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文化與職校文學的整合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麥可思研究院調查中指出的無論是2011屆高職畢業生低就業群體、離職問題,還是2007屆畢業生雇主數、培訓問題,歸根到底,還是高職畢業生不能很好滿足企業的需求,不能適應企業的文化所致,即高職畢業生的素質與企業需求不對稱。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加強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加強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職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從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看。當前企業最需要的是什么樣的畢業生?根據一份《企業對大學畢業生需求的調查報告》,其中企業對畢業生品質的要求如下。2010年7月,浙江外國語學院做了一次企業對畢業生的能力與素質要求的調查。調查報告顯示:52.5%企業認為“職業素質”首當其沖。2011年暑期,華南理工大學學子也做了一次大學就業的調查。調研發現,學生、學校對就業的認識與用人單位、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存在錯位現象。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更注重自己的領導能力和實踐能力,而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是責任意識、敬業精神等。根據以上的調查可以得出,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企業對于畢業生關注更多的是其素質品質,說到底就是畢業生的素質品質是否與其企業文化相吻合。如果畢業生的素質品質與其企業文化相吻、相適應那是企業最受歡迎的,這說明企業文化融入到高職學生教育培養之中、融入到高職校園文化之中對高職生就業是多么的重要。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當前高職生就業現狀和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角度都可以看出,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解決高職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矛盾的點金石,是高職生順利就業和提高就業質量的內在要求。那么,從高職生就業角度出發,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對高職生就業的價值具體有哪些呢?第一、激發高職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積極性,為就業做好知識儲備。
眾所周知,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松懈、紀律渙散,認為教師的說教、課本的知識對它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有對高職生調查顯示:當問到對“知識無用論”這句話的贊同度時,總共有398人作答,182人非常贊同,所占比例為45.7%,39人非常不贊成,所占比例僅為9.8%。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狀況,主要還是在于學生未走進企業,走向社會,他們還沒有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知識就是力量,對于企業來說,知識就是效益,就是財富。現代企業的發展其實就是智力不斷物化的過程,知識正在成為創造物質財富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源泉。知識對企業經營管理與開發諸方面的影響和滲透作用,已成為不可否認的基本事實。如果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企業文化的元素,或讓學生直接接觸企業以及企業文化,親身體會到企業與企業、企業人才與人才之間激烈競爭的現實,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技能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充分體驗到企業的競爭壓力與職業責任,體會職業人生存的不易,奮斗的艱難。使他們認識到擁有一定的“職業知識”是賴以生存的基礎,是成人成才的前提,是奉獻家人和貢獻社會的保障。當高職生體會到這些時,必然會改他們對知識的看法、對學習的態度。
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有計劃的對高職生施之影響,這對提高高職生的學習積極性來說不失為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營造企業文化氛圍,可以激發高職生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珍惜學習機會,調動高職生對知識渴望的內在動機,為他們就業做好知識準備。第二、培養高職生良好品質,塑造美麗心靈,為就業奠定素質基礎。
綜合素質是企業用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從上面的各調查結果看也可以得出這一結論。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與企業核心文化是否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是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能否受到企業青睞的關鍵因素。所以要將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將企業文化中的價值觀念、精神理念對學生潛移默化,這對培養高職生的綜合素質,對其就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任何企業一個都是有許多的人、部門、生產流水線等組成,只有各個子系統協調運轉才會產生最大效益,所以,現在每個企業都非常重視團隊精神。團隊意識就是要有大局意識和協作精神,其核心是協同合作,全體成員要有向心力、凝聚力,進而保證企業的高效率運轉。而高職校園的很多學生由于收到家庭和社會各因素的影響恰恰缺少團隊意識,所以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是企業文化核心內容之一。企業員工都要把自己看作是企業的主人,要把自己的命運與企業緊緊聯系在一起,不能只想索取。而應該有奉獻精神、責任精神和主人翁意識。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無疑能有助于高職生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的加強。
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品質。企業的員工們往往為了一個產品的研制而長期加班加點,吃住在企業,廢寢忘食,這是一種吃苦耐勞、堅忍不拔品質的體現。高職院校培養的是企業第一線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必須具備實干精神、吃苦精神。現在高職校園里,隨著獨生子女的逐漸增多、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吃過苦,也沒有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準備。
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誠信品質。當今的企業說到底都是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有的本身就是服務性的企業,有的雖然看起來是生產性的企業,但是生產的產品最終還是服務于客戶,所以說服務意識是企業任每個員工都必須具備是基本素質。服務的過程其實人與人交往的過程,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要有誠實守信。所以企業文化進高職校園對高職生服務意識和誠信品質的培養作用明顯。
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企業里表現更為明顯,企業與企業之間要競爭,企業與其他部門單位要競爭,企業內部部門之間,崗位之間,人與人之間都充滿競爭,企業只有在競爭才能發展,才能提高經濟效益。當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時,學生對競爭這一點肯定感觸很深,競爭意識也在他們大腦中扎根。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同樣,創新也是企業生命不竭的源泉,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直接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只有富有創新精神的畢業生,才能在人才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受到企業的歡迎。高職生需要不失時機地參與到企業文化的活動中去,了解企業特別是那些重視技術開發與創新的企業,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欲望,可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升他們的創新素質。高職校園文化應該積極與企業文化實現無縫對接,讓高職生逐漸了解、熟悉、認同企業文化,并形成相應的職業素質。從而使培養的人才在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上更加符合企業的需求,為提高高職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奠定基礎。
第三,提升高職生的職業能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順利實現角色轉換。高職畢業生順利走向社會,適應企業,除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外,掌握一定的技能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上崗靠競爭競爭靠技能”。企業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技能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的積淀,它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就是要為社會培養高技能型人才。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技能呢?僅靠學校的課程教學,實訓實驗的操作肯定是不夠的。要想真正提升高職生的職業能力,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學生與企業“零距離”接觸,走進企業,走進生產線,實地動手操作,這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高職生的職業能力。現在很多高職院校也的確是這樣做的,紛紛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道路來提高學生的技能。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實現了校企零距離的對接,達到了校企文化互融互動,找到了新世紀高職人才培養的“校企攜手,共育人才”最佳途徑?!白叱鋈ァ本褪菍W生直接進入企業,與企業員工一起走進工作崗位,實地操作?!罢堖M來”就是高職院校把企業引進學校,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進校園等于進工廠,進教室等于進車間?!斑M出”結合使高職生掌握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術,獲得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最終達到“用得上,上手快”的效果。
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使高職生增加了接觸企業生產現場的機會,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價值觀念、文化特點、行業和職業特性,能使高職學生真正明確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從而促使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及時地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方案,從而利于高職學生又快又好的擇業。高職生具備了一定的職業能力,又有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必然有助于他們順利的走向社會,融入企業,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使他們在就業過程中少走彎路,提高高職生的就業質量。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強調:“要讓企業文化進校園!”簡單語言說出了真理。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高職生順利就業的內在要求。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融合,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突出了高職生“職業性格”和“職業品質”的培養,使人才的培養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高職生向職業人的轉化,有利于畢業生盡早適應企業都需要,促進企業的發展,有利于提高高職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作者:陳周付趙艷單位:安徽工商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公共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