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強農村群眾文化發展路徑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我縣各鄉鎮文化站基本上處于經費緊張或無經費的現狀,所舉辦有限的文體活動均是靠上級撥款農民自籌,資金短缺已成為農村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縣文化工作隊伍現狀也不容樂觀,人才匱乏,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專業化水平偏低現象依然存在,專業人員配置不夠合理。在11個鄉鎮文化站中從業人員共17人,其中有7人為臨時工,不在編制,文化站難以有效發揮組織輔導群眾文化的作用,影響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
隨著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群眾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消費能力呈現增長勢頭,一大批代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形象的新農民紛紛創建了屬于自己的文化大院。至目前,我縣11個鄉鎮共創建文化大院23個,剪紙、書畫以及樂器等民間技藝性活動室20多家,農家書屋48所,擁有圖書上萬冊,光盤上千張,常年開展活動,深受農民歡迎。
一、當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不夠均衡
認識有待提高。部分鄉鎮領導的認識不到位,對中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理解不全面。對加快農村文化建設,著力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需求重視不夠。沒有真正將農村文化建設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沒有將文化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項目之中,造成農村文化工作的短腿和缺失。
(二)投入相對不足,文化設施滯后
近年來,我縣對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雖逐年增加,但投入明顯不足。農村文化事業仍處于缺設施、缺經費、缺人才的“三缺境地”。目前,我縣農村文化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文化活動陣地仍然偏少,場所不足,難以滿足廣大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三)基層隊伍薄弱,人才比較匱乏
當前,我縣文化站輔導人員專業素質、專業水平偏低現象依然存在。存在著人員缺額、經費短缺、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職能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因此,要組織、協調鄉鎮及村屯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局限性。民間文化文藝人才較為缺乏,帶頭人少且大多年歲已高,力不從心。而新一代年輕接班人很少,出現青黃不接局面,亟待引起重視和培養。
二、加強我縣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對策和措施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從落實“十七”大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度,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農村文化建設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建議政府要編制全縣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及及農村文化建設實施意見,研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鼓勵基層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農村文化建設,推動我縣農村文化發展。
(二)完善鄉鎮文化站的管理體制
建立順暢的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對鄉鎮文化站實行“條塊結合”管理體制,文化員的錄用、調配和考核、獎勵,需要經過鄉鎮、勞動人事部門和文化主管部門共同研究,充分發揮文化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縣政府要完善對鄉鎮文化工作的考核機制和獎懲措施,鄉鎮也要把農村文化工作列入村干部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監督。加強對文化工作的專業指導。要配齊配強文化專職干部,建立文藝特殊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優化隊伍結構,不斷提高農民群眾文化生活。
(三)保持和創新活動載體
要結合新農村建設以及特色文化示范村建設,創新農村文化活動載體。如舉辦鄉鎮音樂會、科技講座、農民運動會、圖書和科技下鄉等。為群眾文化活動搭建好交流、展示平臺,建立相關活動制度,充分調動農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積極組織、引導、鼓勵傳統民間藝術活動,同時開展具有特色的文藝活動。
(四)加大資金投入,推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全面健康發展
建議縣財政增加對文化工作的投入,使群文工作的開展有所保障,使文化站有條件組織開展各種業余文化活動,讓農村文化活動更有活力。并通過整合文化資源,實現優勢互補,開發和拓展文化消費市場,促進農村文化繁榮發展。(本文作者:姜湛單位:白城市鎮賚縣文化館)