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歷史文化區中新舊建筑的融合與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主要以北京四合院古建筑與現代建筑的完美融合為例,闡釋歷史文化區中更新中新舊建筑的融合與創新的含義,分析改造過程中的融合理念與創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對國家其他各地新舊建筑改造的重要意義與影響,甚至對后世建筑工程發展的推動。去掉封建氣息,融入現代元素成為全新的建筑風格。
關鍵詞:新舊建筑;北京四合院;融合策略;創新策略
在歷史文化區的改造過程中,需要將新與舊的建筑相互結合去發展,選取適合于當地文化發展的新元素加入到新的建筑設計中,同時還要保留傳統的文化建筑,傳承我國優秀的文化。因此,如何才能更好地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如何能夠更好地發展我國優秀文化,便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1新舊建筑融合與創新的意義
時代在進步,摒棄糟粕,迎接美好是現代化發展的戰略目標。一座座老住宅,一個個老街區,鐫刻著歷史的印記和城市發展的榮辱興衰,記載著曾經的光輝與理想,在新世紀卻逐漸暗淡無光。主要原因在于,在現代條件下,老建筑對空間和資源的使用存在眾多不合乎常理之處,隨著世界人口的逐步增長,各地區條件合理調集迫在眉睫,而作為東方甚至世界大國的中國首都北京,更是為世界人民所關注,所以在保護古建筑的前提下使國家首都更具有現代氣息是改造的重中之重。例如,四合院就是古建筑意義的完美表達,它是北京甚至是中國在世界人民眼中的符號象征。所以在改造中,我們需要的是融合與創新,而非拆建那么簡單。《威尼斯憲章》里面有這么一句話:“世世代代人民的歷史文物建筑飽含著過去歲月傳下來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傳統的活的見證……”。保護古建筑便是保護人民千百年傳統的見證,不保護古建筑便是自毀國家歷史文明的見證。所以保護歷史建筑特點也是保留千百年的傳統,是對歷史的尊重與懷念。它們既是新建筑設計和新藝術創作的重要借鑒,也是創新的靈感源泉。
2新舊文化沖突的過程中文化的發展
北京四合院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潛在的文化價值,也是融合的突破點。時代更迭,文化自然也不會停滯不前,在新舊文化沖突中,我們所看到的不是舊文化的弱勢,而是取其精粹,融合現代元素達到煥然一新的感覺,以增強文化競爭力,吸引世界的目光,提升文化知名度,進而提高世界影響力。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歷史文化依舊風采熠熠,我們的目光不僅代表個人審美,更是國家與世界主流的結合,文明發展,新舊文化產生沖突的過程其實就是融合與精煉的過程。留給后人的必須是既結合當代文明,又保留古代文明的合理提取。但是社會是向前發展的,在這期間必然會出現現代生活節奏與古建筑的矛盾,現代城市的發展與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長與古建筑的矛盾,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現代生活增加了許多現代化的設備,而古建筑與現代化的設備又存在著許多不和諧的因素。
3新舊建筑的融合與創新策略
3.1歷史文化區更新過程中新舊建筑融合策略
改造以往死板而嚴肅的四合院,并且將之升級為現代生活所需的必要基礎設施,或者是將這些以居住功能為主的傳統小院,轉變為北京內城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動場所,這就需要通過融合技術對四合院進行改造。為了使傳統小院與時俱進地融入到當代城市生活之中,從多方面來對四合院進行與現代生活的融合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項工程。古建筑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載體,通過古建筑,可理解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一定意義上,它們是某個城市“歷史記憶的符號”和“城市文化發展的鏈條”,北京四合院與現代建筑的融合主要在于內部修飾,因為四合院的特點主要在于其整體框架,所以無法將其改造為現代的高層建筑,同時也受到建筑材料的限制而不能壘高建筑。從另一角度來說,北京四合院建筑在藝術和技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世界建筑史上有著極其豐富而輝煌的成就,在建筑布局、材料、施工、藝術裝飾、傳統風格等方面,是幾千年來無數工匠們在長期建筑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經驗。這些古代技術成就,對現有的有關專業人員有著極大的啟迪和示范作用。
3.2歷史文化區更新中新舊建筑創新策略
由于北京四合院受限于模式,所以我們更多的是考慮合理運用空間,例如在四合院建筑中插入現代盈利模式,裝修古樸,如果再搭配現代風格,可以說是映日荷花別樣紅,給人與眾不同的感覺,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復古中融合現代技術就是創新策略的基本方向。色彩鮮艷的油飾彩繪與現代的裝修工藝有異曲同工之妙。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具有突出的特點,又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事實上,沖突主要是來自于時代,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四合院的本來含義是遵循道德禮法、尊卑、長幼有序,然而現代人不再拘于舊世界的格局,目前是追求舒適、溫馨的環境氛圍。不同的時代需求不同是沖突的起源,所以求同存異是創新的基本策略。另外,在創新歷史文化區建筑的這一過程中,要盡量地去保證原本建筑的完整性,如果一味地追求與時代共同發展,一味地追求創新,而不顧及當地歷史文化特色和真正的歷史,對歷史文化區的建筑改造便不是成功的。一座當代的仿古建筑無論在外形上做得多么神似,但如果其內在的歷史遺跡幾乎為零,其文化內涵肯定無法達到與古跡相同的高度。記錄歷史,展示文化,載托靈魂,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將古建筑的歷史因素進行完整的傳承與表達,便是今天古建筑保護的真正意義。古建筑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從這個角度看,那是應該完全地、無條件地保護。
4結束語
北京四合院是象征性建筑,有著悠久的歷史,面對現代建筑技術的發展,我們合理運用資源無可厚非,但是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也有保護歷史的責任,在保護歷史的前提下,發展現代化,在歷史文化區中新舊更新中的融合與創新過程中,落實新舊文化融合,創新古建筑與現代建筑風格是重要的理念。在現代化的都市中心,在北京四合院中,去追尋那樣一種感覺,那樣一種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升華、創新的情懷。
參考文獻:
[1]鄭瀟.改造、擴展與共生——淺議歷史建筑的更新與發展及新舊建筑的共生[J].規劃師,2002(02).
[2]秦春林,粟維斌,鐘泓.體驗旅游視角下歷史文化景區深度開發的思考——以廣西興安縣靈渠景區為例[J].柳州師專學報,2015(02).
[3]張藝薰.中國西南旅游古鎮整體風貌傳承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15.
作者:宋妮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