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婚轎的歷史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雖說轎子的使用在古代較為普及,但畢竟是較為富裕的人家才有能力使用,而婚轎由于制作周期長,裝飾手段復雜更為稀少,過去十里八鄉可能有一頂婚轎,誰家結婚借過去用一用。由于年代久遠,又經歷戰火洗禮,存世的婚轎數量不是太多了,多數以南方的木質婚轎為主,北方的婚轎轎衣由于織物本身易腐壞、破損、殘缺更加不容易保存,故完整的婚轎轎衣存世量更加稀少。我有幸在北京萬豐小吃城二層的民俗博物館中見到南方木質婚轎一頂,在西安關中民俗博物館中見到南方木質婚轎兩頂,在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婦女博物館見到北方木質婚轎轎身一頂(轎衣已失散),在洛陽民俗博物館見到北方木質婚轎轎身一頂(轎衣已失散),在民俗收藏家鐘漫天老師家見到山東婚轎轎衣,并有幸見到修復補救的過程。由于實物不多,只能通過文字資料進行補充梳理。由于婚轎本身屬于木質,其裝飾手法與吉祥圖案與床類家具比較相似,關于圖案部分也借助于木床圖案進行類比參照,轎衣上的吉祥圖案則與木質婚轎的圖案相互呼應,可作為映照依據,只是表現手法不同。經測量萬豐民俗博物館及西安關中民俗博物館三頂南方木質婚轎的數據,關中民俗博物館的兩頂婚轎尺寸形制完全相同,萬豐民俗博物館的這一頂婚轎的整體尺寸略小于關中民俗博物館的那兩頂,但它們的前門寬度都是相同的為78厘米。北方婚轎的整體尺寸與南方婚轎尺寸并沒有很大的差異,只是婚轎前面寬較南方婚轎的前面寬還要更小一些,洛陽民俗博物館的婚轎前面寬為64厘米,陜西師范大學婦女博物館的婚轎前面寬為76厘米。關于婚轎具體尺寸的規定我并沒有查到,但是對于過去建筑街門尺寸是有明確規定的,漢族的街門尺寸一般為2尺8寸(約合92.4厘米),滿族的街門尺寸還要更大一點,所以一般轎子的尺寸不會超過2尺7寸(約合79.1厘米),民間婚轎的尺寸與其實用性有非常大的關系,就是為了抬轎人的便易靈活,與所到場所的尺寸要相互匹配。
北方婚轎的木質轎身素面大漆,有木本色、絳紅色,轎頂由木梁支撐,或有竹片編制鏈接在木梁結構中間,更加美觀。使用時外部就會用到轎衣作為裝飾,此處用山東民間尋得婚轎衣為例。簡要說明這件婚轎衣是拖人從山東民間收藏家處收集來的,在山東藏家手里已經有十多年了,整體來看品相比較完整,整體為紅底金線織錦緞的材質。拿回北京之后,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玄機,整理轎簾處時,發現好像是雙層,我們將外部的織錦緞表面與里布的縫線破開發現了一幅紅底盤金繡的和合二仙的門簾,雖然盤金繡的金色已經基本脫落了,固定的紅線釘也丟失了很多,和合二仙四周的蝙蝠、花朵圖案都已經沒有造型了,但新人婚姻生活和諧幸福,由于和合二仙寓意吉祥,形象可愛生動,深受百姓的喜愛。依據南方婚轎的參考,婚轎前后方一般都是有吉祥圖案的,而這件山東婚轎只有和合二仙的轎簾,我們需要為轎子背面加補一個合適的吉祥圖案作為補充。參考南方木質婚轎的圖案,轎子背面圖案多為福祿壽綿長為主。這也是古人非常重視的吉祥寓意,福祿壽關系著以后婚姻生活的富足與穩定,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登科考是唯一一個改變現實階層的機會,所以是百姓人生最大的愿望。
通過幾個收購老繡片的師傅,我們找到了一個松鶴延年的繡片與和合二仙的顏色、繡法、風格都比較協調的作為加補轎衣的后背。這個松鶴延年的修片也是盤金繡為主,由于金線脫落打結的也比較嚴重,就采用絎縫將金線展平押回原來的位置,這樣不影響遠看的整體效果,細看也并不是特別的突兀,畢竟原依然讓我們激動不已,原本的轎身整體僅為織錦緞,并沒有刺繡,而和合二仙盤金繡的出現讓我們非常的意外與驚喜。由于織物類轎衣保存非常困難,并且轎衣類的繡品很多也都被文物販子拆成小塊小塊去賣,現存的能見到的完整的非常少了。和合二仙是主管婚姻的歡喜神,和(荷)仙手持荷花,寓意圣潔、和諧。合(盒)仙手持寶盒,寶盒微張會飛出蝙蝠,寓意福氣和合。和合二仙在中國民間傳統婚姻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結婚當天都要懸掛和合二仙的年畫,祝福圖5北方木質婚轎轎身由西安師范大學博物館從陜西省周至縣征集(筆者2013年12月攝于西安師范大學中國婦女文化博物館)裝繡線很難配上了。而這個松鶴延年的繡片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特點就是有四條寬寬的綠邊,如果說松鶴是“壽”,金玉滿堂是“福”,那么綠邊就是“祿”,對于古人,尤其是中原人對于祿的重視體現在很多方面,在結婚中喜綠色就是與我們對于古人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古人喜歡綠色,諧音“祿”,就是為了一舉登科,光宗耀祖,這是改變階級屬性的唯一方法,古人對綠色的喜愛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認識。在黃河流域的婚姻文化中(河南、山東為主),綠色是很重要的顏色,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記憶中的傳統色彩是大紅大綠,這種大紅大綠一度被很多人認為很俗氣,其實古人將大紅大綠用的很好看,曾經見過一件清末民初刺繡紅底海棠紋新娘吉服上衣,里面用的就是蘋果綠色的襯里,非常的協調,顏色相當的雅致。古代用的婚轎,一般也叫“鳳轎”,顧名思義是要龍鳳呈祥的,雖然古時只有皇帝可以使用龍紋,但民間也有草龍紋。家家嫁女希望女兒登枝為鳳,嫁個好人家,戶戶娶妻希望鳳棲梧桐,旺夫多子,為婆家帶來好運氣。婚轎的轎頂頂花多為鳳凰造型,而山東這頂婚轎轎衣的轎頂是缺失的,就用一個紫色的立體鳳凰的造型補充了上去,紫色寓意“多子”,古時民間紫色布料不會輕易贈人,原因就是與子嗣相關,誰也不愿將自己的子孫運氣送與他人。紫色的布料由于染色的關系,比較稀少。用于婚轎轎衣上顯示出她的重要性。
婚轎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轎身兩側的小窗簾,簾子被有意識的做成了雙層,兩層簾子之間有一個十字形布條隔開,起到一個保險的作用。新娘可以從里面掀簾向外看,需同時挑起內簾向里和外簾向外,才能看到外面,而外面人掀起外簾向里看是什么也看不到的,這就是為了防止路遇惡人對新娘起歹念。婚轎對于新娘和兩家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交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種保護的概念。新郎新娘圍繞婚轎的禮儀也很有講究。新娘從娘家上轎時要換鞋,因為鞋上踩過娘家的土,把鞋換了才能防止娘家的福氣被帶走。新娘上轎前,要用銅鏡將轎子內照一邊,驅邪避禍,同時在轎子背后掛有篩子,也是辟邪之意。新娘到夫家之后,新郎拿起木箭,對著轎門簾射出三支箭,亦有驅邪的寓意。新娘出轎子前媒人要準備好篩子為出轎的新娘擋好頭,防止頭對著天,對天有不敬之意。之后的儀式依然嚴謹而復雜,對于古代人來說,結婚的儀式更像是一個神秘而嚴謹的祭祀活動,不僅要防鬼怪,同時要敬神靈、祖先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是有深意,有歷史傳承的,是非常神圣的。南北方婚轎在材質選擇上有一些差異,但是裝飾圖案、顏色寓意、禮儀文化又基本相似。通過所見幾頂婚轎的測量對比,對文獻資料的查閱與梳理,對傳統婚轎作了簡要的梳理。婚轎的吉祥文化、禮儀文化、制作文化是傳統文化博大深厚中的一點,但又是婚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婚轎文化的研究對婚俗研究有著參照的重要意義。婚轎對于古人來說是見證人生成人成家的見證者,對于現代人來說是博物館的展覽品,是影視作品的道具。一件物品肩負的時代使命是不同的,婚轎從曾經的實用器到現在的民俗文物,履行著不同的歷史使命。
作者:王羿段冰清單位: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北京服裝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