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當代醫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醫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針對問題,進行有效指導。方法:對3000名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82.8%以上的醫學生沒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和生涯規劃,72.3%的醫學生希望在畢業后去大型醫院工作、不愿意去小城市或者基層單位,考研和參加規培成為更多人的選擇。結論:醫學生就業難與新醫改需要大量的衛生人才的矛盾突出,醫學生在就業目標選擇上存在困惑,醫學生就業價值評價標準呈現多元化、更加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就業價值實現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
[關鍵詞]
醫學生;就業;價值取向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為了解當代醫學生的整體就業價值取向、畢業生對新醫改就業導向的認同情況、有效構建健康的就業價值觀,我們以川北醫學院2014屆畢業生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隨機對川北醫學院2014屆畢業生進行調查,包括27個不同的專業。共發放問卷3000份,回收2966份,回收率為98.9%。
1.2調查方法利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輔助以個別談話,調查內容包括:(1)自我認知及職業規劃;(2)對新醫改政策的認識;(3)就業價值判斷與就業意愿;(4)行為取向與實現方式。
1.3質量控制項目填寫不全、填寫不符合客觀實際的予以刪除,最終獲得有效問卷2885份,有效率97.3%。
2結果
2.1基本情況被調查學生中,男生1316名(45.6%),女生1569名(54.4%);來自農村(含鄉鎮)的學生為1788名(61.9%),來自城市的為1097名(38.1%)。
2.2醫學生的自我認知及職業生涯規劃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調查結果顯示:17.2%的學生對自我認知及職業生涯規劃清晰,26.6%的學生對自我認知及職業生涯規劃比較模糊,38.4%的學生對自我認知及職業生涯規劃模糊,17.8%的學生對自我認知及職業生涯規劃沒有概念。
2.3醫學生對醫療政策的認知對已開展的新醫改和國務院的《意見》,學生的認知結果如表1所示。
2.4醫學生就業價值判斷與就業意愿對醫學生就業意愿進行調查顯示:畢業后愿意到鄉鎮醫療單位工作的占1.7%、愿意到縣級醫療單位占24.7%、愿意到大型綜合醫院占72.3%,其他的占1.3%。
2.5就業價值行為取向與實現情況臨近畢業,51.7%的學生選擇到單位就業,其次為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考研繼續學習,選擇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學生越來越多,見表2。高達58.8%的學生回答有好的工作是會選擇違約。
3討論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已引起政府和社會的普遍關注,2013年更是被媒體解讀為史上最難就業年;醫學畢業生人數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推進大幅增長,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有大學生思想觀念相對滯后、綜合能力薄弱、實踐經驗少、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以及市場配置手段粗放、結構性矛盾突出,從而導致供求失衡,一邊是大批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滯留在大城市、大醫院中,出現所謂的就業難,另一方面是廣大基層醫療單位,特別是艱苦邊遠地區人才匱乏。新的醫療改革的目標旨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建設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強基層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同時也為廣大醫學生順利就業提供新機遇。但是,如果不能夠將二者很好的結合,就業難與用人難的結構性瓶頸難題仍然難以解決。醫學生在就業價值觀取向上存在偏差,這是由價值觀形成、大學生心理發展、職業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和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合力,共同解決。調查結果顯示:82.8%的學生對醫療行業發展缺乏足夠了解,對專業沒有深入認識,學習比較盲目,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在了解原因時,學生表示醫學院學習氛圍農,但是課外活動的活躍度和社會熱點的關注度明顯不及綜合性大學。醫療改革的成功離不開人才,離開醫生的醫療改革注定不會成功。建設覆蓋城鄉、結構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與當代醫學生的就業意愿、職業規劃息息相關。《意見》提出,根據城鎮化進程和城市規模的變化,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護人員數量;同時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待遇,在職稱晉升、社會榮譽等方面予以傾斜;即使是國家給出了優惠條件,真正愿意到基層醫療單位工作的學生為數不多,而且意愿不夠強烈,大多把基層單位作為過渡,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證后會有其他考慮。醫學畢業生更希望去大中型城市就業,因為這樣會有更寬廣的發展前景。在回答“有好的工作時,你會選擇違約嗎?”高達58.8%的學生回答會選擇違約,這與學校每年實際超過15%的違約率相印證。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工作方式的不斷變化,就業價值實現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工作也不再單單被看做是謀生的一種手段,更多的內涵被賦予其中,醫學生的就業價值實現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調查與霍荻等[1]的研究一致。根據以上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3.1引導醫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目前醫學院校基本上沒有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大多只在高年級臨近畢業時單以課程的方式進行就業指導,過分形式化和理論化,與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差距較大,學生認為沒有收獲,大多不感興趣。職業生涯規劃的形成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作為學校教育,應從低年級開始,根據其心理發展特點,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將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工作貫穿在大學的全過程,重點引導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結合自身的性格、興趣、特長、專業知識等確定未來發展方向,為自己的明天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1~3年的短期規劃,這期間的目標實施處于大學到工作階段的過渡期;目標應盡可能具體化、詳細化、可操作性強,以引導學生對以下問題做出思考:
(1)需要接受什么樣的教育;
(2)具備什么樣的成長經歷;
(3)掌握什么樣的專業知識及技能;
(4)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工作地點、工作環境;
(5)培養何種情趣、養成何種生活方式;
(6)如何使身邊的人支持你的選擇、使學生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學習方式進行充分認識和反思,形成比較清晰、健康的職業觀念[2]。
3.2重視醫學人文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在發生變化,由以前簡單的疾病治療向精神上滿足和心靈的寬慰等更高層次轉變。現在的醫學教育中,知識價值取向與實用取向仍然是主流,忽視人文知識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促進身心發展的價值。學校應該改變這一現象,使人文課程教學與醫療實踐結合,在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醫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和完善的人格品質[3]。在臨床實習中,了解病人、關心病人、尊重病人的意識要滲透到教育理論以及實踐的每個環節,大力弘揚救死扶傷精神,醫院也要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增進醫患溝通,改善醫患關系。學校的教育工作在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方面,能夠讓醫學生把個人選擇就業去向與國家建設實踐結合起來,真正的感受到老百姓的需求,認識到自己以后到基層就業是有前途的,從而克服到基層就業的畏懼心理,對于合理利用我國有限的醫療人才資源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4]。
3.3有效利用信息接收渠道,提升醫學生綜合能力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往來,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大多數醫學生表示,學業上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學校老師,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資訊手段,學校教育要逐步改變過分注重“傳道、授業”,輕視“解惑”的功能,學校要培養醫學生關注社會的興趣和愛好,特別要留意自己將來有可能從事行業的發展方向,對相關的政策法規要有充分的了解;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了解社會需求,使自己的理想和社會需求保持一致。
3.4強化就業心理素質,提升交往及抗挫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包括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動關心別人的意識;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更好的關心自己。學校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時調節大學生的情緒狀態,特別是在就業期間,針對畢業生普遍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要進行專門的就業心理疏導,以緩解他們的負面情緒。針對個別因就業壓力大引起的嚴重心理問題,要及時開展個體心理咨詢,對其進行系統的指導。學校要在平時的教育中讓學生認識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現象,只有在挫折中,才能夠不斷地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夠不斷的成長、成熟,在面對挫折時,要正視挫折的存在,不逃避,保持積極進取、輕松自信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同時要分析失敗的原因,以便改正[6]。
3.5加強誠信教育,構建公平誠信就業環境在就業過程中,一些學生為了在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單位,在就業推薦表上涂改成績、夸大事實,甚至對證書造假;一部分醫學生由于對自己認識不足,在就業時倉促簽約,工作不長時間就要求違約,改簽其他單位,這一些現象都嚴重損害著學校在用人單位中的形象和誠信。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有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中對畢業生隨意的承諾,等學生到單位報到的時候,單位因為沒有辦法兌現而引發糾紛。學校在教育中要向學生灌輸誠信的理念,強調不誠信的危害,讓學生知道隨意毀約的壞處,教導大學生建立對單位的忠誠度[7]。社會應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環境的正確導向作用,以鼓勵引導為主,呼吁用人單位實事求是地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完善勞動人事制度,努力將醫學生就業市場發展成為一個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消除對學校、專業的偏見,擴大就業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通過多方合力,醫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一定會很好的契合國家新醫改的需要,我們的醫療環境和醫患關系會有新的改善。
參考文獻
[1]霍荻,孫璐.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研究-以南方醫科大學為例[J].浙年專修學院學報,2013,31(1):14-16.
[2]張銳.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構建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20):18-22.
[3]龍曉閩.醫學生就業價值觀的調查與個性研究[J].現代交際,2014,(1):19.
[4]周蘭蘭.醫學生就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2,(8):141-144.
[5]蘭亞佳,張洋.職業緊張研究現狀與展望[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4,29(1):2-6.
[6]劉奇.新醫改背景下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5,32(1):85-87.
作者:陳吉平 鄧惠洋 單位:川北醫學院就業指導教研室 川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