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班級文化融入企業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在有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將班級文化作為管理班級工作的心理平臺和學院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很多事實說明,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對社會體系進行適當的考察與研究,可以促進學生社會化與個性化。班級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基礎單位,使學生的教育具有社會預期性。每一個班級都是一個微型的模擬社會,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們之間互相交流,構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集體。在此程度上,班級成為社會文化傳播的媒體,對社會文化具有選擇、傳遞和聚合的功能。高職院校班級文化與其他校園文化相比,有著更為明顯的職業性特征,更多地吸收了現代社會的職業特點與現代社會要求求職者具有的最基本的職業素養,隱約體現出企業文化內涵的痕跡。相對于高職院校的班級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則是在一定的政治經濟條件下,經企業相關人員的經營與管理,創造出的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精神與物質財富,諸如企業文化觀念、勞動者價值觀念、自身企業精神、人員的道德規范、企業的運行機制、企業的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等。在這么多復雜深奧的構成要素中,一個企業的文化中心無疑就是價值觀。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企業型人才,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被認可成是培養一線一流、擁有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很多學生在高職院校中期待著完成自己人生角色的重要轉換,將學校作為角色轉換的前沿陣地,努力學習專業文化知識。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是絕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人生角色的轉換工作的。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和企業文化都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文化的內容、特點與表現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別,但是從功能上來看,它們之間仍舊具有很大的聯系,在對人的感染與教化、規范與培養和對人的塑造等方面都有類似的地方。
2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的教育任務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使學生具有服務生產一線的高技術職業水平的能力,正是由于這種教育目標與自身的定位,要求高職院校的教育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相融合,使培養的學生在畢業時可以最大程度地縮小與企業要求的距離。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標和定位和現實情況也是如此,兩者總是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的情況是高職院校的應屆畢業生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還具有很大的差別。很大一部分畢業生在工作初期還是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要求,結果還是離開了自己曾渴望進入的企業。最可怕的現象是有的畢業生在一個月之內不斷就業、失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為什么培養企業專門型人才的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畢業后仍然不能實現自己的預期就業理想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職院校的班級文化建設脫離于企業文化,更多的重視物質文化建設,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建設,特別是缺少適應社會發展和企業發展所要求的班級文化建設。這便造成了培養的學生缺乏應有的職業文化素質,缺少企業現實文化的熏陶。高職院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在理念和方法上的偏頗,也是高等職業院校班級文化與企業文化存在差別的重要原因。到目前為止,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在創新性、實踐性和職業性三方面,缺乏對高境界的班級文化精神的凝練和提升。另外,學生活動的品類很多但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活動僅僅是一種活動,更多的人只是把其作為一種經歷,而不是班級文化建設的載體。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很多學生的課余時間被電腦、手機等虛擬的網絡平臺所占用,參與集體性活動的主觀愿望被大大減弱。很多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存在“跟風”現象,一個班級開展了一個主題班會,另一個班級可能隨之也展開了類似的班級活動,缺乏針對性。在認清這些現狀的基礎之上,很多人已經認識到,要注重提升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層次、豐富內涵,強調精神層面的培育,重視企業文化的融入,為高等職業院校的內涵建設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3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融入企業文化的意義
由于當前的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經過實踐,很多學校發現,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學生成為了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最大受益者。”一方面,提高了他們的服務意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文化內涵。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文化合作實現了雙贏,兩者的文化定位是共榮,也就是說互相吸取有利因素,學校教育考慮到企業發展,企業發展考慮到就業者的教育等社會責任。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中融入了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提升也借助了高職院校班級文化的力量。校企合作不僅搭建了校企間知識技能的橋梁,也搭建了校企間文化融合的橋梁,這種互相融合的機制,對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促進企業發展具有雙重意義。
4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的途徑
既然高職院校班級文化精神與企業文化的互相融合具有如此重要意義,那么為了實現企業文化在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有效滲透,我們就應該尋找切實有效的途徑與方法,大力推動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首先,在職業培養的教學中將企業文化進行相應的滲透。在上課時,教師應好好利用課堂這一有利因素,課堂——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陣地,將有利于企業文化的宣傳和講授,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關于企業文化的相關知識。其次,在學習中創造條件,讓學生進行切身體驗,感受企業文化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實訓,學生可以接觸到與企業生產活動密切相關的鍛煉。所以,學校應該盡可能地創造有利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條件,提高學生的專業工作能力。企業也應該接納高職院校的學生,安排他們的實習訓練工作,避免重視理論、忽略實際現象的出現。再者,在信息時代,也可通過各種虛擬平臺,例如網絡等媒介利宣傳企業文化。在高等職業院校文化建設中,我們要提倡學生擁有博大的人文情懷,密切關注企業文化在班級文化中的滲透,爭取建設具有實踐性、創新性、職業性三者合一的高等職業院校文化。總之,在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中,要立足于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這將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探索的過程,切勿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要相信總有一天會在市場上立穩腳跟。
作者:郭沁榮單位:大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