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口較少民族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基礎教育依然薄弱1.適學兒童不斷減少調研發現,近年來,一些人口較少民族聚集區,人口自然增長極為緩慢,很多地方人口幾乎沒有增長,一些地方甚至出現負增長,導致適齡入學的兒童極少。2.師資力量薄弱由于條件相對艱苦,教師隊伍出現進來的少于出去的,教師人數出現負增長的怪現象。同時,教師缺乏培訓,雖然在縣鄉兩級針對教師的培訓較多,但缺少到州市以外的高水平培訓。3.校舍建設缺少后續跟進投資很多地方的中小學,雖然早期有很大的投入,但缺少后續的追加投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年久失修,一些校舍開始出現問題,個別的變為危房,嚴重地影響著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4.盲目撤點并校增加負擔一些地方撤點并校后,很多家長要送小孩到比較遠的鄉鎮甚至縣城就學,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同時,家長接送小孩多用摩托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二)雙語教學嚴重缺失雙語,是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顯著特征。國家幫助少數民族發展使用自己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文化教育事業。但絕大多數的人口較少民族聚集區的雙語教育嚴重缺失,有漢化的危險,有關部門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輟學情況依然存在在各級部門的努力下,人口較少民族聚集區的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但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輟學情況。比如基礎弱,跟不上其他學生;其他民族(小孩)有歧視;也有個別的因貧輟學,比如父母殘疾或者常年有??;在一些家長中存在因為就業困難導致的讀書無用思想。
(四)外出求學仍有困難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義務教育的普及,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在義務教育方面已經沒有經濟負擔,但隨著孩子逐步通過考試外出求學,現有的家庭經濟就很難支撐了。很多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發展農村產業還在“靠天吃飯”,碰到近幾年雨水少、干旱多,作物價格低、收入減少。政府扶持的養豬等產業,也隨著近年市場價格下跌呈現下降趨勢。這就導致一些孩子在外就讀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家庭難以維續。
(五)特殊情況急需解決除了以上問題,調研還發現一些特殊情況急需解決。比如跨境民族、境外通婚的政策限制。境外(緬甸)通婚的家庭,小孩無法落戶,小學、初中以內可以在境內就讀,但到了高中就因為戶口限制而無法入學,逐漸成為家長的心病。
二、扶持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1.貫徹落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11—2015年)》和《云南省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規劃明確要求,要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農村寄宿制校舍建設,加強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積極落實人口較少民族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政策,鞏固提高“普九”水平和質量。加快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支持改善高中學校辦學條件,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政策向人口較少民族傾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積極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政策、免學費政策。高校預科班、特有民族本科及大中專班適當提高人口較少民族招錄比例[1]。同時,要停止盲目地撤點并校,方便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徹底解決或克服家長接送學生不方便、負擔重、不安全的情況。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對條件符合的建議中學建回鄉鎮、小學建回村社。
(二)持續跟進經濟扶持要減少和杜絕項目前期扶持力度大,但后期管理跟不上的情況。要繼續加強管理,扶持力量要集中,不要撒胡椒面,要有針對性,比如重點扶持產業大戶,除種養之外,還有手工業服飾等農村特色產業。要幫助村民把產業做大、做強,要幫助協調解決資金、技術、市場、培訓等方面的問題。
(三)堅定推行雙語教學要堅定不移地推行雙語教學。不同的民族群體,一方面為著不丟失自己,一方面又不致被時代淘汰,即既要保持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要接受實現現代化所實際需要的知識、技能、觀念等教育[2]。1.建立雙語教師的培養、培訓制度[3]在云南民族大學、云南師范大學等民族、師范高等學校和民族地區師范院校建立雙語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根據民族地區的需要,舉辦定向雙語師資班,學生畢業后擇優錄用、聘用到當地小學或者幼兒園工作。2.鼓勵在民族地區工作的教師學習使用當地通用的少數民族語言[3]對熟練掌握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學并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師予以表彰獎勵;在同等條件下評優評先、職稱評定、崗位聘任及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認定時,優先推薦。
(四)多措并舉培養干部加強干部隊伍的教育培養,培養熟悉本地情況、通曉本民族語言的領導干部、工作人員。1.政策傾斜特殊培養干部人口較少民族干部的培養和使用采取實事求是的特殊政策,對民族干部的學歷、年齡和業務水平要求適度放寬。2.適應需要培養后備干部加強對人口較少民族干部的再培訓及年輕后備力量的培養力度,使民族干部的成長能夠適應民族發展、時展的要求。加大公務員對口培訓力度,加強人口較少民族干部交流和掛職鍛煉。3.委托培養基層干部要在高中、大學要按一定的比例委培人口較少民族基層干部,定向招錄人口較少民族公務員。4.加強干部教育培養結合干部教育培訓,重點加強對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鄉(鎮)領導干部、人口較少民族領導干部和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5.創造條件留住干部要克服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干部不熟悉環境,語言不通,開展工作比較困難,也很難留住的困難,在經濟基礎、教育發展、成長進步等方面創造條件,千方百計留住干部。同時,要盡可能減少或杜絕上級部門借調截留基層干部,堅決貫徹執行云南省有關文件(云辦法2014[28]號),要求五年內不允許調整,在制度上為基層留住人才。
(五)全面深入開發人才[1]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增強人口較少民族自我發展能力。1.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進一步擴大人口較少民族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規模,提高創新能力。加大對農業、衛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專業技術骨干的培訓力度。加快構建分層、分類的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體系,實施人口較少民族專業技術骨干人才培訓計劃。2.培養技能人才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著重培養行業緊缺、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實現技能人才總量大幅度增加。加強對農村未能繼續升學并準備進入非農產業就業或進城務工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3.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大力培養種養殖能手、新型農民、農民技術員、手工藝制作人才、科技明白人、當家理財人、致富帶頭人、文化傳承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使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每個家庭至少有1名種養殖能手,每個村至少有1名致富帶頭人。4.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開展婦幼保健、文明健康生活習慣、掃盲等培訓,普及疾病預防知識,使育齡婦女增強婦幼保健意識,掌握基本婦幼保健知識,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移風易俗、崇尚科學、克服陋習,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除此之外,對于其他特殊情況制約人口較少民族文化教育發展的因素,要有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切實幫助人口較少民族群眾解決文化教育問題。
作者:李明輝楊金江汪善榮白琴芳張艷磊楊建榮單位:云南農村干部學院云南農業大學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