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文化與大學生黨員職業素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凝練優秀企業文化內涵,提煉出最主要的八個方面,選取對大學生黨員職業素養的提升作為起點,利用普通同學到正式黨員發展過程中身份轉變、素養需要提升的機遇,在集體或團隊的影響下充分發揮好“助”、“帶”、“引”和“領”的輻射作用,達到整體職業素質提升的效果。
關鍵詞:
企業文化;大學生黨員;職業素養
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和核心價值理念。作為高校優秀大學生的代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黨員理應學習優秀企業文化、提升職業素養,進一步帶動入黨積極分子以及其他大學生提高職業素質,以適應不斷嚴峻的就業形勢,提高就業質量。
1企業文化的溯源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學校,本質上都是傳授知識、提高素質的育人機構,自從學校誕生之初就充滿著強烈的人文氣息,當把人文色彩引入到企業中時,發現企業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于是,加強企業人文性研究就產生了企業文化,最早發生在美國,產生了許多管理思想,改變了企業生產方式。20世紀50年代日本企業引進美國的管理思想,創立了“愛廠如家”為核心的企業理念,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超過了美國,于是美國眾多學者針對這種現象對日本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發表了很多專著,20世紀80年代以后企業文化正式成為企業建設的核心理念在全世界傳播開來。例如美國的肯德基企業文化是“服務至上,追求卓越”,通用電氣企業文化是“堅持誠信,注重業績,渴望變革”等等。優秀企業必定有著成熟的企業文化,成為凝聚企業靈魂的核心。所謂企業文化是指組織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且為組織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有別于其他組織特征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和[1]。反過來優秀企業文化對教育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對大學生職業素質提出了要求,學校培養方案針對職業素質的培育成為了教育目標之一。
2選取黨員作為職業素養培育起點的必要性
職業素養的培育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素質提升的重要方面,選取黨員作為職業素養培育的起點是因為當前政策背景的需要、就業形勢的緊迫性以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政策背景: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推動更高質量的就業。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指出,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就是要把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作為根本目標,健全職業培訓制度,發揮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這一系列的政策、領導講話凸顯出提升職業素養是推動更高質量就業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辦法。就業形勢: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已經成為社會難題。高校就業率作為考察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標,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聲譽、招生及培養計劃。從社會角度來看,很多企業在嘆息“招不到合適的人選”,事實表明,這種現象的存在與學生的職業素養難以滿足企業的要求有關。企業難以找到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畢業生,供求錯位的結構性失業現象嚴重,可見,企業已經把職業素養作為對人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滿足社會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高校教育應該把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作為其重要目標之一。選取理由:黨員培養發展過程是一個逐步篩選、推優和考察的過程。高校大學生約80%以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70%以上成為了入黨積極分子,約30%成為了黨推薦發展對象,約15%最后成為了黨員。近年來,黨員發展的數量已在大幅縮減了,對黨員培養質量要求愈來愈高,但現實是這種層層推薦選優的黨員發展制度卻沒有發揮應有的榜樣示范作用,沒有抓住企業的需求,沒有把黨性修養和職業素養很好的結合起來。作為基層黨組織,理應以黨員為抓手,培育職業素養,以點帶面,發揮其輻射效應,傳遞正能量,也是增強黨性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高校引進優秀的企業文化理念,分階段、分重點地對大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教育培訓是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
3當前大學生黨員以及其他學生職業素養的基本情況
為了進一步探究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筆者在院黨總支和各黨支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開展了《學生職業素養狀況調查問卷》活動,收取了有效問卷393份,統計分析后,發現無論是學生黨員,還是其他普通學生的職業素養的提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1)學生黨員的榜樣示范作用不明顯。在校黨員、畢業班黨員和已經畢業黨員在問卷中關于職業素養的認知區別不大,黨員意識不強。(2)大學生職業規劃抽象籠統,執行力不足。約85.5%的職業目標不明確,約89.6%的職業規劃或沒有,或沒有執行。(3)對職業能力的探究不足。約58.5%完全沒有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性格,約54%的學生對職業素養的概念模糊或不清楚。(4)大學生對專業所需要的職業素養和崗位沒有很好的認知。約有58.5%的學生沒有想過這方面問題,約有67.7%沒有針對專業所需素養付諸行動。(5)考慮職業的因素多元化,職業態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紀律性不足。選擇“發展空間”作為首要擇業因素的約占63.3%,專業對口僅占6.5%,約有34.1%把職業當作是“謀生手段”等,有約79.1%輕視了遵守制度的重要性。(6)對企業用人標準認知不足。“愛崗敬業”僅占30.3%。綜上所述,大學生對職業能力素養的認識模糊,職業目標不明確,不清楚當前就業形勢以及企業用人標準,導致供需錯位現象,就業問題突出。因此,對企業文化的正確認知,從而自覺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是成功擇業、就業的必要前提。
4基于大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優秀企業文化內涵
優秀企業文化無非就是那些經久不衰的企業一貫所秉持的價值理念,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以致于走得更遠。在此筆者摘取中國500強企業中前五強企業的文化(經過整理而成)[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誠信規范,合作共贏;精細嚴謹,務實創新,國家電網公司—誠信,責任,創新,奉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中國移動通訊集團公司—責任和卓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誠信、人本,穩健、創新,卓越,等等。另外,筆者曾在2014年分兩次對浙江、深圳、廣州、武漢等地進行了企業文化的調研,咨詢并且探討了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以及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團隊精神,拼搏精神,創新精神,學習精神;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實干,協作,進步等等。從以上優秀企業文化案例中看出,企業在生存壯大過程中凝聚形成的文化是促使其成為優秀的根本因素,有很多相似性內容就是優秀企業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大學生掌握了這些內容,無疑為將來就業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1)誠信意識。誠信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誠實守信是優秀企業文化首要強調的內容。“企業之間的三角債、銀行呆壞帳、信用卡詐騙、偷稅漏稅、走私騙匯等問題,造成全社會陷入信用的泥坑”[2]。
(2)敬業精神。實干精神和責任意識是所有優秀企業文化所追求和打造的重要目標。一項關于“企業所需要的員工應具備的能力或品質”的調查可看出:愛崗敬業(約72%)、專業理論(約22%)、個性突出(約5%)、溝通能力(約58%)、合作精神(約62%)、遵守紀律(約35%)、創新能力(約41%)[3]。
(3)創新精神。企業需要改革發展,更新換代,創新是其進步的源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為了使企業能夠提升核心技術,追求卓越,也是為什么把“創新”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的原因。
(4)遵紀守法。每一個優秀企業都有非常完善而嚴格的制度文化,規范著職業人的言行舉止,工作表現的獎懲都有明確的規定,是企業進行日常運轉的保障。
(5)團隊意識。人是群居動物,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團結起來才有巨大的力量去攻堅克難。優秀的企業總是重視員工團隊協作能力,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在具體實踐環節中出現的問題,提高績效。
(6)精湛的專業知識。任何行業都有相應的知識壁壘,即隔行日隔山,既然從事這一行業,深厚的專業知識是從業的基礎。
(7)實踐動手能力。知識改變命運,但是正如任亞老師所說,知識是改變不了命運的,只有智慧才行,在實踐中把知識內化,煉化成技術,才能上升為智慧。提高專業實踐動手能力是大學生從業的必要能力。
(8)崗位憂患意識。每個人在具體職業崗位上都有不可或缺的價值作用,要珍惜機會,注重職業道德,職業責任感的培養,具有崗位人的法治意識,加強崗位實習,取得相關職業崗位準入資格。總之,優秀企業文化包含的內容很豐富,但以上八個方面組成了大學時代最急需具備的職業素養。依據職業素養發展的層次性,分成三個層次,即公共職業素養、行業職業素養和崗位職業素養[4],其中1—5可以說是公共職業素養(從事任何職業的勞動者都應該具有的素養,是職業人共有的基礎性職業素養),6—7屬于行業職業素養(俗稱行規,與專業緊密相連的,是從事某一行業所具有的特殊的能力和要求),8強調的是崗位職業素養(針對某一特定崗位的從業者的特殊要求)。優秀企業文化的內涵與大學生職業素養培育主要方面的一致性亟需一種合作,選取最佳的結合點,鋪展合作的基點。
5建構校企聯合黨員職業素養培育機制
選取黨員作為職業素養培育的試點是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成效的最佳選擇。學校和企業需要深度的合作進行聯合培養,因為無論從雙方建構的基礎,還是平臺構建的目的性而言,都具有理論上的一致性和操作上的可行性。建構基礎:學校和企業合作共建都有最基本的理由———目的性一致。企業要求較高的職業素養與高校對大學生黨員要求的較高的黨性修養是殊途同歸。學校需要培養社會合格,乃至優秀的社會建設者,企業需要能夠直接上手,有職業素養的職工,學校培養的人為社會企業服務,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針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特別是在校黨員的大學生發揮好其助帶引領作用,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可行性分析:在實際操作的層面上,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設計。第一方面在時間的序列上,企業在大一時注重的職業認知來培養其最基本的公民素養;在大二時偏重職業規劃要求有一定的公共職業素養;在大三時結合其專業學習通過職業體驗來培育自己的行業職業素養;而在大四則親自投身具體的崗位實習來提高自己的崗位職業素養。學校則在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從普通學生到成為一名正式黨員也是其黨性修養不斷提升的過程。大學生經過向黨組織靠攏,選優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經過考察,推薦為黨員發展對象,通過黨組織的全面考驗,成為預備黨員,再經過一年的審查,最后成為一名正式黨員,注重在各個階段其黨性修養提升側重點是從最基本的公民素養到集體意識,以及服務意識和榜樣示范意識的變化。其次在作用發揮上,從正式黨員到入黨積極分子除了自身提升之外,都要有一定的服務義務,起到輻射效果。正式黨員要有“領”的作用,領導組織大學生提升職業素養或者黨性素養;預備黨員要求有“引”的作用,指明發展方向;黨員發展對象則要起好“帶”的作用,帶動入黨積極分子以及其他普通同學積極進取,配合活動開展;而入黨積極分子則做好“助”的作用,幫助發展對象、預備黨員等做好最基本的工作。這種分層分類的提升結構對大學生來說既是權利,也是義務,統一到職業素養提升的結果上來,達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因此,深刻領會優秀企業文化的內涵,提煉出最主要的八個方面,選取對大學生黨員職業素養的提升作為起點,利用普通同學到正式黨員發展過程中身份轉變、素養需要提升、黨性需要加強的機遇,數量上呈現出的金字塔結構,在集體或團隊的影響下充分發揮好“助”、“帶”、“引”和“領”的作用,達到整體素質提升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文遠,袁楚芹.企業文化產生與發展的社會歷史基礎[J].商,2013(3):43.
[2]葉巖燕.道德教育是“關懷”情愫的培養[J].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4(9):30.
[3]楊冠聲,尚緒芝.企業對大學生的職業文化素養需求及培養途徑探討[J].職業時空,2009(3):172.
[4]蔣乃平.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80.
作者:商圣虎 衛新蘭 羅偉 單位:皖西學院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