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后危機時代女大學生價值取向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女大學生價值取向現狀
1.女大學生在婚戀方面的價值取向。女大學生的婚戀觀往往表現出的是多元化和較為復雜的價值取向。她們的戀愛觀可謂是中西結合,既保留著傳統觀念又帶有許多浪漫主義色彩,既希望自己的愛情天長地久,又希望戀愛過程中多一些浪漫。女大學生的婚姻觀卻顯得更加務實和理性,包含著許多物質性和功利化的價值取向,有許多女大學生及其家長甚至在大一入校后便開始安排各種相親,希望有理想的目標可以先占為己有。
2.女大學生在擇業方面的價值取向。就業問題已經是長期困擾著大學畢業生的巨大難題,加之社會和企業對女性的偏見和歧視,使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在巨大的就業壓力面前,她們表現出集體迷茫的同時,也有一些女大學生做出了令人驚訝的選擇:甘心充當有錢人的小三,成為暫時衣食無憂的情婦、二奶;甚至有些畢業的女大學生干脆干起了代孕這種法理不容之事;更甚者不惜冒著更大的風險出售自己的卵子,以獲取更大的財富。
二、女大學生價值取向偏離的原因
1.外在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演變與我國的社會演變是緊密聯系。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社會主體價值觀發生變化,進而對大學生價值觀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經濟地位和經濟身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地位的變化又決定著人們社會地位的不斷變遷;再加之經濟全球化同時帶來的外來文化及外來價值觀對我國價值觀的不斷侵襲,人們的價值取向出現多元化的發展。大學生價值觀從絕對相信權威、完全服從社會利益的一元價值觀發展到尊重自我、合理追求個人利益的多元價值觀共存。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由于學校教育存在著功利性和缺乏時效性的缺陷,許多大學生對大學教育特別是對大學所進行的思政教育普遍采取冷漠和排斥的態度,雖然這些大學生可能并不了解他們所要接受的理論內容,但還是習慣性地抵觸。他們甚至排斥任何其他形式的政治學習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等活動。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進而會影響到他們對教育工作者的抵觸,老師的苦口婆心通常被當做是聽一通嘮叨,聽完就完了,沒有任何作用。
2.內在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變化還受到他們自身年齡、自我修養、心理素質等內在因素的影響。大學是一架橋梁,這座橋梁將會承載著大學生從學生的身份過渡到社會人,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會隨著自身認知水平的逐漸提高和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而不斷增強,產生自我的理想化狀態。在大學她們可以擺脫束縛,完全放飛自己,做自己真正的主人。但是由于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還不足以像他們自己想象中那么成熟,自我修養缺乏,在金錢、權利、物欲等的影響下,當代女大學生對房子、車子和票子的渴望已遠超過任何時代。因此出現了因為好逸惡勞、貪圖享樂而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靈魂的現象。還有一部分女大學生盲目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更多顧及個人利益,而對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卻思慮甚少,盲目攀高,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忽視自身實際。
三、構建女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途徑
1.在全社會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環境對一個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有人甚至認為“環境塑造人”。所以要想使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必須首先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在全社會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剔除那些腐朽的、消極的價值觀的影響,營造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具有凝聚力的核心價值體系,以此統領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2.注重學校教育的合理有效性。俗話說:“治病不如防病”,學校教育應采取更為合適的方式,把握主流文化方向,采取寓教于樂,寓教于文,寓教于日常學習生活過程的隱形教育方式,牢牢把握教育的時效性。學校教育中應該開設專門的女性教育相關課程,除了傳統的女性教育課程外,還應介紹歷史上的杰出女性,除了介紹她們的生平和事跡外,應更偏重讓女大學生認識到這些杰出女性的精神世界,以提高女大學生的高尚情操修養。教育女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及其與女性自身價值取向之間的關系。
3.提高女大學生自身修養。外因往往需要通過內因來發揮作用。外界做的再怎么好,如果沒法作用于女大學生自身,或是女大學生自身對其具有免疫甚至屏蔽的話,再好的外部環境也無法幫助女大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取向,關鍵在于提高女大學生自身修養。通過能力武裝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在魅力,建立充分的自信,增強自身獨立性,提高社會認可度。
作者:胡紅 李海潮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