的教學中可以從點、線、面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這一原理貫穿在廣告作品書籍報紙中,通過對點、線、面的深入研究可以加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對教師引導的不斷理解,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以及掌握的方式方法,可以將抽象設計學習和藝術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而使學生設計的作品更有個性和專業性。藝術設計的構思有助于學生在遇到點線面這類問題時能通過排列重組的方式體現自身的美感和想法,設計出更加獨特而接受度高的作品。
二、藝術設計教學中傳統工藝美術資源的開發及利用
2.1致力于藝術設計理念的課堂教學
眾多美術院校應在課程中融入藝術設計理念,讓充滿民族性的設計靈感貫穿在課程的始終,恰如其分的發現和了解傳統工藝美術的內在美,不再讓課程僅僅是冷冰冰程序化的模式,對藝術理念的提升也應體現在對課程的整改中。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喚醒學生的創造性理念,努力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融入到藝術設計之中,由此進一步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美術和傳統文明。
2.2實現教育方式的廣泛性和多元化
將傳統工藝美術融入到高校課程中這一做法是明智而必要的,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全面認真的了解有關藝術設計的相關知識,也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眼光重視并掌握不同地區豐富多彩的地域生活和文化,這有助于學生進行更好的創作。同時還應注意的是,僅僅是引入工藝美術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專業美術大師的傳授和指導,只有經過專業知識的啟蒙和點撥,用充分的知識容量和素養才更加具有說服力,這樣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做出的作品才會更加完整而富有活力,如此,也能將地域文化和傳統美術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3提高對于美術資源的重視程度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美術資源。當前人們生活節奏較快,故而就會忽略身邊的一些美和藝術,而停下腳步則會發現其實我們一直被身邊美好的美術資源包圍著。比如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實物,像一幅字畫一支插花來讓學生講講他們的感受和體會,在了解學生想法以后教師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進行總結和升華,這樣也會加強師生之間的進一步了解和交流。2、關注我國傳統工藝美術資源和傳統文化資源。中華民族擁有著瑰麗的傳統美術資源,這是我們得天獨厚的財富,那么對于這一資源進行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今眾多高等美術院校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傳統美術資源的實質進行合理探討,并制定了一系列有發展前景的計劃。這給予了學生更廣闊的舞臺,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發揚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資源。
結束語:
總之,將地域性和傳統工藝美術結合在一起,通過與高等院校的科學合作加強學生對于傳統工藝的理解和學習,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時,拓展教學途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傳統工藝美術也具有深遠的意義,還需我們對此加強重視。
參考文獻
[1]岑雪靜.淺談藝術設計專業如何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3(10)
[2]李雅日.民間工藝美術的教學利用價值探析——以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
[3]齊琦.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教育的融通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2)
[4]李涵.試論傳統工藝美術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及作用[J].美術大觀.2007(11)
[5]徐江.關于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2)
作者:石曉宇 呂媛 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