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論西游記中齊天大圣與觀世音范文

論西游記中齊天大圣與觀世音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西游記中齊天大圣與觀世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提要]:明朝中期以后,社會上出現了一股以揚情抗理、倡真反偽為主要思想的文藝新思潮。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小說這種較自由的文學樣式中,就很有可能透露出當時文人心中較隱秘的感情。《西游記》便是那個時候產生的一部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孫悟空與觀世音之間的關系很有一些曖昧不清。他們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呢?本文通過分析,得出二者是一種復雜而微妙的精神上母子與戀人的關系。

[關鍵詞]:孫悟空;觀世音;母親;兒子與情人;弒父娶母

從明代開始,封建制度已經發展到它的晚期,統治集團內部十分腐朽。隨著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商品經濟的空前繁榮,與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思想文化領域也必然要隨之發生變化。“從嘉靖后期開始,文藝上出現了一股新的思潮,至隆慶萬歷起逐漸擴大,并發展成為包括詩文、戲曲、小說乃至書畫各個領域共同的主導傾向。”[1](P190)這股文藝新思潮以王陽明、李贄的哲學為基礎,以揚情抗理、倡真反偽為主要思想。它反映在文學上,就主張文學源于人的心靈,要求文學沖破禮教的藩籬,擺脫理學的束縛,任性而為,體現出人的個性。而在這個時候,以詩以言志、文以載道為標準的詩文創作已只能隨著沒落的封建制度一起作垂死掙扎,缺乏生氣與活力。而戲曲小說等文學樣式卻順著這股文藝新思潮的推動而快步走向繁榮。在這股文藝新思潮的影響,文人們比較容易在小說中盡情抒發自己對社會的種種感悟,甚至透露出一些內心較隱秘的情感。《西游記》“這部小說的最后寫成大約在16世紀70年代”[2](P88),小說創作的時間正處于這股文藝新思潮的影響期內,必定會或多或少地受到這股文藝新思潮的影響。

小說《西游記》是一部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神魔小說,孫悟空、豬八戒、唐僧、觀世音都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張錦池先生曾在《西游記考論》中說:“兩宋以來,隨著取經故事的發展,孫悟空和觀音在故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觀音也越來越人格化,她與唐僧師徒特別是孫悟空的關系也越來越親密”[3](P270),因此,有必要去分析一下孫悟空與觀世音之間的關系。那么,二者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呢?通過分析,鄙人得出二者之間是復雜而微妙的精神上的母子與戀人的關系。

一、要分析孫悟空與觀世音之間的關系,首先就要弄清楚二者的一些基本信息。

孫悟空是男性。雖然在小說《西游記》中并沒有直接提到孫悟空的性別,但我們還是可以找出孫悟空是男性的證據。首先,在與小說《西游記》有淵源的《西游記取經詩話》中,孫悟空是個白衣秀士,自然不會是女的;在楊景賢的戲劇《西游記》中,孫行者曾搶得金鼎國女子為妻,說明那里孫悟空也是個男的。其次,在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自己也認為自己是男性。在面對妖怪時,孫悟空常自稱“外公”便是有力的證明。如在“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一回中,孫悟空就對妖怪自稱為“朱紫國拜請來的外公”。另外,在“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一回中,當孫悟空看到七個女妖在那里洗澡時,他有這么一段心理活動:“……我便打死他,只是低了老孫的名頭。常言道:‘男不與女斗。’我這般一個漢子,打殺這幾個丫頭,著實不濟……”[4](P884)既對妖怪自稱“外公”,又以“漢子”自居,那孫悟空一定是男性了。

孫悟空還是個孤兒。眾所周知,孫悟空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談到他父母時,孫悟空自己也說“我也無父母。”若要窮究孫悟空的父母,也就只能歸結到那塊石頭或者干脆歸于天地了。但不管是石頭還是天地,都是不能言不能語不通人性的,因此孫悟空也終究該算作是孤兒了。每個孩子都是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懷的。作為孤兒的孫悟空尤其如此,在花果山雖然玩得很愉快,但是卻缺乏一種歸宿感。在猴群之中,孫悟空是大王,群猴都是以他為尊,自然是沒有人能給他父母般的關懷的。“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所拘束。”(第一回)這種生活雖然逍遙自在,卻也正是沒有歸宿的體現。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既會由于習慣自由而討厭受到約束,也會因為長期缺乏愛而急切地渴望得到愛,還會養成一種容易過激的自尊心理。《神雕俠侶》中的楊過正是這種性格的代表。習慣自由讓楊過敢于蔑視一切世俗,而渴望得到愛的心靈讓他一碰上真心關懷他的小龍女后就至死靡他。孫悟空也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因為擔心“暗地里有閻王老子管著”(第一回),便立志去學習長生不老之術。在靈臺方寸山拜得菩提祖師為師后,就不懼任何困難堅持學習長生不老之術。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由于孫悟空是個孤兒,不曾有過父親,菩提祖師也就算得是孫悟空的父親了。菩提祖師不僅教給孫悟空一身的本事,還教他一些世間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還給孫悟空起了姓和名——這一職責一般是由父親擔任的。在菩提祖師那里,孫悟空既獲得了修煉長生不老術的方法,又獲得了從來所沒有過的關懷,找到了從沒有體會過的父愛。后來,孫悟空由于在師兄弟面前顯示本事而被這位“父親”趕下了山。回到花果山后,又由于大鬧天宮被如來壓到了五行山下。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世界里的菩薩。按照通俗說法,佛教中菩薩雖然變相多以“非男非女”為特征,但也多是“善男子”出身的。但小說《西游記》中的觀世音菩薩卻是以女性形象出現的。歷史上,在魏晉時期,觀世音菩薩都是男性的。如劉宋時期曇無讖譯的《悲華經》所說:“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眴,既觀世音菩薩。”[5](P22)唐代以后,觀世音菩薩逐漸女性化。后來連佛經《小乘經》也說:“妙莊王三女,長文殊,次普賢,次觀音。”[5](P23)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四十《莊岳委談》上記載:“今觀觀世音像,率作婦人,故人間顯跡夢兆,無復男子相者,俗遂真以觀世音為婦人。”[6](P538)這種觀念自然會反映到文學作品中。在《牡丹亭》中柳夢梅初見杜麗娘畫像時就以為是“一幅觀音喜相”,還說要“捧到書館,頂禮供養”[7](P150),可見當時觀世音作為女性已經深入人心。在小說《西游記》中,觀世音菩薩的言行舉止無不透露出美麗、溫柔、慈祥的女性氣息。在“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一回中,觀世音更是以“懶散怕梳妝,容顏多綽約。散挽一窩絲未曾戴瓔珞。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護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第四十九回)的驚艷形象出現。而孫悟空也曾笑罵觀世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第三十五回)。這些都說明,在小說《西游記》中,觀世音確實是以女性形象出現的。

在小說《西游記》中,觀世音是孤獨的。她沒有丈夫,也不能如王母娘娘一般有七個女兒,也不像毗藍婆菩薩一樣有昴日星官這樣一個兒子,她身邊只有一群頂禮膜拜者。觀世音也是無聊的,她身邊養著金魚與鸚鵡。她曾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當年太上老君與我賭勝:他把我的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里,炙得焦干,送來還我。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晝夜,復得青枝綠葉,與舊相同。”(第二十六回)這本意雖然是說她的“甘露水”醫仙樹靈苗如何靈驗,但另一方面,觀世音菩薩與太上老君玩這種賭,說明她也確實夠無聊了。又如“四圣試禪心”一回中,觀世音菩薩與其他三位仙佛居然化做“真真、愛愛、憐憐”一家子,跟豬八戒玩什么撞天婚,確也是足夠無聊的舉動。這些小事,其實由其他人做就可以了。這樣寂寞且無聊的一個菩薩,假如有一個聰明機靈的人作兒子來消乏解悶,那會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而孫悟空正符合這個條件。

二、在觀世音以前,從來沒有一位女性能以母親姿態關懷過孫悟空。那些凡塵女子自然不可能關懷他——他那副模樣早就把她嚇壞了。而那些已經成為仙佛的女性,要么懼怕孫悟空,要么鄙視孫悟空,要么關心而沒有能夠表現出來,而觀世音菩薩是第一個以母親姿態關懷他的女性。當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不能展掙的孫悟空終于遇上一個以母親姿態關心自己的女性時,他是一個怎樣的反映呢?且看《西游記》中關于這一段的記述:

……菩薩道:“姓孫的,你認得我么?”大圣睜開火眼金睛,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么不認得你。你好的是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你從哪里來也?”菩薩道:“我奉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大圣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第八回)

菩薩最初還是有些聲色俱厲地喝問:“性孫的!”但不愧為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在孫悟空述說自己“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時”,觀世音就改了辭色,溫和而親切地說“特留殘步看你”。如此,孫悟空如何能不感動呢?在這位以長者身份關懷自己的人面前,孫悟空的心理防線徹底瓦解,他拋卻了其日的高傲張狂,顯出了自己脆弱的一面,忙“懇求”觀世音菩薩救他脫苦難。試問,孫悟空一生求過誰來?對土地山神之類的小角色,孫悟空素來都是呼來喚去的,連禮貌也說不上,更別說求了。對其他一些品階高的仙佛,孫悟空至多用個“請”字,也不去求他們。甚至對玉帝如來也總滿是揶揄。遍觀小說《西游記》一書,孫悟空只真心求過三個人:菩提祖師、唐僧以及觀世音。三人之中,菩提祖師在孫悟空心中是有父親一般的地位的。在被菩提祖師驅逐后,唐僧接替了菩提祖師在孫悟空心中的父親地位,因為唐僧直接救出了孫悟空,給了孫悟空新生,也成為了孫悟空的師父。孫悟空求他們兩是無可厚非的。觀世音呢?觀世音能與代表父親的人并立,自然應該是在孫悟空心中有母親一般的地位的。況且,觀世音的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本來就適合母親這個位置,要不然,為什么民間人們稱觀世音為“觀音娘娘”呢?

孫悟空將觀世音菩薩看成是心中的母親,還體現在孫悟空對觀世音菩薩的親近與依賴之情上。任何孩子對自己的母親都會有一種親近與依賴之情,孫悟空也一樣。在《西游記》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困難,找觀音。孫悟空在保護唐僧取經的路上只要遇上不容易解決的困難,便想到要去找觀世音。于是,小說中便反復出現孫悟空駕起筋斗云飛到南海普陀落伽山紫竹林尋觀世音菩薩的情景,而此時觀世音也總是有求必應,從來沒有推辭過。如“觀世音收伏熊羆怪”、“觀世音救難現魚籃”、“觀世音甘泉活樹”等章節,要么是妖怪阻路難伏,要么是孫悟空自己闖禍,觀世音均是親身來救,化解災難。將孫悟空對觀世音的親近依賴之情表現得最明顯也最濃烈的要屬“真行者落伽山訴苦”一節了。那一回,孫悟空因為縱意行兇,第二次被唐僧趕走了。被趕的孫悟空哪兒也不去,就帶著滿腔的怨氣與委屈直奔紫竹林,還將冒冒失失開玩笑的紅孩兒(已做善財了)罵了一頓。但當他一望見觀世音,便情形大變。且看第五十七回的記載:

行者望見菩薩,倒身下拜,止不住淚如泉涌,放聲大哭。菩薩教木叉與善財扶起道:“悟空,你有甚傷感之事,明明說來。莫哭,莫哭。我與你救苦消災也。”行者垂淚再拜道:“當年弟子為人,曾受哪個氣來?自蒙菩薩解脫天災,秉教沙門,保護唐僧西天拜佛求經,我弟子舍身拼命,解救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奪骨,蛟龍身上揭生鱗。只指歸真正果,洗業除邪,怎知那長老背義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緣,更不察皂白之苦。”

咱瞧瞧這里孫悟空那動靜,“望見菩薩,倒身下拜,止不住淚如泉涌,放聲大哭。”十足像一個在外受了委屈而跑到母親處哭訴的孩子。而觀世音在這里的表現也極似母親之溫柔慈祥,從她那句“悟空,你有甚傷感之事,明明說來。莫哭,莫哭。我與你救苦消災也”的話中便能體會出其對悟空慈母般的關愛。父親、朋友之流的口氣絕不會是這樣。

另外,還有一個情節,也能很好的表現出孫悟空與觀世音之間的這種感情。在“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一回中,有這么一段描寫:

行者扯住菩薩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薩道:“你當年未成人道,且肯盡心修悟;今日脫了天災,怎么倒生懶惰?我門中以寂滅為真,須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十分再到那難脫之際,我也親來救你。你過來,我再賜你一般本事。”(第十五回)

細品孫悟空之言,便知他只是虛夸,特別是那幾句明顯是裝腔作勢的“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試想一下,師也拜了,金箍兒也戴上了,他不去怎么行?由不得他不去。至于他說的那些畏苦怕難的話,那也只是說一說而已。試想一下,孫悟空是誰呀?在菩提祖師座下修煉過的當年大鬧天宮的主兒,豈是畏苦怕難、貪生怕死之輩?孫悟空此舉只是為了在觀世音面前撒撒嬌,意欲多叼擾觀世音一會兒而已。這種情形,讓我們想起一幕情景:一個已經背上書包準備去上學的小孩兒,走到門口時忽然坐倒,叫嚷著說自己不去上學了。母親便走過來,先是安慰勸戒,然后又許諾晚上給做什么好吃的或者下星期給買什么玩具;最后又塞上幾毛錢給小孩兒買零嘴兒。于是,小孩兒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悟空此舉與該小孩兒的行為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觀世音則更像里面的母親,又是安慰勸戒,又許諾“叫天天應,叫地地靈”甚至“親來救你”,還要賜給三根救命毫毛。

向來無父無母、缺乏母愛的孫悟空,在他人生奮斗的道路上,在觀世音的身上找到了母性的關懷,并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對母親該有的尊敬、親近、依賴之情投在了觀世音的身上,而觀世音也有意無意地接受了這一角色。孫悟空與觀世音是精神上的母子關系。

三、在上面的章節中,我試圖盡力說明觀世音與孫悟空之間的那種精神上的母子關系。假如這種關系如我所說明的那樣確實存在的話,就有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中的俄狄浦斯情結。弗洛伊德認為,每一個男孩都有一種愛母恨父甚至是弒父娶母的感情。孫悟空的身上是否也有這樣一種感情呢?

前面已經提到,孫悟空的第一個師父菩提祖師是孫悟空精神上的父親;被菩提祖師趕走后,唐僧接替了菩提祖師在孫悟空心中的地位。孫悟空與“父親”的相處似乎總不很融洽。孫悟空懷著滿腔的熱情去尋師,可是最后卻被菩提祖師無情的趕走,并且規定以后永絕對不能向別人提起自己的名字。這事在孫悟空的心里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創傷性記憶,要不然孫悟空不會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對自己的這個師父絕口不提,甚至想也沒有想過。這個記憶影響著孫悟空的俄狄浦斯情結。也許,正因為孫悟空曾被“父親”拋棄,他才更愿意倒向“母親”的一邊。這也影響了日后他與唐僧、觀世音二者的關系。

唐僧替代了菩提祖師在孫悟空心中的父親地位,這我在前面已經提到。原因不僅僅是他是孫悟空師父,他直接救了孫悟空,給了孫悟空新生;也不會僅僅是因為唐僧掌握著金箍兒的咒語,并經常念著咒語懲罰管教孫悟空;而是因為唐僧并不是孫悟空的選擇而是“母親”觀世音的選擇。《西游記》中唐僧之所以成為孫悟空的師父是因為孫悟空答應了觀世音讓她選的取經人救他并成為他的師父。這個師父是觀世音選的,并不是悟空選的,他沒有選擇的權力。當他想背叛這種強加在他頭上的師徒關系時,無奈卻已經被戴上了金箍兒——他連背叛的權力都沒有了。按迷信說法,人死后靈魂不死,經過一定的劫數,還可以再投胎做人。投胎做人的時候是靈魂鉆進一個孕婦的肚子里,等嬰兒生出來后,你就投胎重新做人。這樣,你有可能選擇自己的母親,卻每辦法選擇父親。父親是由母親選的。孫悟空的這個“父親”也不是孫悟空選的,而是“母親”觀世音選的。這是一種怎樣的無奈呀,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孫悟空與唐僧的不和。唐僧迂腐、愚蠢而又固執,輕信豬八戒的讒言卻不相信孫悟空的法眼;孫悟空精明而又神通廣大,自信而有決斷力,兩人之間的沖突幾乎貫穿全書。唐僧兩次驅逐孫悟空便是沖突升級的結果。二者之間的這種矛盾沖突最明顯的便在“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一回中。在這一回,唐僧將他的壞發揮到極致。在被強盜捉住索要財物時,他竟然嫁禍給自己徒弟,跟強盜如此說:“二位大王,且莫動手。我有個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幾兩銀子,把與你罷。”唐僧明知道自己徒弟打死寇賊是有前科的(在第十四回也曾打殺六賊),還讓那伙強盜往槍口上撞,不是讓他們送死嗎?就算唐僧此舉為了自保可以原諒,但在意料之中孫悟空打死那幾個強盜后,也不該把責任完全推給孫悟空。在禱告時,竟然念叨什么“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人。”如此膿包的師父,孫悟空雖然心中憤怒卻不得不屈從于他,可知孫悟空在這一路上過得有多郁悶了。我們心中了解孫悟空心中積蓄已久的不滿、憤怒與怨恨,也就不難理解孫悟空在“花果山群妖聚義”中打死許多獵戶后為何要大呼“造化”了。孫悟空此舉打死許多盜賊也是平日里壓抑在心中的不滿情緒的發泄。但唐僧到底還是孫悟空心中的父親,是孫悟空憎恨而又不得不妥協的對象,因此雖然兩人沖突不斷,但當唐僧被妖怪抓去之后,孫悟空還是得想法設法去救他。

與此相反,孫悟空與“母親”觀世音在一起的時候卻相處得異常融洽。在“觀世音收伏熊羆怪”一回,孫悟空在觀世音面前又是耍貧嘴,又是出計謀,又是變仙丹伏在觀世音手上。而觀世音對孫悟空的行為則是笑眼觀之,笑語解之,笑意從之,順著孫悟空的意思變作“菩薩妖精”,一起去哄那熊羆怪。從中可以看出二人相處之融洽,配合之默契。這些說明,在“父親”唐僧與“母親”觀世音之間,孫悟空確實有“對父母愛一方(觀世音)恨一方(唐僧)”[8](P260)的傾向了。

有人會提出疑問,說孫悟空不會愛上別人的,因為他沒有性意識。這其實在看書的仔細的緣故。中國歷來就有猿猴“性淫”的說法。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有這么一句話:“猿猴好人間女色,竊婦以逃,此吾國古來流傳俗說,屢見稗史者也。”[9](P546)在楊景賢的雜劇《西游記》中,孫行者就曾搶得金鼎國女子為夫人,并在王母處“天宮內盜得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夫人快活受用”[10](P72)在小說《西游記》中,雖然很少有孫悟空干這種事的記載,但也不能說沒有。在“大圣殷勤拜南海”一回中,觀世音對孫悟空如是說:

“悟空,我這瓶中的甘露水漿,比那龍王的私雨不同,能滅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與你拿了去,你卻拿不動;待要著善財龍女與你同去,你卻又不是好心,專一只會騙人。你見我這龍女貌美,凈瓶又是個寶物,你若騙了去,卻那有工夫又來尋你?你須是留些甚么東西作當。”

說怕孫悟空偷寶貝,自然在理,因為孫悟空確實經常偷別人的寶貝,但為什么又搭上龍女呢?這就應該是譏笑孫悟空曾經有騙走貌美女子的惡習。況且孫悟空自己也答道:“自己自秉沙門,一向不干那樣事了。”如果孫悟空說這句話指的是一向不干騙寶貝之事,那明顯是撒謊,孫悟空不會在觀音面前撒謊的。這句話應該是指孫悟空自秉沙門后,就不再干那騙貌美女子之事。這也說明,孫悟空以前是做過這種事的。都會做這種事,難道能說沒有性意識?

弗洛伊德在分析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時,曾經指出“哈姆雷特與奧菲莉亞對話時所表現的對性欲的厭惡”[8](P265),在《西游記》孫悟空也表現出了對觀世音以外所有女性,包括女人、女妖、女仙和女佛等的冷淡,惟獨對觀世音倍感親近。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是爽快的、率性的,極少有忸怩的時候,但在“大圣殷勤拜南海”一節中,卻有這么一段:

菩薩道:“悟空,過海。”行者躬身道:“請菩薩先行。”菩薩道:“你先過去。”行者磕頭道:“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云啊,掀露身體,恐菩薩怪我不敬。”(第四十二回)

孫悟空平日里經常駕筋斗云飛來飛去,被人看見的時候還會少嗎?不怕別人,卻偏偏怕在菩薩面前掀露身體,而且還表現得這么忸怩,這是很奇怪的。

俄狄浦斯情結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會產生“弒父娶母”的欲望。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是否也有這種欲望呢?答曰:有的。《西游記》中孫悟空雖然沒有真正的“弒父娶母”,卻也做了類似的事情,從中也反映出了孫悟空心中弒父娶母的欲望。在《西游記》“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一回中,假猴王“輪鐵棒,丟了磁杯,望長老脊背上砑了一下”將唐僧打昏,又搶了包袱,揚長而去。等到沙僧去花果山尋他時,他又說要“熟讀了牒文,我自己上西天拜佛求經”。假猴王六耳獼猴無論是外形、聲音還是動作、本事,都與孫悟空一模一樣。傅修延先生曾經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六耳獼猴是孫悟空心中的一念之惡,他身上聚集了孫悟空可能具有的全部私心雜念”[11]這話很有道理。六耳獼猴就是孫悟空心中私心雜念的化身,他所做的事,正是孫悟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一般的妖怪決不會打唐僧,而是將唐僧活捉了去,是要拿來吃的。六耳獼猴卻并沒有如此,他只是泄憤似的在唐僧脊背上砑了一下就走了。六耳獼猴的話恰恰正是孫悟空潛意識的聲音:“我今熟讀了牒文,我自己上西天拜佛求經,送上東土……”是的,孫悟空想打死唐僧并取代唐僧,這正是孫悟空心中強烈的“弒父”欲望的體現。而此時,真行者又何在?真行者并沒有真的去“娶母”,那是不允許的,也是不可能的,而只是跑到普陀落伽山紫竹林找觀世音去了。孫悟空雖然沒敢娶觀世音,卻也得以在觀世音面前哭訴自己多年來的苦楚,既得到了觀世音的許多軟語安慰,又得以“侍立于寶蓮臺下”,也算是采取一種變相的方式滿足了自己的欲望了。孫悟空雖然沒有將唐僧打死,但他欲望的化身卻將唐僧打昏了;他雖然沒有娶觀世音,卻也通過訴苦變相滿足了自己的欲望,達到了一種平衡。這正與“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結的一種體現。后來,孫悟空積極地與六耳獼猴爭吵斗爭,并最后殺死了六耳獼猴,可以看作是對自己俄狄浦斯情結的一種清醒而強力的否定。之后的孫悟空明顯的沉穩多了,從他以后那么多回的表現就可以知道。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清楚,在孫悟空心中,除了將觀世音看作是母親外,還將她看成是自己的戀人。不過在小說中,我們卻看不出觀世音對此有什么特別的反映:這也屬正常,因為觀世音畢竟還是菩薩。因此孫悟空的熱情在這里也只能算作是單相思了。

四、弗洛伊德在《釋夢》中說:“我們所有人的命運,也許都是把最初的性沖動指向自己的母親,而把最初的仇恨和原始的殺戮欲望針對自己的父親”[8](P262)這就是是俄狄浦斯情結,一種很隱秘的欲望。這種欲望在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清醒的意識所壓抑著的,很難有釋放的時候,而只能在做夢的時候通過夢境釋放出來。作品是經過改裝后的夢,在作品中,必定留有許多夢的蹤跡,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偶爾能窺見這種欲望。弗洛伊德便在他的《釋夢》解釋的《俄狄浦斯王》與《哈姆雷特》這兩部作品。在我們古代流傳的“孝”的故事中,大多數的男子孝的都是自己的老母,而大多數的女子孝的都是自己的父親,也許正是俄狄浦斯情結經過反復改裝后的一種閃現吧。而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女性觀世音的信仰本身就“從心理深處維系著世人的‘戀母情結’”[12]

前面已經提到,明嘉靖后期社會上開始出現一股揚情抗理、倡真反偽的文藝新思潮。這股文藝新思潮作用在小說創作上就使得小說更容易透露出作者甚至是整個人類群體內心一些隱秘的東西。俄狄浦斯情結作為人人共有的情結,雖然隱秘也必然在當時或后來的小說中有所體現。在名著《紅樓夢》中,在賈政看來,賈寶玉是有發展到“弒君殺父”的危險的。而賈寶玉掛在嘴邊的那個“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兒是泥作的骨肉”[13](P12)的觀點也正是俄狄浦斯情結的一種泛化。由此,在《西游記》中出現的孫悟空與觀世音的那種母子與戀人的關系也屬正常了。弗洛伊德在分析《俄狄浦斯王》時說:“我們比他要更幸運些,因為我們……既成功地擺脫了對母親的性沖動,同時也淡忘了對自己父親的嫉妒。”[8]小說《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也是這樣,他親手殺死了六耳獼猴,清醒而強力地否定了自己“弒父娶母”的欲望,這也符合我們一般人的成長規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天激激婷婷大综合丁香 | 一级欧美在线的视频 | www四虎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婷婷激情五月网 |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 自拍偷拍免费视频 | 亚洲 成人 欧美 自拍 | 丁香花在线观看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 国产视频97 |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精品动漫久久精久 |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 国产男女爱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六月丁香激情 | 性生活视频网 |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 羞羞电影网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 久久狠狠丁香婷婷综合 | 国产精品视频2021 |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乱码 |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色视频在线 | 在线看片成人 | 免费自拍偷拍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 五月天丁香婷婷开心激情五月 | 在线视频日韩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不卡 | 综合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久久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 久久美女福利视频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 久久精品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一级毛片在线全部免费播放 | 丁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