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菊花的生態女性主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菊花》中生態女性主義意識的體現
生態女性主義認為父權制社會是對自然和女性進行統治和主宰的主要模式,人與自然、男人與女人之間存在著支配和壓迫的對應關系:自然遭受人類無情的壓榨和掠奪,而女性在男權社會中也處于被壓迫、被奴役的邊緣地帶。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斯坦貝克對自然和女性極為關注,在他的作品中,不僅對自然懷有偉大的情感,而且還在描繪自然物象時將女性安置在其中,探討自然與女性之間的微妙關系,因而他的作品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思想,而且還表現了人與自然、自然與女性之間的關系。
(一)女性與自然的內在聯系女性與自然之間有著長遠而深刻的淵源,文化生態女性主義者認為,由于女性在社會角色、心理等方面與自然極為接近,所以他們通過舉行一些崇拜儀式來頌揚女性與自然的關系。小說以“菊花”為題將女主人公與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當丈夫稱贊伊莉莎種的菊花時,伊莉莎的“眼睛亮了起來”,伊莉莎種菊花很有天賦,這些天賦主要來自她的母親“我媽就是這樣,不管什么她只要往地上一插就成活”,不僅如此,她還對菊花的習性和生長過程了如指掌,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女性與自然的親密聯系。伊莉莎精心地呵護菊花、保護菊花,“她能在蟲子還來不及跑動前就將它們殺死”[3],她建起了圍欄,擋住小動物不讓它們進入菊園;她用鏝刀翻土再將其整理平整、拍打結實。菊花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長得枝葉繁茂。伊莉莎細心溫柔的舉動,對菊花的愛護、珍視和尊重不僅展示了她慈母般的形象,也體現了她與菊花相互融合,達到天人合一的感應和共振。
(二)女性與自然精神的耦合生態女性主義者認為,自然和女性之間存在著天然的紐帶和聯系,自然和女性都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本源,自然的造化功能與女性創造和養育生命的能力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女性通常以廣博的愛心呵護和關愛著自然萬物,成為它們的呵護者;而當女性受到壓迫和壓抑時又會向自然這個避難所尋求安慰。由此可見,女性不僅歷來與自然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女性細膩善良的心靈更易與自然達到精神上的耦合。小說中的伊莉莎沒有孩子,這對于一個35歲的中年婦女來說是非常痛苦的,菊花對于伊莉莎來說不僅是精神的慰藉者和心靈的寄托者,更是自己的孩子,她在菊花身上傾注了所有的母愛,因而,當修補匠談到菊花時,她的煩躁和抵觸情緒立刻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閃爍的雙眼和熱切的神情,她興奮地為他取花苗,叮囑他怎樣通過手的感覺來摘除多余的蓓蕾。伊莉莎與菊花的息息相通、水乳交融不僅使讀者感受到菊花就是伊莉莎,伊莉莎就是菊花,同時也展現了人與自然相互關聯的生命共感。盡管伊莉莎種的菊花是附近一帶最好的,丈夫也時常夸贊她的菊花種得好、長得壯實,但在丈夫眼中,這些菊花的價值遠不如那些有經濟效益的糧食瓜果,因而每當丈夫看到伊莉莎在農場中忙碌時,總會說“又干這個了”“但愿你能培育出那樣大的蘋果來”。簡短的幾句話就將男性與女性對待自然的價值充分地展現出來:男性始終將自己看作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在他們眼中,自然的價值就在于開發利用,就在于滿足人類不斷膨脹的欲望,因而,他們總是極力地壓榨和掠奪自然;對于女性來說,自然與人不是二元對立的關系,自然與人一樣都是有情感的,自然界各種形式之間都是平等的,因而,人類在享受大自然的饋贈時也應當細心地呵護自然。如同伊莉莎祈禱菊花能獲得自由、能奔向光明而灼熱的愛的新生活,但在父權制社會,這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三)男權制下的女性與自然小說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作者的家鄉加利福尼亞州的薩利納斯峽谷,“山谷籠罩在濃厚的、灰色絨布般的濃霧中”,“山谷變成了嚴絲合縫的一只大鐵鍋”[4],這里的“濃霧“”大鍋”象征著主人公伊莉莎孤獨壓抑的內心和與世隔絕的生活環境。據史料記載,薩利納斯以前是一片生機盎然的地帶,但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這里日漸頹敗蕭條。正在花園里忙著修剪菊花的伊莉莎看見丈夫和兩個人站在拖拉機房那兒,這里的“拖拉機”既是工業文明發展成果的體現,又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先進工具;他們“將腳踏在拖拉機的側板上,一邊抽煙、一邊打量著那臺拖拉機”則形象地勾勒出人類征服自然后愜意滿足的心態。[5]結實、強壯的女主人公伊莉莎此時正“穿著粗笨的工作服、戴著男人的黑帽”,粗糙的環境、無法生育的事實將伊莉莎身上的女性特征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男性化的生活方式。柵欄外,香煙、拖拉機、男人們組成了一個象征權力中心的男性世界,而女主人公被排擠在外,男性化的伊莉莎也企圖融入男性世界,因而她不斷地向那里張望(男人們)以至于臉上和用剪刀的動作都流露出急切的神情。處于邊緣地位、與世隔絕的伊莉莎感到了封閉和壓抑,她強烈地向往外面的天地,因而,當修補匠向她講述流浪的生活經歷時,她心中充滿了向往和憧憬,她就像一只被關在籠中的鳥渴望過上自由多彩的生活。而修補匠的出現也喚醒了伊莉莎潛藏的女性意識,她渴望得到男人的欣賞,她“摘下手套,露出雙手”“摘下黑帽,散開漂亮的烏發”“跪在地上”“乳房高高挺起”,一個衣衫襤褸的修補匠都能激起沒有得到家庭幸福的伊莉莎的性沖動,這的確是一種極大的悲哀。送給修補匠一些菊花苗后,伊莉莎感覺到菊花自由了,自己自由了,她開心地進屋洗澡化妝打扮,準備晚上進城吃飯。丈夫回來后夸她看起來“很結實”“很強壯”,從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在父權制社會中女性的異化。當丈夫開車帶伊莉莎沿著河邊車道向前行駛時,野鳥被驚飛、野兔被驚起、水鶴嚇得栽進了河床里,這體現出工業文明對自然的威逼。在路上,當伊莉莎親眼看到自己送給修補匠的菊花苗像垃圾一樣被扔在路邊時,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她躲著丈夫像個老婦人一樣偷偷地哭了起來,由此可以看出,父權制社會帶給女性和自然的壓榨和欺凌。
二、結語
任何文學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和反映。斯坦貝克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富有生態人文關懷的情愫描述了自己對工業文明戕害下自然的憐憫和對困境中女性的同情,展現了父權制背景下女性和自然的雙重困境,揭示了自然與女性之間息息相關的命運和認同感,以及解放女性與自然的歷史發展趨勢。
作者:胡彩霞單位: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