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跨文化下英漢文化負載詞中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英漢文化負載詞中,存在一些隱喻現象。對這些隱喻現象的正確理解,有利于提升英漢翻譯整體質量,促進英漢文化交流。本文主要圍繞“英漢文化負載詞與概念隱喻內涵分析”“跨文化視域下英漢文化負載詞中概念隱喻翻譯特點”“跨文化視域下英漢文化負載詞中概念隱喻翻譯技巧”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希望從跨文化視域出發,進一步分析英漢文化負載詞中概念隱喻翻譯相關問題。
【關鍵詞】跨文化;英漢文化;負載詞;概念隱喻;翻譯現象
“隱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關聯,可以體現人們的思維特點。尤其在兩種語言相互轉化的過程中,隱喻可以傳達深刻內涵,直接影響跨文化交際。從跨文化視域出發,深入探究英漢文化負載詞中概念隱喻翻譯現象,旨在進一步摸索規律、總結方法,正確理解隱喻現象,將語言中潛藏的內容、思想、情感等,精準傳達給譯文讀者,促進英漢文化之間的無障礙交流。
一、英漢文化負載詞與概念隱喻內涵分析
(一)“文化負載詞”內涵分析
在語言系統中,“文化負載詞”指的是一些能夠傳遞文化信息、反映社會生活的詞匯。這些詞匯比較鮮明的特點是:(1)以語言的方式,彰顯文化底蘊;(2)通過語言形式,展示民族特色、民族風俗。
(二)“隱喻”內涵分析
“隱喻”指的是在想象的基礎上,通過“彼物”暗喻“此物”,表達深刻內涵。“彼物”與“此物”并不是同一個事物,但兩者通常具有抽象層面的相似之處。在不同情境下,隱喻表達的內涵,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在英漢翻譯中,翻譯者面對隱喻現象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據具體情境展開翻譯,不能一概而論。具體來說,翻譯者可以從這些方面去理解隱喻現象:(1)漢語中的隱喻,通常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詳細分類,一般包括四種關系:A.修飾關系,B.并列關系,C.復指關系,D.注釋關系;(2)英語中的隱喻,通常具有“擬物”“借喻”“漢語隱喻”等特點,主要從功能上進行區分[1]。
二、跨文化視域下英漢文化負載詞中概念隱喻翻譯特點
(一)英漢隱喻之間的聯系
英漢隱喻之間的聯系可以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形式上類似。在英語隱喻中,“A+be+B”結構與漢語隱喻中的“A是B”結構,非常類似。例如,“goldensaying”可翻譯為:金玉良言。“adropintheocean”可翻譯為:滄海一粟。另一方面,在內涵、意義上相似。例如:“athunderofapplause”可翻譯為:雷鳴般的掌聲。“lifeline”可翻譯為:生命線。“addfueltotheflames”可翻譯為:火上澆油。總體來說,英漢隱喻修辭現象通常與國家的歷史背景有關,可以反映國家特殊階段的歷史痕跡。比如說,在英語中,“Watergatescandal”翻譯成中文是“水門事件”,反映的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政治事件,該事件對美國歷史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產生深遠影響[2]。發展到后期,“水門事件”中的“門”已經極具代表意義,成為美國以及其他地方的政治丑聞事件的代名詞。“meetone’sWaterloo”翻譯成中文是“慘遭失敗”。在拿破侖滑鐵盧戰役大敗之后,“滑鐵盧”一詞就具有深刻意義,成為“重大失敗”的代名詞。再比如說,在漢語中,有一個詞是“下海”,對于這個詞的理解,并非字面上的意思“下到海里”,主要反映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部分人放棄穩定的工作,以個體戶、創業者、民營企業主、農村大包干承包者等身份,從事商業,或者進行自主創業。
(二)英漢隱喻之間的差異
“英語”和“漢語”基于各自文化底蘊不同,在隱喻中存在大量差異。具體來說:(1)在漢語中,“狗”通常代表令人討厭的人,常見的詞匯有:“狐朋狗友”“狗屁不懂”“打落水狗”“狗仗人勢”等。而在英語中,“dog”經常用來比喻幸運的人,如:“Everydoghasitsday”(譯為:人人都有得意之日),“luckydog”(譯為:幸運兒)。(2)在英語中,“aratinthebowl”翻譯成中文是“甕中之鱉”。“rat”單獨翻譯是“老鼠、耗子”的意思,但放在“aratinthebowl”中,“rat”可以翻譯為“鱉”。雖然“老鼠”和“鱉”并不是同一事物,但兩者都可以代表“卑鄙的小人”“令人討厭的人”,在含義上具有相似性。除此之外,“cryupwineandsellvinegar”(譯為:掛羊頭賣狗肉)也是按照這個思路翻譯。“wine”代表“羊頭”,“vinegar”代表“狗肉”,看似毫無關聯的兩個事物,由于內涵上具有一定相似性,放在特定語境之后,可以很生動地表達原文意思。(3)翻譯植物類詞匯時,也會存在一些差異。在英語中,松柏就是松柏,竹子就是竹子,梅花就是梅花,這些植物并沒有任何引申意義。但在漢語中,“松柏”象征性格高雅、不畏困難的君子,“竹子”可以代表品行高潔、謙遜好學的人,“梅花”則是不畏嚴寒、堅強勇敢、默默奉獻之人的代表。面對這一類詞匯的翻譯時,翻譯者要深入了解英漢文化差異,進行深度翻譯。(4)在漢語中,“紅色”不只是一種單純的顏色,通常代表吉祥、喜慶,預示著成功、幸福。而在英語中,“red”(紅色)則代表血腥、危險、憤怒,并不是一種適合出現喜慶場所的色彩。(5)在英語中,“owl”(貓頭鷹)代表冷靜、沉著、智慧,是一種常常被用來歌頌的動物。而在漢語中,“貓頭鷹”就是“貓頭鷹”[3],并沒有什么深刻內涵。
三、跨文化視域下英漢文化負載詞中概念隱喻翻譯技巧
(一)直譯翻譯法
“直譯翻譯法”指的是直接根據原文意思進行翻譯。以“Argumentiswar”為例,可直接翻譯成:爭論就是一場戰爭。在抽象層面上,“argument”和“war”都具有“爭”“搶”“相互對抗”的意思,這使得“Argumentiswar”適用于直接翻譯法。在英漢文化負載詞中,還有很多隱喻情況并不適合直接翻譯法。比如說,“toteachfishtoswim”直接翻譯是“教魚游泳”,完全不符合正常邏輯。因此,翻譯者要轉換翻譯思路,在原文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常識、歷史背景,翻譯為:不要班門弄斧。這樣的翻譯,才更加符合認知邏輯[4]。
(二)意譯翻譯法
“意譯翻譯法”指的是通過類似含義,尋求表達共同點,進行英漢翻譯。相比直譯翻譯法,意譯翻譯法的翻譯痕跡并不明顯[5],主要考察翻譯者的綜合理解能力,以及平時的翻譯積累。比如說,“aflashinapan”原意是:閃光出現在盆里。采用意譯翻譯法之后,可以翻譯成:“曇花一現”,非常簡潔、精準,可以帶給人美的想象。再比如說,“springuplikemushrooms”原意是:像蘑菇一樣冒出來。經過意譯翻譯后,可以翻譯成:“雨后春筍”,形象而生動,極具畫面感。一般來說,要想成功進行意譯翻譯,翻譯者要具備扎實的基礎、豐富的積累,尤其要注重個人文化修養。“意譯翻譯法”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就是翻譯者對文化的理解、分析,可以體現翻譯者文化底蘊[6]。
(三)歸化翻譯法
“歸化翻譯法”指的是運用漢語中的“喻體”,代表英語中的“喻體”,實現歸化翻譯的效果。比如說,“Tal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原意是:說到魔鬼,他就會出現。這樣的翻譯,顯得很生硬,尤其對中國讀者來說,會覺得晦澀難懂。但如果采用歸化翻譯法,“devil”一詞可以用“曹操”來代替[7],整句話變成:“說曹操,曹操到”。這對中國讀者來說,一目了然,可以瞬間了解含義。再比如說,“Amongtheblind,theoneeyedistheking”原意是:在瞎子中,獨眼者為王。這樣的翻譯,缺乏一些美感,也缺乏一些深意,帶給人的啟發很有限。而采用歸化翻譯法之后,“theone-eyed”可以用“猴子”一詞來代替,“theblind”可以用“老虎”一詞來代替,翻譯可調整為: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樣的翻譯,更具啟發意義,可以帶給讀者更多思考空間[8]。
四、結語
隨著跨文化交流、互動越來越多,如何正確處理英漢文化負載詞中概念隱喻現象,顯得尤為重要。從翻譯者的角度來說,對英漢文化負載詞中概念隱喻現象的翻譯,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挑戰”主要指的是,翻譯者需要具備扎實的翻譯基礎、靈活的翻譯能力,才能進行精準翻譯。“機遇”主要指的是,翻譯者經歷大量概念隱喻現象的翻譯,不僅可以獲得能力層面的提升,還可以進一步了解英漢文化,逐步建立個人的英漢翻譯思維。這對翻譯者來說,受益匪淺。
作者:周娜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