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時代農村群眾文化建構路徑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國家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度提高了,投入力度也加大了,但是相對于城市群眾文化建設來說,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還相對薄弱,所以目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鄉鎮文化館(站)是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組織者與指導者,更是農村群眾文化的管理者,它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但是由于管理機制與體制的落后,缺乏有效的人事管理和人才選拔制度,導致了農村文化站的隊伍優化進程相對緩慢,尤其缺乏一些即懂得信息網絡應用技術,又精通群眾文化工作的復合型人才。這就造成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無法與城市接軌,對農村群眾文化輔導業務能力受到嚴重制約。
在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形式方面,由于資金、設備以及創新型人才的短缺,相比城市群眾文化活動較為落后。大多數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內容都缺乏新意、活動形式總是復制其它地方,或干脆沿襲老舊的做法。對于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社會來說,這種群眾文化很難符合目前大眾的口味,也就很難調動起廣大農村群眾參與的熱情。
一、力抓農村群眾文化網絡建設
我們應該意識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性的任務,必須受到高度的重視。在信息技術與網絡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鄉鎮文化站或基層文化服務機構,應該重點扶持特色群眾文化網站的建設,使農村群眾文化服務網絡化、數字化與先進化。從而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與時代特征的網絡文化品牌,使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更具文化底蘊與時代氣息。網絡的利用可以使地方群眾文化資源得到全面的共享,也可以使地方文化機構能夠快速的接收到上級文化部門的相關政策及指示,上級文化部門也可快速的收集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的反饋信息。從而使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更加高效、更加透明。
二、加大農村群眾文化資金投入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提供技術及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不斷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強化鄉鎮群眾文化向下進一步延伸的能力;不斷增加對各類文化設施的投入,積極進行網絡建設,盡快開發出適合當地文化特色的群眾文化網站;增加農村基層文化服務機構的信息化程度,提高群眾文化宣傳的信息化進程,使群眾文化的宣傳與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另外,還可采用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投資的方式,使農村群眾文化事業與社會其它產業掛鉤,有機結合,互利互補,形成既具有群眾基礎又具有品牌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三、積極培養與引進專業人才
建立起穩定的、符合群眾文化建設需要的文化服務隊伍。農村文化服務人員不但要具備一定的業務能力、藝術修養,還需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積極學會一些基本的信息操作技術,以方便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鄉鎮文化機構應該著力培養與選拔一些高素質的文化服務人才,通過定期培訓或高薪引進等方式來提高群眾文化服務機構的整體實力。在人才培訓方面,相關部門可以聘請一些在群眾文化建議方面經驗豐富的人士,來指導和培訓。從而為農村群眾文化培養“能文能武”的多面手。
四、創新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形式
鄉鎮領導和基層干部應該將農村群眾文化網絡化建設與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放到戰略的高度來抓。不斷探索、積極尋找能夠滿足廣大農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的新途徑,能夠滿足廣大農村網民多樣化、個性化文化信息需求的新途徑。全面整合和利用各類優秀的文化資源,轉變原有的群眾文化建設理念,將信息技術作為群眾文化資訊傳播的有效平臺。積極收集網絡流行的群眾文化活動方式,了解先進的群眾文化服務方法,并進行合理的取舍,然后運用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使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切實與城市,甚至是世界群眾文化接軌。從而全面推動農村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
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方面,現代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無疑是一種最為快捷也最為有效的文化服務工具。在利用網絡為農村群眾文化事業服務的同時,我們不但要認識到網絡的積極性,同時也應該意識到網絡中存的消極因素,提高對網絡中各類文化的甄選能力,使群眾文化事業能夠沿著積極的方向健康發展。(本文作者:余松山單位:江蘇泰興市黃橋鎮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