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教學漢語言文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漢語言在國際交流中的地位已經越來越凸顯。在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語言、網絡流行的使用越來越嚴重,如何在新媒體環境的沖擊下,優化教學環境,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下面文章闡述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闡述新媒體環境下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針對當前現狀,探索有效的專業教學策略,提升漢語言專業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新媒體;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
隨著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互聯網已經深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但是,漢語文文學是我國民族文化發展和傳承的重要載體,是傳統教育的重要結晶,在我國民族語言文化的發揚光大里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新媒體環境的沖擊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和限制,教師必須認清當前的教學形式,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接觸外界的新事物,時刻與時俱進,堅持終身學習的教育觀念,才能確保自己的課被學生接受和喜愛,學生的課堂興趣和愛好才能被調動起來,最終讓學生充分喜歡上漢語言文學課堂,從而達到十分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知識無法滿足學生的切實需求新媒體環境下,文化交流形式多種多樣,學生接觸的信息內容也非常豐富,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授和課堂來獲取專業的知識,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切實需求,很多學生的思想以及觀念,已經與課堂內容大相徑庭。學生并不認可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多以理論為主,教師在課堂上又缺乏最新的資訊和信息,學生會逐漸感受到課堂的無趣、乏味,久而久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學科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常表現出不感興趣、無精打采。且現代大學生接觸到新媒體的機會很多,能通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獲取大量的外界信息,大學生的思維和思想觀念都逐漸受到網絡的沖擊,發生了一些改變。學生閱讀習慣發生了變化,原有的圖書館學習方式、書本學習方式,逐漸變得碎片化。這些都表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不斷變化發展的需求,漢語言教學模式出現明顯的脫軌,無法形成全面的知識習慣,學生也無法形成專業認知思維系統。
(二)網絡詞匯、新潮用語對漢語言教學的沖擊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網絡交流和信息傳遞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式,學生基本也都能接觸到網絡用語,在大集體的交互環境中,語言形式不斷地變更和刷新,使用對象非常龐大的網絡群體,為了進一步提高交流效率,在交際的過程中,能更加準確和快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相較于漢語言課本教程的教學和改編,網絡語言是一種新興事物,網民數量劇增,大量的網絡詞匯或新潮用語被人們模仿和接受。例如“藍瘦”、“香菇”、“表這樣”等網絡詞匯,被人們大量地使用和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漢語言的創新,并且對部分漢語言賦予一定的個性化特點,讓它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并且能更加準確地反映生活和社會現象,讓人們對于漢語言學習的熱情也逐漸高漲起來。同時,網絡交流更加沒有地域、對象等條件的限制,呈現數字化、網絡化等特征。在網絡語言沖擊下,漢語言傳統教學明顯地受到沖擊,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網絡語言或者流行用語在推行和被人們接受的同時,學生也在這個環境中受到很大的影響,很多學生逐漸不遵循漢語語法的構成習慣,沒有按照傳統的漢語言語法規范進行表達和構詞,漢語言語法結構和造詞規律都會被破壞,學生很容易產生學習誤區。
二、新媒體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影響
新媒體環境下,屬于萬物皆“媒”的環境,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區域信息傳播的界限,將單一的信息傳遞途徑轉變為多樣化的多渠道傳播,并且信息傳播的載體也變得多樣化,例如,視頻、語音、音頻等融為一體,給學生帶來了很強的直觀感受。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的漢語言教學模式,已經完全無法吸引學生,面對新媒體帶來的強大沖擊,漢語言文學教學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將挑戰變成發展的支撐,是每一個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到新媒體下,信息傳播更加廣泛,語言傳播更加國際化,語言將被更多的人熟知。此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也變得多樣起來,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還可以在網上搜集漢語言文學相關的視頻或者其他高校教師的講課視頻,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跟專家、教授進行在線一對一的交流和學習。相較于傳統的課堂傳授知識而言,學生的學習時間越來越豐富,學生接觸到專業知識的時間也越來越多。甚至學生還可以通過關注貼吧了解和學習漢語言專業知識,共同為漢語言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新媒體環境,給漢語言專業教學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給漢語言文學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一定要認清形勢,正確看待新媒體的學習渠道,在這種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必須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和方式,不能再僅僅局限于課堂。
三、新媒體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
(一)挖掘網絡教學資源,實現學科教學的多樣化教師一定要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讓課堂教學手段變得多樣化和便捷化。教師在授課時,注重漢語言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形成一個系統而全面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漢語言文學真正回歸到學生的生活。
(二)規范漢語言教學方式,積極與學生溝通互動學生除了日常的課堂之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將專業教學延伸到課外,可以讓學生多多參與專家的講座,引導學生對網絡用語、流行用語有一個正確的辯證認識能力。在網絡環境下,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在教學中,應該規范漢語言的用語習慣,及時糾正網絡用語的不規范現象。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逐漸推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學習已經完全不離開網絡環境,新媒體環境下,教師也應該認清形勢,認識到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不適應性,創新教學方法將成為最終的選擇。
參考文獻:
[1]楊曉玉.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評《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研究與改革探索》[J].新聞戰線,2017,(24):125-126.
[2]王蕾滋.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J].新西部,2016,(4):115.
[3]邢立民.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J].教育科學:全文版:00196.
[4]張麗.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8,(4):184-185.
作者:魏黎麗 單位:安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