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實施歷史文化校本課程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農村學校要參與校本課程開發,擁有豐富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這是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強大后盾和不竭源泉。要從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的意義和價值、主要內容、教師的校本培訓、思路方法以及設課和評價等方面去開發和實施。
關鍵詞:
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開發;實施
開發和實施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是有效途徑。那么,如何開發和實施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明確農村學校開發和實施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開發地方歷史文化的校本課程,要以當地的歷史文化為依據,從滄桑歲月、地理人文、民俗文化、文學藝術、歷史名人等方面來開發和實施,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以作為校本教材。一是為了滿足農村學生的學習需求,解決農村學生課程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樹立新的課程資源意識和開發意識。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助于開發與利用地方歷史文化課程資源,使教師提高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能力。二是為了針對學校實際,充分發展興趣和特長,讓個性化教育目標得以實現。在課程開發中,既要突出新課程改革理念,又要體現濃厚的“家園味“”家鄉氣“”家園情”,使教師樹立起家園文化和生活中處處有課程資源的觀念,以便創造性地應用地方歷史文化課程資源進行教學的新課程觀,從而不斷使課堂教學充滿新意,讓課堂教學生機盎然。三是促進學校辦學理念深化、擴展。實施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開發,實質上就是對學校辦學理念的一次提升,一次縱向深入和橫向擴展,可以明確學校獨特的辦學方向,形成全校師生共同開發校本課程的新課程觀。從開發到利用,讓師生參與進去,擴大視野、增強能力、激發興趣、減負增效。四是為小學生的閱讀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有助于小學生知悉家鄉的過去,了解家鄉的現在,展望家鄉的美好未來;有助于小學生緬懷生于斯長于斯的先民,感慨繼承家鄉的今人,為他們在這片熱土上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燦爛的歷史文化與繁榮的經濟而自豪,從而激發起小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
二、要明確農村開發和實施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
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就是指我們出生、成長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地名沿革、歷史變遷、社會發展以及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名人軼事、語言文化等,應從以下幾方面來開發。(1)滄桑歲月,介紹本地的發展及名稱的來歷,人口、古跡、古道、戰事等內容。(2)地理人文,介紹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勝景。(3)民俗文化,以地方傳統節目,社會禮儀、飲食、民俗為主要內容。(4)文學藝術,介紹地方戲劇、木雕、剪紙、荷包、刺繡、歌謠、諺語。(5)歷史名人,介紹當地有史以來,在軍事、政治、文學、學術方面有貢獻的仁人志士。
三、要明確開發和實施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必須以加強教師校本培訓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基礎
校本培訓是在校本課程小組的總體規劃和指導下,開發人員確定后,以學校為主要陣地,分工負責采集編撰。在開發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是提高辦學水平和本校所有教師綜合素質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它以教師的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發展為主要特征,以培養和提高本校教師完成校本課程的編撰、不斷完善校本課程內容和形式的能力為目的。校本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的具體體現,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最便捷的方法。周密的安排,嚴格的規劃可保持校本培訓工作有效延續,并結出豐碩成果。扎實的基本功,豐厚的自身底氣,是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重要前提;不斷吸收營養,催生自己,是教師開展校本課程必備因素;搜集整理,實踐檢驗,完善修定是校本課程的必然過程。只有具備這些要素,才能實現校本課程、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比翼齊飛的格局。
四、要明確農村開發和實施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的思路方法
1.文獻法。利用多種媒體檢索、查閱大量資料文獻,摘編“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理論和現代教學理論并組織教師學習研討,形成對“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的本質、特點、內容、形式以及現代教學理論中一些重要觀點的正確認識,讓開發和實施的過程成為全校教師理論學習和理論提高的過程。
2.調查法。通過走村串戶,探源頭訪名山,尋老人問事跡,進鎮府查資料,梳理出相關資料,為制定各自的目標奠定基礎。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征求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修正開發方案,力求形成簡捷、有效的課程結構體系。
3.經驗總結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和提煉出目前農村學校課程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學生的需求,深入挖掘其內涵,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和重點。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全面完整地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4.行動研究法。主要用于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典型經驗的總結提煉和驗證推廣方面,研究與開發校本課程活動緊密結合,在總結的基礎上進行驗證,在驗證的同時予以推廣,在推廣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使“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得到科學總結和初步展示。
5.個案敘事研究法。試圖透過多元化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個案分析,反思得失,總結成功的經驗與理性認識,為開發和實施研究提供有效的幫助,以推動校本課程深入研究,取得實質性成果。
五、要明確農村開發和實施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的設課和評價
校本課程的開設和實施要根據校本課程的性質。校本課程可以采取分散設課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集中設課的方式。分散設課,可以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交叉排課;集中設課,可以集中在某一天的某一節所有班級全部開設校本課程。相比較而言,集中設課比較方便校本課程的管理與評估。關于校本課程的評價。第一,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要不斷進行調度和交流,使開發的校本課程盡可能規范和完善,對開發的校本課程要進行評價,對開發的精品課程要進行獎勵,同時要建立長遠的校本課程開發補充和完善機制。第二,對校本課程的開設和實施要進行評價,過程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可以分別進行,同時對典型經驗做法要及時推廣,好的作品成果可以進行展覽。第三,對學生的評價,既要對校本課程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評價,又要將校本課程的評價作為學生學業評定的一部分,納入對學生的綜合評價。
六、結語
由于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校本課程內容也有所差異,正是這差異給了學校自由創造的空間。農村學校要不拘一格,以新穎別致、千姿百態的形式出現。
參考文獻:
[1]錢梅娟,朱莉萍《.在小學生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方法與策略》開題報告[J].安徽基礎教育研究,2015(1).
[2]蘇程.例談鄉土作文教學中鄉土文化的開發[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3).
作者:裴帥鋒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曹灣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